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65)
2023(13635)
2022(11736)
2021(11319)
2020(9419)
2019(22029)
2018(21471)
2017(41594)
2016(22326)
2015(25474)
2014(25221)
2013(25281)
2012(23314)
2011(20919)
2010(21071)
2009(19638)
2008(18327)
2007(15904)
2006(14087)
2005(12787)
作者
(63522)
(52396)
(51941)
(49693)
(33423)
(25118)
(23696)
(20535)
(20163)
(18699)
(17934)
(17804)
(16659)
(16381)
(16283)
(16131)
(15548)
(15259)
(14934)
(14880)
(13050)
(12819)
(12552)
(11849)
(11642)
(11639)
(11537)
(11432)
(10546)
(10403)
学科
(89210)
经济(89102)
管理(62778)
(60156)
(49621)
企业(49621)
方法(40473)
数学(35499)
数学方法(35107)
中国(32153)
(27825)
金融(27824)
(26457)
银行(26420)
(25495)
(24126)
(23983)
(21169)
业经(19771)
(19145)
贸易(19129)
(18714)
地方(18450)
(18098)
农业(16067)
(15493)
财务(15424)
财务管理(15393)
理论(14694)
企业财务(14665)
机构
大学(315704)
学院(312066)
(132280)
经济(129400)
管理(123631)
研究(109217)
理学(106321)
理学院(105179)
管理学(103535)
管理学院(102989)
中国(89260)
(68256)
科学(64608)
(60160)
(54609)
中心(50825)
研究所(49593)
财经(48318)
(47564)
北京(44374)
(44080)
(43945)
业大(43584)
经济学(40913)
(40702)
师范(40385)
(39310)
农业(36945)
经济学院(36898)
(36603)
基金
项目(210606)
科学(165755)
研究(156826)
基金(154066)
(133436)
国家(132345)
科学基金(113383)
社会(99339)
社会科(94233)
社会科学(94208)
基金项目(81495)
(79214)
自然(72345)
教育(71256)
自然科(70669)
自然科学(70653)
自然科学基金(69380)
(67410)
资助(64404)
编号(63531)
成果(52468)
(47716)
重点(47024)
(45025)
课题(43726)
(43653)
教育部(41353)
国家社会(41167)
创新(40762)
大学(40135)
期刊
(143583)
经济(143583)
研究(98544)
中国(62035)
学报(46513)
管理(44741)
(44252)
科学(44083)
(43571)
(41544)
金融(41544)
大学(35610)
教育(34315)
学学(33241)
农业(30025)
技术(25329)
财经(23713)
经济研究(23071)
业经(21209)
(20265)
问题(18577)
理论(16751)
图书(16348)
(16166)
(15534)
实践(15054)
(15054)
世界(14750)
技术经济(14712)
国际(14451)
共检索到471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成思危  
本文认为,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条件正在逐渐具备,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投资者的无知和偏见、政府部门职能转变滞后与专业人才缺乏。文章提出,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监管的能力及其他条件成熟的程度,稳步培育市场,逐步推出产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巩固一个,并依法、公正、适度地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监管,同时注意不断促进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创新,大力培养德才兼备、既懂理论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金融衍生品专业人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凤元  
随着全球金融衍生品OTC市场交易量日益增加,OTC交易的法律纠纷也呈增长态势。文章通过对全球知名金融衍生品OTC交易纠纷进行分析,并指出了交易全球化和快速化出现的新问题,希望能对"中国版ISDA协议"的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晟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目前仅有2010年上市的沪深300指数期货、2013年上市的5年期国债期货,以及2014年有望上市的个股期权。但我国金融衍生品一经推出便成为全球各大交易所激烈争夺的焦点。目前,已有多家境外交易所表示计划交叉上市中国概念产品,并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签署了框架性协议。所以,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金融衍生品上市伊始便面临着交叉上市的考验。本文讨论了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对于境内市场的影响,旨在为我国金融衍生品交叉上市的政策选择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光华  张琪  韩良  
全球绝大部分的交易所金融衍生品交易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近年来这种集中趋势更加突出。欧美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品种丰富,投资者以机构为主。美国衍生品市场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为主,欧洲则以欧洲期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庞丽艳  王建飞  沈思  
近年来,我国采用多种手段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发展,但总体看房地产业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如何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实现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金融衍生品具有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的作用,将其应用于房地产领域,可设计出房地产价格指数金融衍生品。推出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将有利于调控房地产市场,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采用Fabozzi房地产金融衍生品定价框架,对中房指数衍生品进行定价研究,并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中房指数二手房销售价格指数的期货、期权定价进行实证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屯  于金酉  
