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92)
- 2023(13972)
- 2022(11681)
- 2021(11090)
- 2020(9406)
- 2019(21654)
- 2018(20767)
- 2017(39695)
- 2016(21528)
- 2015(24545)
- 2014(24468)
- 2013(24489)
- 2012(23186)
- 2011(20741)
- 2010(21033)
- 2009(20048)
- 2008(19832)
- 2007(17575)
- 2006(15160)
- 2005(13902)
- 学科
- 济(90153)
- 经济(90060)
- 管理(63233)
- 业(60332)
- 企(48991)
- 企业(48991)
- 方法(41859)
- 数学(37259)
- 数学方法(36925)
- 财(36759)
- 中国(32238)
- 融(28575)
- 金融(28572)
- 银(27133)
- 银行(27100)
- 行(26087)
- 农(24281)
- 制(22027)
- 务(20399)
- 财务(20369)
- 财务管理(20311)
- 学(20004)
- 企业财务(19445)
- 地方(19306)
- 贸(19252)
- 贸易(19239)
- 易(18816)
- 业经(18111)
- 环境(16539)
- 农业(15923)
- 机构
- 大学(314917)
- 学院(311266)
- 济(136325)
- 经济(133742)
- 管理(113592)
- 研究(112445)
- 理学(97691)
- 理学院(96505)
- 管理学(94892)
- 管理学院(94319)
- 中国(92340)
- 财(70876)
- 科学(67724)
- 京(66704)
- 所(58347)
- 农(54344)
- 财经(53354)
- 研究所(52993)
- 中心(52489)
- 经(48490)
- 江(45822)
- 经济学(44841)
- 业大(44728)
- 农业(42967)
- 北京(42494)
- 经济学院(40740)
- 范(40035)
- 财经大学(39652)
- 师范(39638)
- 院(39519)
- 基金
- 项目(204099)
- 科学(160563)
- 基金(151248)
- 研究(146775)
- 家(132804)
- 国家(131783)
- 科学基金(111546)
- 社会(95498)
- 社会科(90803)
- 社会科学(90777)
- 基金项目(79232)
- 省(76613)
- 自然(70919)
- 自然科(69306)
- 自然科学(69278)
- 自然科学基金(68110)
- 教育(66524)
- 划(65623)
- 资助(62866)
- 编号(56727)
- 成果(47758)
- 重点(47085)
- 部(46857)
- 发(44187)
- 创(42339)
- 国家社会(41145)
- 教育部(40056)
- 科研(39973)
- 创新(39887)
- 课题(39713)
- 期刊
- 济(144098)
- 经济(144098)
- 研究(96312)
- 中国(61792)
- 财(59160)
- 学报(51842)
- 农(48469)
- 科学(46764)
- 融(42636)
- 金融(42636)
- 大学(38763)
- 管理(38717)
- 学学(36755)
- 农业(32155)
- 财经(27558)
- 教育(27011)
- 经济研究(25257)
- 经(23682)
- 技术(22869)
- 业经(20104)
- 问题(19428)
- 贸(18277)
- 业(17931)
- 国际(16075)
- 版(15870)
- 世界(15756)
- 统计(15083)
- 技术经济(15034)
- 理论(14606)
- 财会(14192)
共检索到473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文质
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08—2020年面板数据,从抵御力、恢复力、创新力和适应力四个维度构建金融财政环境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金融财政环境韧性,采用σ收敛与β收敛分析其收敛特征。研究显示:中国金融财政环境韧性存在较大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各省份在研究时段内得到有效改善,而中部多数省份呈下滑趋势。另外,中国金融财政环境未显现出σ收敛趋势,且除西部地区外其他地区均存在明显绝对β收敛。鉴于此,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引擎,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以县域经济为内核,多措并举强化基层财政;以供给侧改革为重心,持续提高经济发展韧性,旨在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金融财政环境韧性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文质
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08—2020年面板数据,从抵御力、恢复力、创新力和适应力四个维度构建金融财政环境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金融财政环境韧性,采用σ收敛与β收敛分析其收敛特征。研究显示:中国金融财政环境韧性存在较大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各省份在研究时段内得到有效改善,而中部多数省份呈下滑趋势。另外,中国金融财政环境未显现出σ收敛趋势,且除西部地区外其他地区均存在明显绝对β收敛。鉴于此,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引擎,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以县域经济为内核,多措并举强化基层财政;以供给侧改革为重心,持续提高经济发展韧性,旨在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金融财政环境韧性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海婷婷 叶茜茜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影响引发了对经济韧性的广泛探讨,本文研究尚未受关注的金融韧性的定义和测度方法,并分析中国金融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基于2008—2020年中国省级数据,本文运用银行、股票、债券、保险和外汇5个市场,以及金融稳定、金融功能和金融发展3个维度共24个指标,构建金融韧性指数。研究发现:第一,各省市的金融韧性水平差距非常大,北京和上海的金融韧性水平远高于其他省市,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韧性整体上先发生大幅度下跌,之后呈波动上升趋势。第二,四大地区中,东部地区金融韧性处于较高水平,并且远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地区金融韧性处于中等水平;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金融韧性处于较低水平。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四大地区金融韧性都先发生大幅度下跌,之后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恢复时间和恢复程度各不相同。构建金融韧性度量方法,探索提高金融韧性路径,对于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金融韧性 金融稳定 金融功能 金融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贺丹 任苗苗 胡绪华
