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82)
- 2023(16206)
- 2022(13754)
- 2021(12988)
- 2020(10898)
- 2019(25184)
- 2018(24610)
- 2017(47188)
- 2016(25412)
- 2015(28983)
- 2014(28742)
- 2013(28375)
- 2012(26227)
- 2011(23694)
- 2010(23652)
- 2009(22052)
- 2008(20711)
- 2007(18089)
- 2006(15783)
- 2005(14038)
- 学科
- 济(101808)
- 经济(101685)
- 管理(70989)
- 业(67291)
- 企(55313)
- 企业(55313)
- 方法(47651)
- 数学(42081)
- 数学方法(41697)
- 中国(34432)
- 融(28857)
- 金融(28849)
- 财(27610)
- 银(27094)
- 银行(27048)
- 农(26769)
- 行(26086)
- 制(22637)
- 业经(21793)
- 学(21538)
- 地方(20850)
- 贸(20524)
- 贸易(20507)
- 易(19984)
- 农业(17774)
- 务(17559)
- 财务(17485)
- 财务管理(17450)
- 理论(16982)
- 企业财务(16669)
- 机构
- 大学(356990)
- 学院(354039)
- 济(147692)
- 经济(144658)
- 管理(138207)
- 研究(123103)
- 理学(119479)
- 理学院(118152)
- 管理学(116232)
- 管理学院(115604)
- 中国(98943)
- 京(76446)
- 科学(74022)
- 财(68283)
- 所(61294)
- 农(57323)
- 中心(57052)
- 研究所(56052)
- 财经(54999)
- 业大(51664)
- 经(50272)
- 江(50058)
- 北京(48780)
- 经济学(46000)
- 范(45540)
- 师范(45076)
- 农业(45024)
- 院(44894)
- 经济学院(41658)
- 财经大学(41220)
- 基金
- 项目(243205)
- 科学(191017)
- 研究(179065)
- 基金(177417)
- 家(154794)
- 国家(153521)
- 科学基金(131199)
- 社会(113494)
- 社会科(107683)
- 社会科学(107656)
- 基金项目(93274)
- 省(92748)
- 自然(83970)
- 自然科(82050)
- 自然科学(82026)
- 教育(81844)
- 自然科学基金(80562)
- 划(78748)
- 资助(74109)
- 编号(72347)
- 成果(59586)
- 部(54505)
- 重点(54424)
- 发(51598)
- 创(50381)
- 课题(50110)
- 国家社会(47411)
- 创新(47066)
- 教育部(47020)
- 科研(46527)
- 期刊
- 济(154882)
- 经济(154882)
- 研究(107548)
- 中国(70330)
- 学报(56760)
- 科学(51473)
- 农(51416)
- 财(50730)
- 管理(49725)
- 融(44013)
- 金融(44013)
- 大学(43034)
- 学学(40485)
- 教育(39495)
- 农业(35126)
- 技术(29125)
- 财经(26992)
- 经济研究(26220)
- 业经(23609)
- 经(23076)
- 问题(19984)
- 业(18565)
- 理论(18011)
- 图书(17898)
- 贸(17501)
- 实践(16243)
- 践(16243)
- 技术经济(16206)
- 科技(16050)
- 世界(15809)
共检索到526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远程 闫玉震
本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03年发布的《金融稳健指标:编制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分别从三个层次选取了反映金融稳健性的指标,构建了我国金融稳健评价体系,并根据2003-2009年的指标数据用熵值法进行指标赋权,最后得到我国金融稳健性的综合得分,并进行了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静
科学的金融稳健性监测指标体系是对宏观金融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的基础。我国并无公认的金融危机事件,单纯地想从危机状态下关键性经济变量的数据特征中寻找监测指标的思路是不可取的。本文在剖析我国现阶段宏观金融体系若干显著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涵盖机构运行、市场运行和宏观经济运行三个层面的指标库;综合聚类分析、非参数检验和相关分析等定量分析手段设计了指标筛选流程,有效解决指标代表性和全面性的矛盾;并在1995-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我国国情的监测指标体系。为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采用支持向量数据描
关键词:
宏观金融 金融稳健性 金融风险 金融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涤龙 陈双莲 欧阳胜银
以IMF公布的金融稳健性核心指标为基础,本文重新构建了12项金融体系稳健指标,并对2010~2011年的中国与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存款机构进行金融稳健性比较。结果发现中国大部分的金融稳健性指标要优于其他国家,说明中国金融体系整体较为稳健,但在资产质量和流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永刚 张培
金融监管是需要建立在系统性的定量分析框架基础之上的,而金融监管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整个定量分析框架的核心,本文从这一思想出发,建立了我国的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反映了金融监管的效果,为系统性定量分析框架的建立奠定基础。本文首先提出了金融监管指标体系的概念,然后对我国金融监管指数的构成因素及权重进行了分析,接着构建了我国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金融监管指数进行了估计和分析,最后根据估计结果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指数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悦 张珍