本轮金融危机被冠以"衍生品泛滥"之名,使得国内对发不发展和如何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产生纷争。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本次危机是系统性危机,金融衍生品是其复杂传导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不应担当危机爆发的主要责任。通过中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比较,发现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差距逐渐缩小的中美债券市场规模、中美经济总量规模相比,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最后指出我们应该深化基础市场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结构,并建议商业银行培育自身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建华  
金融衍生品是一个经济实体将具体的金融风险转移给那些更愿意或更有能力管理风险的经济实体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和价格风险目的的一种资金运作方式,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运行状况,文章就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作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良性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振龙  邓雪春  
文章应用线性多因子模型研究了我国权证的定价能力,发现权证是非冗余的,故对风险资产的收益率有解释能力,且对小公司和价值股的解释能力强于大公司和成长股。文章还利用随机贴现因子的思想,用GMM方法做了稳健性检验。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得到同样的结论,权证价格中包含定价因素,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能提高市场定价效率,使市场趋于完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炳辉  
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即将在我国推出,如何应用金融衍生品引起了投资基金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投资基金可以运用金融衍生品来进行替代投资、优化投资、管理市场风险和管理流动性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林欣  
场外衍生品交易中,交易对手违约的风险与市场风险相结合,极其容易导致错向风险。随着危机前场外衍生品交易量的快速增大,在本轮金融危机中,错向风险出现在各种衍生品的交易中,由其造成的损失较大。许多国际组织、市场参与者和监管机构越来越重视对错向风险的防范。不过,对抵押品管理、交易压缩技术、引入中央对手方和采用信用估值调整等这些措施的研究有待深入,以更好地降低错向风险带来的损失。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英英  张勇  吴润衡  
金融衍生品是复杂的金融工具,它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风险。本文针对金融衍生品风险评价方法比较欠缺这一现状,应用神经网络系统评价模型,提出了金融衍生品风险的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相关机构评价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度提供了一些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寇宏  袁鹰  王庆芳  
套期保值是企业经营的重要工具,能够锁定企业的经营成本,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但是,如果套期保值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遭受巨额的损失。本文首先对套期保值的原理及其作用进行基本的介绍,然后,结合我国央企巨亏事件,对套期保值巨亏动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揭示套期保值的潜在风险及其认识误区。最后,对我国企业的套期保值风险控制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谭燕芝  
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区分治理机制的不同发展阶段,构建了监管向治理演进的模型。总结当前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的理论和现状,提出治理机制多元性和互补性特点以及国际金融衍生品复杂性和多样性推动着监管机制必定向着更有效的治理机制演进,达到低成本的有效治理。有效治理的途径是各国国内监管制度的日趋完善、各国广泛的合作以及国际组织的治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思远  潘静静  梁晓杰  
日历效应是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异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非有效性。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航运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相对不成熟。文章采用实证方法对中国沿海煤炭航运衍生品市场的日历效应进行了分析。EGARCH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衍生品市场存在显著的周三负效应和周五正效应。航运衍生品市场存在的周日历效应可能受到交易者决策和运价市场的影响:周五临近休息日,通常此时交易人正向情绪高涨,对市场倾向于乐观估计,进而增加投资行为,促使周五正效应的出现;衍生品与运价市场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每个周一蓄积了休息日在内三天的信息冲击,使得运价市场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再传导到衍生品市场,可能造成衍生品在周三出现明显变化。衍生品的日历效应也进一步证实了该市场的非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王羽  
金融衍生品业务复杂并具有杠杆性,其交易涉及较多主观判断和非理性因素。近年来,随着市场波动加剧和金融市场发展,许多上市公司的这一业务产生巨额亏损。本文运用GONE舞弊模型理论,对上市公司和交易员可能发生舞弊的因子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尝试对注册会计师提出包括始终贯穿舞弊导向思维、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测试、精准实施实质细节测试和提出建议改进企业管理在内的审计质量提升对策,对注册会计师、上市公司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均具有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