创新韧性是城市群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实现适应性改变和自我创新强化的内在能力。本文创新性地构建创新韧性的测算指标,利用2004—2019年12个城市群共18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各城市群的创新韧性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变异系数和β收敛分析方法分析城市群创新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城市群创新韧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高于其他地区,呈现空间非均衡性特征;(2)除珠三角外,我国大部分城市群创新韧性差距均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城市群创新韧性差异的主要来源为超变密度、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3)短时间内,城市群创新韧性水平较为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群创新韧性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流动性增强;(4)除珠三角外,我国城市群总体以及其他城市群创新韧性均呈现σ收敛特征,珠三角创新韧性呈现发散趋势,城市群总体以及12个城市群均支持β收敛机制。据此建议,推动城市群创新体制机制“软联通”,优化城市群创新空间结构,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进一步强化我国城市群创新一体化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旭茂 粟芳
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147家金融类公司,使用广义三阶段DEA模型测度金融业整体及各渠道的资金使用效率,并选用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分别对其进行差异分解与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银行业因其规模优势而表现最优,寿险业因其运作机制而表现次之,而财险业却因业务特征为行业垫底。这一效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行业内,具有明显的收敛性。保持适度竞争、撬动规模效应无疑是缩小差异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资金使用效率 行业差异 收敛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 李航宇 张婷
文章从抵抗能力、恢复能力、演化能力和政府力量4个层面构建产业链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动态组合赋权—TOPSIS方法构建了产业链韧性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上市公司数据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总体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4条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水平,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以及σ收敛法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空间差异以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各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水平、驱动因素和薄弱环节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能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以及金属制品产业链的韧性比较大,而纺织服装服饰、造纸及文教体育用品以及其他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较小。(2)按照产业链韧性的时序变化可以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划分为波动向好型、波动回转型和波动下滑型3种类型,多数制造业产业链在稳定中向好发展。(3)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东部、西部的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均有上升趋势,中部地区有下降趋势。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区域间差距有扩大趋势。为增强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缓解地区差距,文章提出了固链、强链以及推动地区间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曹强 杨修琦 田思雨
本文运用机器学习的决策树算法对中国金融韧性指数的构成指标进行筛选,使用熵权法构建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金融韧性指数,基于离散小波分析方法测度了金融韧性周期并研究其叠加效应,采用BK分解方法进行不同频域下金融韧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分析。本文得出三点结论:第一,金融韧性的主周期表现为28~32个月的高频短周期,它由不同频率的波动叠加构成,主要包括金融韧性三个评价维度的叠加效应,高频短周期的波动主要由防御抵抗能力和适应恢复能力波动导致,中频中周期主要由转换学习能力波动导致。第二,在金融韧性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分析中,金融韧性周期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较高的冲击影响,主要表现为高频短周期效应;而经济周期对金融韧性周期波动也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低频长周期效应。第三,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金融韧性周期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经济周期对金融韧性周期波动的影响也较小,但是该影响在未来有增大的趋势。
关键词:
金融韧性 经济周期 小波分析 频域连通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克富 郝云平 牟卫卫
从微、中和宏观层面对已有相关研究梳理可知,目前对金融科技发展存在的地区差距、空间异质性以及收敛性特征缺乏研究,因此,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有关数据构建金融科技综合发展指数,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挖掘金融科技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来源、考察金融科技发展的空间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差距相对较大,但基尼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协调性逐渐增强;区域间净值差异贡献均值为56.79%,是金融科技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和中部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在收敛状态、收敛速度上均存在明显的差距;金融科技发展始终处于收敛状态,且“十二五”时期的收敛速度比“十三五”时期快。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形成区域特色的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和建设区域金融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子曦 青梅
