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16)
- 2023(15204)
- 2022(12472)
- 2021(11433)
- 2020(9369)
- 2019(21088)
- 2018(20070)
- 2017(37940)
- 2016(20239)
- 2015(22370)
- 2014(21753)
- 2013(22025)
- 2012(20686)
- 2011(19203)
- 2010(19293)
- 2009(18257)
- 2008(17217)
- 2007(15046)
- 2006(13745)
- 2005(12579)
- 学科
- 济(105272)
- 经济(105178)
- 管理(54717)
- 业(51151)
- 企(38389)
- 企业(38389)
- 方法(37726)
- 数学(34014)
- 数学方法(33769)
- 中国(32580)
- 融(27511)
- 金融(27509)
- 地方(26710)
- 银(25180)
- 农(25164)
- 银行(25130)
- 行(24381)
- 财(21661)
- 学(21398)
- 业经(20225)
- 贸(19314)
- 贸易(19299)
- 制(19144)
- 易(18753)
- 农业(18238)
- 环境(16407)
- 地方经济(15822)
- 和(13509)
- 体(13378)
- 发(13313)
- 机构
- 大学(302281)
- 学院(299586)
- 济(140013)
- 经济(137673)
- 研究(115924)
- 管理(108023)
- 理学(93102)
- 中国(92874)
- 理学院(91906)
- 管理学(90350)
- 管理学院(89809)
- 科学(70339)
- 京(64406)
- 财(60328)
- 所(60182)
- 农(55961)
- 研究所(55304)
- 中心(52038)
- 财经(48878)
- 经济学(46300)
- 业大(44885)
- 经(44640)
- 农业(44048)
- 江(42998)
- 经济学院(41744)
- 北京(41031)
- 院(40995)
- 范(38765)
- 师范(38297)
- 科学院(36925)
- 基金
- 项目(203360)
- 科学(160180)
- 基金(151429)
- 研究(141856)
- 家(135880)
- 国家(134851)
- 科学基金(113067)
- 社会(95775)
- 社会科(91090)
- 社会科学(91067)
- 基金项目(79371)
- 省(75684)
- 自然(72028)
- 自然科(70236)
- 自然科学(70206)
- 自然科学基金(68998)
- 划(65431)
- 教育(62214)
- 资助(61598)
- 编号(52904)
- 重点(47262)
- 发(46594)
- 部(45661)
- 成果(42632)
- 国家社会(42308)
- 创(42008)
- 创新(39666)
- 科研(38967)
- 教育部(38536)
- 中国(38350)
共检索到458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纪全 张晓燕 刘全胜
金融资源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保险费、证券市场筹资额、实际利用外资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资源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地区金融资源严重不平衡等。本文以1990-2004年的相应数据,分析了我国金融资源的特点,并对金融资源、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检验,以进一步明确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金融资源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课题组 苏士儒 段成东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日益明显。造成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原因总体上是历史的、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侧重从金融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方面,来探析区域金融资源分布的非均衡与经济增长不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作用途径。
关键词:
经济增长的不平衡 金融资源 产业结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朝霞 王沐钒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还有加大的趋势。金融资源地区分布的失衡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存在相当明显的地域差别。促进我国金融资源在地区间合理分布,充分发挥金融资源的作用,将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金融资源 地区分布差异 协调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颖 白钦先
首先运用全国31个省市1992~2007年的相关数据,从总值和人均值的视角分析了存贷款、证券筹资、实际利用外资、保费收入等各类金融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以及演变情况,然后利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对金融资源地区分布差异进行了度量,最后提出了协调金融资源地区分布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松
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金融资源对本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逐渐增大,而在东部地区逐渐下降;外地金融资源对本地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大幅度增加,而在西部地区逐渐减小。因此,为了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我国应实施差别化金融政策、加强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改革、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产业政策相结合以及制定合理的金融资源转移政策。
关键词:
金融资源 空间溢出效应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晶 卢家昌
本文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金融功能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收集江苏省1980—2010年相应数据,分别从社会融资总量和融资内部结构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地区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总量推动作用显著,内部结构则存在差异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总量研究 结构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维峰 黄解宇
Jacquemin-Berry熵指数可以把金融产业总集聚程度分解为区域间集聚程度和区域内集聚程度。分解结果表明,1979-2010年间中国金融集聚程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从总体上看是上升的,并且上升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区域间集聚程度。中国金融总集聚水平的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资源向东部转移造成的。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长期因果关系的经验分析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具有前者推动后者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
关键词:
金融集聚 资源转移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佛关
本文通过构建测度区域经济实力的指标体系,利用世界品牌实验室推出的2010年中国品牌500强数据,以及中国品牌500强所属省区市的经济实力数据,对我国品牌的地区分布与区域经济实力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地区品牌的拥有数量和价值与区域经济实力互为因果关系。研究启示:地区的品牌建设能有力地促进其区域经济实力的提升,同时,区域经济实力的提升又能为地区品牌的建设提供经济消费支持和优良的企业载体。
关键词:
中国品牌 地区分布 区域经济实力 关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丁从明 梁甄桥 常乐
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本文研究了省域内部的城市经济规模分布及其背后的资源配置方式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双轨制资源配置机制下,省内的资源集聚可能并非源于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而是"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机制使然。省内的中心城市越是"一股独大",省域资源配置效率越低,进而也就越不利于全省整体的经济增长;与之相对应,源于规模经济下的资源集聚将改善省内各城市间的经济规模不平衡对全省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本文为理解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区域发展差距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城市规模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雪梅 李奎 杜丹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危机对各区域增长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从经济增长因素变动来分析危机是否会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以及各地区在危机中的经济增长表现及潜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区域经济增长格局 可持续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春应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春应
文章从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经费和科技金融产出三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中国2012—2017年30个省级层面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科技金融呈现出"东强西弱";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科技金融能显著促进邻近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显著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有提升作用。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本文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研究京沪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联系,得出结论:京沪两地区域金融发展对其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正向带动作用,而且上海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更大,北京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于后一期。北京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上海地区只存在金融发展引起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京沪两地均存在经济增长内部的跨期影响。因此,对于京沪两大中心城市而言,为了推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都要继续着力发展金融业。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书华 孔祥毅
Kuznets提出了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假说,对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发现,由于经济中显著的二元经济结构,我国金融资源的分布也存在非均衡性:经济发达区域占有较多的金融资源,而经济落后区域的金融资源则相对较少。对数据的分析显示,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与金融资源分布结构密切相关,占有金融资源较多的发达经济区域,衡量其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较低,金融发展对其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影响力较弱,而金融资源分布较少的经济欠发达区域基尼系数较高,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居民收入
关键词:
金融资源分布 收入分配 二元经济结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劳昕 薛澜
本研究从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的高等教育规模(高校在校生数)入手,分析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格局呈多中心分布结构,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直辖市和各省会城市,西部地区省会城市的资源集中程度较高;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与各地区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且近年来西南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增长较快,使得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呈均衡化发展态势;由东北往西南,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在省内及区域间的公平配置,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 区域公平 空间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