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5)
- 2023(9985)
- 2022(8125)
- 2021(7833)
- 2020(6371)
- 2019(14713)
- 2018(13930)
- 2017(27383)
- 2016(14370)
- 2015(16016)
- 2014(15598)
- 2013(15463)
- 2012(14712)
- 2011(13358)
- 2010(13690)
- 2009(13128)
- 2008(12297)
- 2007(10800)
- 2006(9934)
- 2005(9398)
- 学科
- 济(62843)
- 经济(62786)
- 业(39542)
- 管理(39284)
- 企(31122)
- 企业(31122)
- 中国(27787)
- 融(26992)
- 金融(26992)
- 银(25076)
- 银行(25070)
- 方法(24903)
- 行(24394)
- 数学(22881)
- 数学方法(22686)
- 财(18665)
- 农(17964)
- 制(17080)
- 贸(15413)
- 贸易(15399)
- 易(15186)
- 地方(13271)
- 业经(13000)
- 农业(11804)
- 中国金融(11516)
- 务(11115)
- 财务(11091)
- 财务管理(11074)
- 策(11057)
- 体(10999)
- 机构
- 大学(201328)
- 学院(201109)
- 济(100608)
- 经济(98881)
- 研究(75218)
- 管理(74713)
- 中国(66754)
- 理学(63281)
- 理学院(62620)
- 管理学(61879)
- 管理学院(61502)
- 财(47606)
- 京(42535)
- 科学(38920)
- 财经(37252)
- 所(36521)
- 中心(35496)
- 经(34138)
- 经济学(34132)
- 研究所(32835)
- 经济学院(30806)
- 江(28825)
- 北京(27915)
- 财经大学(27886)
- 农(27760)
- 院(26941)
- 融(25582)
- 金融(25165)
- 范(25063)
- 师范(24880)
- 基金
- 项目(126821)
- 科学(102349)
- 研究(97338)
- 基金(95998)
- 家(82047)
- 国家(81392)
- 科学基金(70252)
- 社会(66075)
- 社会科(63006)
- 社会科学(62994)
- 基金项目(48550)
- 省(45219)
- 教育(43902)
- 自然(41559)
- 资助(40941)
- 自然科(40649)
- 自然科学(40641)
- 自然科学基金(40001)
- 划(38894)
- 编号(37750)
- 成果(32072)
- 部(30594)
- 国家社会(28829)
- 重点(28815)
- 发(28796)
- 中国(27396)
- 教育部(27098)
- 课题(26783)
- 创(26428)
- 性(26241)
共检索到321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巴曙松
中国金融结构的变迁与宏观金融政策的调整巴曙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运行的日趋市场化,中国的金融结构也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储蓄主体由政府变为居民,居民的资产主要是金融资产(其中主要是国有银行的存款)。这一特定金融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显示了我国整体金融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巴曙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涧生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nalysed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qualitative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employees in China's finance industry,and reached some instructive conclusion.
