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2)
2023(7705)
2022(6274)
2021(5969)
2020(4939)
2019(11335)
2018(10788)
2017(20304)
2016(10523)
2015(12236)
2014(11917)
2013(12046)
2012(11283)
2011(10374)
2010(10479)
2009(10351)
2008(9437)
2007(8441)
2006(7646)
2005(7312)
作者
(29943)
(24791)
(24790)
(23696)
(15814)
(11931)
(11174)
(9820)
(9572)
(8787)
(8666)
(8412)
(8164)
(8001)
(7912)
(7856)
(7277)
(7274)
(7178)
(6555)
(6374)
(5990)
(5852)
(5686)
(5668)
(5624)
(5385)
(5143)
(4968)
(4921)
学科
(48333)
经济(48289)
管理(27462)
(27410)
(26060)
金融(26059)
(23276)
银行(23270)
中国(23225)
(22673)
(22487)
企业(22487)
方法(21711)
数学(19379)
数学方法(19102)
(13152)
(12783)
(11909)
贸易(11894)
(11750)
中国金融(11213)
(10944)
业经(9661)
(9064)
地方(8511)
(8483)
财务(8452)
财务管理(8434)
企业财务(8122)
(8110)
机构
大学(159935)
学院(156032)
(75472)
经济(74194)
研究(57679)
管理(54187)
中国(54021)
理学(45458)
理学院(44960)
管理学(44136)
管理学院(43863)
(35619)
(34598)
科学(30777)
财经(28676)
(28523)
中心(27961)
经济学(26639)
(26250)
研究所(25800)
经济学院(23960)
北京(23047)
财经大学(21541)
(21187)
(20894)
(20770)
金融(20552)
(20181)
(19770)
师范(19602)
基金
项目(96507)
科学(76509)
基金(73119)
研究(71987)
(63367)
国家(62924)
科学基金(53526)
社会(48499)
社会科(46383)
社会科学(46372)
基金项目(36514)
(33177)
教育(32650)
资助(32044)
自然(31834)
自然科(31183)
自然科学(31174)
自然科学基金(30634)
(29245)
编号(26700)
成果(23285)
(23277)
中国(22242)
重点(22191)
国家社会(22038)
(21033)
教育部(20530)
(19938)
大学(19264)
课题(19143)
期刊
(79089)
经济(79089)
研究(54820)
(31959)
金融(31959)
中国(31460)
(27224)
学报(22831)
管理(21875)
科学(21188)
(19046)
大学(18294)
学学(17120)
财经(16277)
教育(14664)
经济研究(14260)
(14139)
技术(13378)
农业(12449)
(11576)
国际(11033)
问题(10677)
世界(10398)
统计(9796)
业经(8900)
理论(8565)
(8234)
技术经济(8177)
实践(7379)
(7379)
共检索到251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陆磊  
本文综合比较了国际透明度组织的“腐败认知指数”(CPI)和“行贿者指数”(BPI)、哥廷根大学的“互联网腐败认知指数”(ICPI) ,以及世界银行的“渎职指数”(IG)、“国家俘获指数”(SCI)和“行政腐败指数”(ACI)的编制方法 ,结合我国金融腐败的实际情况 ,在权衡主观指数和客观定量的基础上编制了 2 0 0 3年度中国金融腐败指数 (FinancialCorruptionIndex,FCI)。腐败指数的功能有三点 ,一是横断面比较 ,据此 ,我们编制的金融腐败指数又可以分解为区域性腐败指数和行业腐败指数 ,即银行业腐败指数和证券业腐败指数 ,由此可以分地区与行业进行比较。二是客观反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旭光  
腐败测评是反腐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腐败测评体系亟待发展。腐败测评有主观测评法和客观测评法两种研究思路。从统计机理和统计应用情况看,腐败的主观测评方法处于腐败测评研究的主流地位。本文介绍了腐败主观测评方法的基本思路、研究进展,并以腐败感知指数为例对其理论与应用情况进行了说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倪冰  
本文分析了中国转型期金融腐败行为的构成要件鉴别、状况评估、表现形式等定性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金融腐败的体制动因。最后,笔者就中国金融反腐败问题提出了宏观、微观和综合策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安启雷  
我们应当保持高度的警醒,不断改进和健全金融法制,防止金融腐败发展成给国家、社会和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的祸患。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腐败案件频发,有关部门连续将金融行业列为腐败多发、高发的重点行业,各级公、检、法等部门也把金融腐败案件列为查处的重点。目前,我国金融腐败的类型主要有滥用权利、利用职务便利、泄露重大信息谋取私利,进行灰色商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过勇  宋伟  
清廉指数是一种基于主观问卷调查得出的腐败测评结果,反映的是人们对一个国家和地区腐败程度的印象和感知。清廉指数的发布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于反腐败议题的关注,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反腐败行动。然而,清廉指数也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它作为一种主观调查评价方法,通过调查人们对于腐败的印象和感知来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腐败程度,这种方法本身就具有不准确性和非客观性。尽管透明国际对清廉指数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在2012年还对计算方法进行了改革,但是清廉指数在科学性和解释力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陷。此外,清廉指数对中国的测评存在着不公正对待,其调查样本和测评结果都不能够充分反映出中国腐败和反腐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维国  王霄凌  关大宇  
本文在以往的MCI中加入非货币性资产价格因素和货币规模等变量,在宏观经济AD-AS框架下推导FCI的数理模型,基于联立方程模型构建了中国金融条件指数(FCI)。实证结果表明FCI时间变化与我国现实金融环境波动有显著联系。引入"适应性预期"后,把随机游动理论和VAR模型相结合,使用FCI可较好地对通胀作出样本外预测。本文从实证角度证实我国通胀形成某种意义上带有"适应性"特征,居民和企业都倾向于支持之前的通胀信息,而其余新信息则主要影响通胀的非趋势性部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惺惟  韩保江  
