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8)
2023(11585)
2022(9618)
2021(9067)
2020(7393)
2019(16870)
2018(16175)
2017(31287)
2016(16564)
2015(18388)
2014(18115)
2013(17961)
2012(16784)
2011(15335)
2010(15494)
2009(14546)
2008(13893)
2007(12167)
2006(11083)
2005(10280)
作者
(45755)
(38023)
(37708)
(36367)
(24559)
(18143)
(17275)
(14653)
(14628)
(13743)
(13166)
(12624)
(12333)
(12268)
(12226)
(11938)
(11156)
(11043)
(10838)
(10764)
(9541)
(9234)
(9140)
(8715)
(8643)
(8586)
(8444)
(8158)
(7726)
(7642)
学科
(68231)
经济(68158)
(45768)
管理(45734)
(36554)
企业(36554)
中国(28427)
方法(27906)
(27477)
金融(27477)
(25887)
银行(25879)
数学(25213)
(25140)
数学方法(24907)
(20369)
(19044)
(18118)
(16634)
贸易(16620)
(16368)
业经(15036)
地方(14065)
农业(12617)
(12616)
财务(12579)
财务管理(12560)
(12348)
企业财务(12105)
(12030)
机构
大学(230436)
学院(229917)
(108255)
经济(106253)
研究(86106)
管理(85305)
中国(74386)
理学(72635)
理学院(71836)
管理学(70788)
管理学院(70343)
(51832)
(48783)
科学(47522)
(42931)
中心(40896)
财经(40447)
研究所(38743)
(37083)
(35912)
经济学(35618)
(33146)
经济学院(32124)
北京(31704)
(30895)
财经大学(30377)
业大(29138)
(28694)
师范(28434)
农业(27936)
基金
项目(148691)
科学(118659)
基金(111424)
研究(110517)
(97063)
国家(96296)
科学基金(82282)
社会(73344)
社会科(69900)
社会科学(69884)
基金项目(56776)
(54197)
自然(50832)
教育(49859)
自然科(49714)
自然科学(49702)
自然科学基金(48881)
资助(47133)
(46921)
编号(42397)
成果(35821)
(34837)
重点(33840)
(33022)
国家社会(31960)
(31283)
(30692)
教育部(30332)
课题(30205)
中国(29865)
期刊
(116245)
经济(116245)
研究(76414)
中国(47892)
(41289)
金融(41289)
(38797)
(33052)
管理(32825)
学报(32510)
科学(31578)
大学(25390)
学学(24014)
教育(22204)
农业(22012)
经济研究(20889)
财经(20618)
(17882)
技术(17764)
业经(16204)
(15614)
问题(14873)
国际(14785)
世界(13267)
(12137)
统计(11030)
理论(10969)
技术经济(10853)
现代(10014)
(9910)
共检索到363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伍志文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 ,对金融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也越来越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 1 991~ 2 0 0 0年中国金融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分析 ;并就减轻或消除既有的金融脆弱性 ,防止金融脆弱性的进一步加剧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万晓莉  
关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状况的判断,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季度的金融脆弱性指数,对我国1987—2006年的金融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估与判断,并对主要风险来源和演变过程给出分析。主要得到如下几点结论:一、在过去二十年中,约有20%的时间是极度脆弱的,主要表现在1994年以前。二、金融脆弱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在1999—2002年表现出上升趋势。三、不同风险演变路径不同。1987—2006二十年里,流动性风险是主要风险来源,但其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信贷风险和市场风险并没有下降趋势,相反自2005年开始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这些结论也与定性分析的结果相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伍志文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 ,对金融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也越来越多。金融制度学认为金融脆弱性就是金融制度的脆弱性 ,归根结底金融制度自身的特点和缺陷是其脆弱性之源 ,是内因和外因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 1991- 2 0 0 0年中国金融脆弱性程度的量化分析结果发现 :近 10年来中国金融脆弱性水平大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10年中有 6年处于脆弱性程度令人关注的状态 ,金融脆弱性状况不容乐观。积极进行金融制度创新 ,实施金融分化战略 ,转变金融活动管理方式是当前中国减轻既有金融脆弱性 ,防止金融脆弱性的进一步加剧的关键所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波  郭书东  
金融体系脆弱性能够反映区域金融稳定程度和风险水平。从"负向"投入产出维度,选取2006~2012年区域实际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金融脆弱性影响效率进行测度,通过效率值的大小和出现频次判断其脆弱性程度。研究表明:2006~2012年间,从省份层面分析,北京、内蒙古、黑龙江、青海以及新疆五省市历年金融脆弱性效率值和达到有效的次数均处于较高水平,且其他各个省份具有较大差异。从区域层面分析,我国区域金融脆弱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效率达到有效区域的数量呈现出"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并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依次表现为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且2008年金融危机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伍志文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 ,对金融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也越来越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从金融制度学角度对金融脆弱性产生的背景、含义及分类做了一般的理论探讨 ,然后对 1 991~ 2 0 0 0年中国金融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分析 ;最后就减轻或消除既有的金融脆弱性 ,防止金融脆弱性的进一步加剧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立坚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验证我国金融体系在不完全市场的制约条件下,能否发挥“价值创造、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公司治理”这六大基本功能,以及通过进一步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来揭示当今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表现及其症结所在。论文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影响我国金融体系“健全性”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房地产价格和流动性,它们直接左右银行的信贷行为;相反,利差幅度和基础货币的调控却没有显著的制约效果。所有这些特征都恰恰反映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至今为止还没得到有效的发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亚欧  徐梅  