关键词:
金融业 生产效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中华 唐文进 谢海林
2011年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问题有:经济增长存在下行风险,经济结构调整进展有限;通胀压力并未解除,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货币供应量指标偏离"三性"原则;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金融风险加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健全,国际收支失衡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足;房地产调控高度依赖行政手段;金融宏观调控工具效力受限制。为此,必须调整金融宏观调控的战略导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合理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丰富金融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加快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稳健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吴言林
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存在着二元金融结构,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本文拟从中国金融市场的二元结构出发,对二元金融结构效应进行分析,构建二元金融结构下的货币创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央银行的相机抉择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二元金融结构 非正规金融 货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莹莹 廖可贵
文章选用34年的经济数据,对我国经济结构、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协整分析检验,得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除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之外,其他变量间只存在单项因果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改革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原 朱淑珍 陈炜
基于系统理论,识别碳市场创新环境和产出的主要因素,构建碳市场创新过程结构模型是认识碳金融创新内部、外部作用机制和系统运行本质的基础。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和熵值法进行碳市场宏观环境和产出的关联性分析,甄别碳市场宏观环境关键指标,揭示碳市场创新系统内部产出要素和外部环境要素,为碳市场发展的进一步探讨提供理论基础和半开放式的研究平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晓峰 陈师
本文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响应问题,运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宏观金融模型,考察利率期限结构在不同政策冲击下的运动机制。研究发现,利率期限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强度大,响应时间短,冲击反应集中在短端利率;对财政政策的冲击反应虽然强度小,但响应时间长,冲击反应集中在中长端利率,且生产性与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存在利率响应方向相反的现象。研究结论表明,货币政策通过调节政策利率改变了短期资金杠杆,对经济运行具有微调效果;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经济实体,影响中长期利率,政策效应更为持续。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晓峰 陈师
本文研究利率期限结构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响应问题,运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宏观金融模型,考察利率期限结构在不同政策冲击下的运动机制。研究发现,利率期限结构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反应强度大,响应时间短,冲击反应集中在短端利率;对财政政策的冲击反应虽然强度小,但响应时间长,冲击反应集中在中长端利率,且生产性与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存在利率响应方向相反的现象。研究结论表明,货币政策通过调节政策利率改变了短期资金杠杆,对经济运行具有微调效果;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经济实体,影响中长期利率,政策效应更为持续。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乃全
宏观金融政策的理性选择刘乃全著名经济学家泰勒尔(JeanTirole)说:“正如理性预期使宏观经济学发生革命一样,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博弈论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也同样使宏观经济学产生革命,而这对政府行为的分析及政策制定等产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洪庆 邓瑛
当前中国股市暴涨暴跌从而偏离宏观经济发展方向的现象正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协整关系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股票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及投资之间完全没有协整关系,与消费支出之间有弱协整关系,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有强协整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而检验了近些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反经济周期现象和"政策市"现象。中国金融市场的这种反经济周期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缺陷:股票市场规模小、股市的投机色彩浓重、股市微观结构与宏观经济结构相背离。因此,深化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可以将一个包含了股市稳定的长期的低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新的名义锚。
关键词:
股票价格 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 协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滨 耿楠
每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预示着金融监管理论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此次金融危机,使得金融监管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因此理论界和实务界达成共识,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来自监管的不利,而应该采取宏观审慎政策来支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实体经济的稳定,而现代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随着其高度发达而大大增加,仅仅依靠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不能够完成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作用:一是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商业银行负债方式的改变,使得私人货币的使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勇 彭礼杰 莫嘉浩
运用金融压力来刻画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决策层的重视。本文从经济主体非理性行为范式出发,通过探讨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机制,以此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首先,运用复合式系统压力指标方法,通过设置时变权重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展开测度,试图反映经济主体心理与行为偏差引致的风险溢出和传染效应,进而体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生性特征;然后,将金融压力进一步视为经济主体情绪过程的反映,并借鉴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情绪加速器机制"探讨和解释不同压力状态下金融压力影响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Logistic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研究显示,各个金融子系统本身的压力状况及其关联程度,共同推动了金融压力总体状况在高低状态之间的转换;而且,"高压力"状态与"低压力"状态相比,金融压力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效应会更为显著,这意味着,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较高状态时,风险的积聚和释放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勇 彭礼杰 莫嘉浩
运用金融压力来刻画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决策层的重视。本文从经济主体非理性行为范式出发,通过探讨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机制,以此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首先,运用复合式系统压力指标方法,通过设置时变权重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展开测度,试图反映经济主体心理与行为偏差引致的风险溢出和传染效应,进而体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生性特征;然后,将金融压力进一步视为经济主体情绪过程的反映,并借鉴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情绪加速器机制"探讨和解释不同压力状态下金融压力影响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琤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晰。本文从金融结构选择与金融稳定和金融效率之间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存在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认为,判断金融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标准看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这一点关键取决于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能否保持稳定和效率之间平衡。本文指出,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所存在的困境都表明,建立一个效率与稳定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这是转型时期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基本目标和取向。
关键词:
转型期金融结构 金融效率 金融稳定 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