- 年份
- 2024(8823)
- 2023(12838)
- 2022(10504)
- 2021(9825)
- 2020(8092)
- 2019(18407)
- 2018(17511)
- 2017(33330)
- 2016(17590)
- 2015(19898)
- 2014(19647)
- 2013(19471)
- 2012(17937)
- 2011(16381)
- 2010(16594)
- 2009(16043)
- 2008(15242)
- 2007(13496)
- 2006(12124)
- 2005(11257)
- 学科
- 济(73887)
- 经济(73784)
- 管理(58158)
- 业(52316)
- 企(44456)
- 企业(44456)
- 方法(30218)
- 中国(29344)
- 融(27559)
- 金融(27556)
- 数学(26790)
- 数学方法(26576)
- 银(25764)
- 银行(25753)
- 行(24904)
- 财(23827)
- 制(22211)
- 农(18691)
- 业经(17196)
- 贸(15354)
- 贸易(15338)
- 易(15054)
- 务(15042)
- 财务(14999)
- 财务管理(14964)
- 体(14564)
- 地方(14563)
- 企业财务(14281)
- 学(12873)
- 农业(12489)
- 机构
- 大学(254822)
- 学院(251837)
- 济(114251)
- 经济(112019)
- 管理(95027)
- 研究(89660)
- 理学(81007)
- 理学院(80073)
- 管理学(78900)
- 管理学院(78419)
- 中国(77716)
- 财(56453)
- 京(54463)
- 科学(50231)
- 所(44274)
- 财经(44149)
- 中心(42480)
- 经(40224)
- 研究所(39731)
- 经济学(37612)
- 江(37002)
- 农(36192)
- 北京(34841)
- 经济学院(33873)
- 财经大学(33041)
- 院(32703)
- 业大(31687)
- 范(31362)
- 师范(31097)
- 州(29834)
- 基金
- 项目(166149)
- 科学(132974)
- 基金(125220)
- 研究(122163)
- 家(108906)
- 国家(108097)
- 科学基金(93311)
- 社会(82822)
- 社会科(78942)
- 社会科学(78927)
- 基金项目(65268)
- 省(60726)
- 自然(57585)
- 自然科(56216)
- 自然科学(56204)
- 自然科学基金(55253)
- 教育(54812)
- 划(51560)
- 资助(51272)
- 编号(46907)
- 成果(39004)
- 部(38638)
- 重点(37686)
- 国家社会(36590)
- 制(35886)
- 发(35626)
- 创(34885)
- 教育部(33759)
- 创新(32884)
- 课题(32717)
- 期刊
- 济(124308)
- 经济(124308)
- 研究(80657)
- 中国(54177)
- 财(44942)
- 融(38998)
- 金融(38998)
- 管理(36440)
- 学报(36313)
- 科学(35394)
- 农(32848)
- 大学(28124)
- 学学(26230)
- 财经(22826)
- 农业(21540)
- 经济研究(21070)
- 教育(20697)
- 经(19654)
- 技术(19162)
- 业经(17573)
- 问题(16331)
- 贸(15069)
- 国际(13825)
- 世界(13308)
- 业(12201)
- 资源(12052)
- 统计(11894)
- 技术经济(11874)
- 理论(11663)
- 图书(11455)
共检索到395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景武 王辰华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巫云仙
新中国70年金融业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从50至70年代计划体制下封闭的金融体系,到70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背景下金融业的企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改革发展定位,最终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迈向现代,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融入金融全球化进程,体现了70年来中国制度变迁的强制性和诱致性,以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发展特点。企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既是金融业改革发展和历史演进的结果,同时也是70年后金融业再出发的起点。围绕这些方面的深化改革和软硬制度建设,是金融业从大到强,从规模和数量扩张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金融业的制度变迁,具有方法论和战略意义,不仅是历史问题,更是现实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骋骋
本文将我国金融改革放在30年和60年的历史框架下分析,认为中国金融改革从逻辑上讲呈"机构改革→市场改革→制度改革"这样一个强制变迁路径。这种路径是"演绎式决策"(以国外成功经验或经典理论为依据)与"归纳式决策"(以事实及特殊国情为依据)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场改革除了金融自身在改革中获得发展以外,也在支持国企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贡献甚大。肯定成绩,我们也应认识金融改革的不足。根据这种不足,作者认为今后金融改革将在三个方面突破,而重点可能是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提高股权融资结构比例及人民币国际化。
关键词:
金融改革 内在逻辑 外部绩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朝霞 王沐钒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还有加大的趋势。金融资源地区分布的失衡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存在相当明显的地域差别。促进我国金融资源在地区间合理分布,充分发挥金融资源的作用,将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金融资源 地区分布差异 协调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颖 白钦先
首先运用全国31个省市1992~2007年的相关数据,从总值和人均值的视角分析了存贷款、证券筹资、实际利用外资、保费收入等各类金融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以及演变情况,然后利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对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差异进行了度量,最后提出了协调金融资源地区分布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邱德华 吕飞 陆建城 孙婷