2007年底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也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文章通过衡量我国金融脆弱性,就减轻或消除既有的金融脆弱性,防止金融脆弱性进一步加剧提出了对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肖文东  
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与要求,2020年末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但是,这种事后统计的、基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贫困线的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中国贫困问题的消失和彻底解决。事实上,现在非贫困的人口可能会由于某种风险冲击而陷入贫困状态。农户面临不可控的宏观风险冲击或个体异质性风险冲击时,如果具备抵御能力,即使暂时落入贫困,也能很快从贫困中脱离出来。但是,贫困线附近的个体往往缺乏金融知识和必要的金融技能,无法及时充分地以合理价格享受金融服务,从而限制了其利用金融工具应对风险和缓解贫困的能力,进而无法摆脱"贫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敏  
基于国家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2000~2010年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和统计部门的数据,结合十年来中国实际经济运行状况和全球经济形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响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水平的指标进行了选择,并且采用因子分析法做出了定量的测度。结果表明,十年中,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水平有了长足的改善,其中流动性风险逐渐减少,信用风险和外汇风险不断波动。基于此,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建忠  韩英  齐永兴  
金融脆弱性问题是中国金融改革中必须正确认识的问题,通过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解决实现化解金融风险,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本文通过对金融脆弱性的基本内涵、基本观点、金融脆弱性的根源以及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表现,对金融脆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锡良  曾欣  
道德风险行为就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脆弱性 ,根本原因也在于道德风险。政府不仅对银行提供了担保 ,也认为证券市场“太大而不能失败”。证券市场危机往往是金融危机的先行指标 ,随之而来的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将决定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中国金融体系的道德风险已经深入到最基层的代理人 ,其代价将是非常惨重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娜  申琳  张宁  
本文首先构建了中国金融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金融系统脆弱性指数进行趋势分析,然后利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对其进行区制状态分析,从而识别出金融系统脆弱性状态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研究区间内中国金融系统脆弱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大,但在2014年以后,脆弱性指数有所回落且处于可控范围内;中国在"低脆弱性"区制的时间要少于"高脆弱性"区制的时间,且向"高脆弱性"区制转移的概率较高,金融体系容易产生脆弱性集聚的风险。因此,中国需要将以前粗放式的金融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高效金融增长,完善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风险指标体系,加大对金融产品、组织和制度的监管力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崇强  孙东琪  翟国方  李宇  
经济脆弱性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脆弱性理论框架下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经济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拓展了脆弱性研究的新视角。根据脆弱性理论中VSD评价模型,从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自然—资源—环境子系统中选取经济敏感性指标22个,经济适应性指标25个,运用熵值法、多级可拓评价方法、空间差异分析方法,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省域经济脆弱性较高,经济脆弱性波动幅度大;省域经济脆弱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省域经济脆弱性类型显著增加。(2)经济脆弱性的区域之间差异逐渐增大,区域内部差异是经济脆弱性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区域不平衡突出且有加强的空间格局特征,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呈现区域不平衡性处于减弱的空间格局特征。(3)经济脆弱性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呈现波动性的变化特征,2011年后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离趋异加强的态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仁祥  刘孟飞  
随着科技与金融耦合的不断深入,对其负向作用及脆弱性的研究不容忽视。运用熵值法对我国2006—2020年省际科技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引入金融结构,检验金融结构对科技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影响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各地区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呈上升趋势;(2)总体而言,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提高有利于改善系统脆弱性;(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结构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效果不同;(4)全国层面,金融结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会加剧周边地区系统脆弱性;分地区层面,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占比增加会带动相邻省份系统脆弱性改善,而中西部地区反而起到加剧作用。因此,应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完善银行中介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