研究目标:测度并研究2006~2019年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分异与动态收敛。研究方法: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发展指数;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揭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来源;运用核密度估计和Markov转移概率矩阵分析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演化趋势;最后采用SAR、SEM、SDM模型检验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向下转移的概率高于向上转移,但珠三角呈现“异质性”——向上转移概率高于向下。城市群间高质量发展水平极化现象突出,存在东高西低明显梯度,但差距逐步缩小。城市群内存在显著的β空间收敛性,城市群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贡献率。研究创新: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衡量指标体系,从时间、区域及空间三个维度评估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进及空间收敛。研究价值:有益于客观衡量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动态水平,为进一步推动国内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 动态分布 空间收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提升产业链韧性水平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科学界定产业链韧性内涵和特征基础上,构建包含产业链基础、产业链抵抗力、产业链恢复力、产业链可持续和产业链引领力5个维度的产业链韧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利用熵权与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Dagum基尼系数、空间收敛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区、市)产业链韧性水平展开统计监测。结果显示:全国产业链韧性水平呈递增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产业链抵抗力和产业链引领力亟需进一步提升;三大区域产业链韧性水平存在显著梯度差异,表现出“东高西低”空间格局;区域差异分析表明,样本期内,全国产业链韧性水平总体差异呈先降后升“U”型特征,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收敛性分析表明,全国及三大区域产业链韧性水平具有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特征,即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等系列影响因素后,产业链韧性水平将随着时间推移收敛至同一稳态水平。本文科学测度了我国产业链韧性水平,为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和安全稳定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玉茹 董小君 许诗源 秦梦
文章构建了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估2004—2020年我国省域的经济韧性水平。采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泰尔指数、全局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变异系数法对省域经济韧性水平的时空演进规律进行分析,包括动态演进规律、区域发展差异性、空间自相关特征、时间演进格局、发展收敛性等。研究结果表明:省域经济韧性在不同发展水平上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存在向上发展的潜力;研究期内我国省域经济韧性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特征,且这种不平衡正在逐步扩大;省域经济韧性发展表现出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特征;东、中、西三大地区与全国的经济韧性发展呈现趋同性特征,这种趋势在未来可能会更加明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
本文根据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测算出2003~2016年中国省域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并基于核密度函数、扩展的Markov链和空间Markov链等方法对中国省域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及空间演化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渐增强态势,且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和空间非均衡特征;(2)不同时长内,四类水平俱乐部的相对位置依然保持较高的稳定性,虽然相邻俱乐部之间的流动性随着时长的增大而不断增强,但低水平地区跳出"低水平陷阱"较难,"高水平垄断"局面更难以瓦解;(3)考虑空间效应时,高水平邻居对本地的金融发展水平会产生积极的辐射带动效应。最后,本文对上述研究结论蕴含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解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攀 李连友 苏静
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代价等4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并采用PS收敛模型就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及其动态转移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且整体上不存在收敛性,但是存在5个收敛俱乐部,且各收敛俱乐部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对转移路径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指标体系 PS俱乐部收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玉茹
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国2011—2021年省级金融韧性水平,引入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泰尔指数、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变异系数法对金融韧性发展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时间演进、收敛性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第一,各省金融韧性在不同发展水平上均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二,区域金融韧性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三,各省金融韧性发展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正向外溢性;第四,东、中、西部各省份的金融韧性发展不平衡态势扩大;第五,各个区域中金融韧性水平发展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玉茹
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国2011—2021年省级金融韧性水平,引入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泰尔指数、莫兰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变异系数法对金融韧性发展的动态变化、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时间演进、收敛性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认为:第一,各省金融韧性在不同发展水平上均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二,区域金融韧性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三,各省金融韧性发展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正向外溢性;第四,东、中、西部各省份的金融韧性发展不平衡态势扩大;第五,各个区域中金融韧性水平发展具有一定的趋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