金融腐败与金融风险是交织在一起的,金融反腐是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一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金融腐败就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它建立在对稀缺资源配置权的基础之上。对"经济人"来说,是遵纪守法还是违法乱纪,往往会根据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来看,金融腐败的传染性非常强,会极大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且具有链条化特征,容易沿着业务链条进行传染,扩大其危害性,扰乱市场秩序,最后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充分认识金融腐败的本质及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使金融腐败的成本远超收益,是抑制金融腐败的应有之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健  
作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规制俘获在规制经济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俘获行为的隐蔽性造成了长期以来相关实证研究的缺乏,围绕这一理论也产生了争论。通过对21世纪以来的有关规制俘获测评方法进行综述和评价,指出这些方法都未能有效辨别、区分腐败与俘获这一相似概念。从政府与私人关系的角度,重新定义俘获与腐败作为比较分析的基准,探讨了俘获与腐败在研究角度、产生条件、作用方式和影响结果等方面的差异性,结合我国转型时期的特点,构建出俘获指数综合指标测评体系。通过俘获指数可以对我国转轨时期的规制俘获现象进行有效识别,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孟军  
文章基于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弘扬正气的社会背景,对腐败影响资本跨国流动的理论机理进行阐释,通过搜集整理58个代表性国家(地区)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差分GMM和系统GMM两种估计方法 ,对腐败、腐败距离与外资流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认为腐败和外资流入之间的关系因国家类型存在差异,发达国家较高的政府清廉度可以降低腐败交易成本,对我国资本具有较大引力,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缺陷可以为投资者开拓当地市场提供机会;腐败距离对资本的跨国流动具有阻碍作用。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为我国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可以为当前的反腐倡廉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一平  朱江南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紧密相联。虽然目前大部分研究文献都用经济因素来解释这一问题,但文章认为,地方政府的反腐败力度也是影响地方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利用中国县级横截面数据以及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文章发现,反腐败力度越大的县的收入水平越高。利用最近发展起来的夏普里值分解法来量化各个解释变量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文章还发现,反腐败是解释中国县际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国  
防范金融风险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重点课题,因为金融腐败案件会给金融部门带来很大的风险。大量实例说明,要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遏制金融腐败。本文就腐败导致金融风险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雷  汪天凯  俞岳  
基于2000年~2015年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腐败、金融生态环境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对腐败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增长,腐败的发生则降低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加强反腐败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策略之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凝  安启雷  
金融系统发生的腐败问题,不仅使国家资金蒙受巨大损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受到损害,而且还会诱发经济和金融风险,社会危害尤其严重。因此需要高度重视金融腐败问题。在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条件下,深入分析金融领域腐败产生的机理特点,对研究防治金融腐败的对策极具现实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南旭光  
金融腐败与金融监管有着重要联系,而且在金融监管及惩处的执法过程中会存在着监管腐败问题。文章在金融监管执法活动中构建了一个具有腐败倾向特征的监管执法者对金融机构或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监督执法的模型,指出一个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适当的激励政策以防范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合谋腐败的发生,同时证明了如果允许金融活动参与者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可以实施具有恰当的惩罚激励措施的自我报告制度,政府就能够通过降低官僚作风、保持较少的监督执法官员、降低监管寻租以增加社会福利,并通过自我报告制度消除金融腐败而进一步为社会谋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志元  
文章在简要回顾近年来金融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大案要案基础上,利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金融腐败产生的制度根源进行了阐释,认为只有从制度上进行合理的设计,实行有效的机制改革,才能对金融腐败进行有效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