制度是城镇空间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创新企业所依托的物质载体作为城镇空间的核心构成,受制度因素的影响更为直接与显著。文章以杭州市为例,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构建“制度—空间”逻辑框架,试图总结创新企业空间分布演变过程,并揭示其内在制度逻辑。研究发现:(1)创新企业空间分布演变经历了“老城集聚—郊区迁移—散点分布—城区回迁”4个阶段,这一过程中制度嬗变并非线性,而是始终处于“试错—调整”交替的过程;(2)制度逻辑主要包括地方分权制度的催生、空间规划制度的引导、创新政策制度的支撑和存量更新制度的驱动4个方面。最后,从强化制度作用、创新制度供给和完善制度保障3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文章旨在丰富创新企业空间分布演变的制度内涵,同时也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齐萌
通过对现行金融监管者问责规范性文件的梳理,可以透视出我国金融监管者问责制度存在法律缺失、规则不周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问责理念存在缺陷、金融监管制度设计不科学、法律机制选择中缺乏公众参与机制。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金融监管者问责的理念,着重完善以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其他利害关系方及国际金融组织和同行为问责主体的问责制度。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监管机构 问责制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定祥 李伶俐 王小华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60多年来农村金融制度演化历程,总结了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变迁的政策启示。研究表明,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始终是中国过去农村金融制度演化的诱因。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应当始终围绕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明晰财政金融在"三农"发展中的职能,发挥好财政金融协调配合作用。同时,既需注重体制整体层面的改革,更应注重微观治理机制的改良;既需注重激励农村外生金融深化发展,更应鼓励和引导农村内生金融规范有序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制度 演化逻辑 改革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邵传林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进行剖析不仅有助于揭开农村非正规金融的高治理效率之谜,还有助于为农村非正规金融规范化转型与发展提供新的线索。研究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私人治理机制是指一系列旨在保障民间私人借贷契约有效执行的各种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有机组合;扎根于乡土社会里的村庄信任机制、高效的信息搜集方式、灵活多样的担保手段、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机制、无限期重复博弈机制、嵌入式的社会交往过程等因素是农村非正规金融私人治理机制有效运转的核心制度构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浩锋 施苏 饶小军
以深圳市为例,基于宏观和微观视角分析了城市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特点。分析结果显示,传统的街道密度指标可以揭示城市宏观层面的片区密度差异,而街道网络的拓扑结构则能够从微观层面揭示城市密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对于街道网络、土地开发强度和用地功能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有助于从规划设计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城市密度的配置问题。
关键词:
城市密度 街道网络 功能构成 深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1.一个基本观点 概括地讲,10余年来的经济体制变革给金融格局带来的变化是显著的,但不是深刻的。所谓显著是因为金融中介机构的信用创造与货币供给愈来愈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支撑与推动因素。比如,在全社会融资总量中,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媒介的比重达85%以上;银行信贷资金占企业资金平均比重在80%以上;“金融”是宏观经济运行中最活跃、最敏感、最引人注目的变量,同时也是牵动宏观经济波动的最直接因素;金融体制改革是整体经济改革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纪全 张晓燕 刘全胜
金融资源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保险费、证券市场筹资额、实际利用外资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资源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地区金融资源严重不平衡等。本文以1990-2004年的相应数据,分析了我国金融资源的特点,并对金融资源、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检验,以进一步明确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金融资源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邵传林 王莹莹
尽管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有助于降低私人借贷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违约风险,有益于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强化权力中心的调控能力与监管水平,从而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但中国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仍面临着法律制度障碍、主流意识形态约束、既得利益集团阻扰等诸多约束。不过,内在利益驱动、学术界和外部压力等因素在推动着非正规金融的正规化。最后,从转型途径、差异化政策、财税政策、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正规化 动力 约束条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褚伟
本文在对中国中小金融机构既有制度安排只是中国计划金融制度“边际上变动”的界定基础上 ,分析了目标在市场金融取向下实现其严格意义“制度变迁”的矛盾性 (在中小金融机构经营性和战略性风险加剧的情况下缺乏制度变迁的强大推动力 )与可能性 (特别强调了“2 +x”模式的市场选择性改革及改革中“非正式契约安排”的重要意义 )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钟朋荣
我们先引进了苏联的“西药”——全民所有制,接着又引进了美国的“西药”——全国性股票市场及上市公司制度。在引进“西药”的同时,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药”?中国企业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