在金融自由化浪潮中为保持我国金融业稳定,建立完善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非常重要。文章不仅构建了我国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还确定了相应的临界值和安全区间,并提出主客观综合赋权方法,最后实证检验了整个预警指标体系的应用效果。研究结论促进了我国金融安全预警发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安全 预警指标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荆竹翠 李孟刚
文章对国内外学者评价金融产业安全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把金融产业安全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创新性的设计了中国金融产业发展中的结构分布评价指标,并加强了预测金融危机先行指标的设计,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金融产业 产业安全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涛
文章构建了由医疗卫生服务、医药产业、健康促进服务、健康保障与养老以及健康体育5个一级指标及25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省域健康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用AHP-熵值法和层次聚类法实证分析了中国31个省份健康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所属类型。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健康产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均衡,呈现东部地区领先发展、中部地区稳步跟进、西部地区要素聚集潜力发展的区域梯次发展格局。基于综合评价与差异分析,将省域健康产业发展分为均衡领先型、医疗医药支撑领先型、医药康养带动发展型、非均衡基础型和发展潜力型共5个类型,并提出针对性发展路径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虞伟荣 胡海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际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频繁发生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订了金融稳健性指标评价体系 ,为各国央行监控和预测金融风险提供了统一、规范的评估手段。本文介绍了该评估体系的最新进展 ,对其分析框架和各项统计指标进行了说明 ,并探讨了采用该监控指标体系的对我国金融监管工作的意义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风险监控 评价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德明 刘思甸
选取20个有代表性的宏观金融指标构成中国的宏观金融稳定性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中国宏观金融稳定指数MSI(Macro-financial Stability Index)。实证结果表明,指数表现与中国的金融运行情况有很高的匹配度。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彦林 陈守东
文章从系统性风险冲击来源的角度拓展并构建了包含关键性风险因素的FCI,并以FCI作为同步指标构建了金融景气指标体系,包括金融一致指数、金融先行指数以及金融滞后指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关键性风险因素中,房价波动风险与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惯性特征明显,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冲击影响,需对其进行风险监控,去产能风险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显著,需辅以经济政策与调控措施来保证产能过剩行业的稳定; 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尽管中国金融状况长期向好的趋势性特征没有改变,但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均以较高的转移概率处于风险积聚区制,且存在着影响中国金融状况稳定的其他因素,应更多关注系统性风险的防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畅 邢天才
本文对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从风险偏好、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国际因素四个维度、13类指标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实际的金融体系脆弱性指标,并从四个维度分析金融风险传播的顺序,通过与credit-to-gdp缺口和2008年金融危机比对验证合成指标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脆弱性的传播路径是从风险偏好抬升传递到实体经济部门进而作用于金融部门,金融部门反过来又会对实体经济发生作用;金融脆弱性主要构成因素发生明显变化,已经由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受国际外部因素及风险偏好因素转移到现在的主要受国内因素影响,且作用不断加大;金融脆弱性指标能够先于credit-to-gdp缺口指标对金融脆弱性进行预判,且领先期在1年左右;金融脆弱性恢复到健康水平需要时间,恢复期的长短与诱发因素相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行
本文从金融危机形成机理的分析入手,构建了一套由宏观经济风险指标、金融市场风险指标、银行经营风险指标以及金融开放风险指标等4个子系统组成的金融风险预警综合指标体系。本文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考察该指标体系对我国金融风险变化的预警功效,从而为金融危机的预警提供量化判断依据。研究表明,金融开放带来的跨境短期资本流动变化及其对外短期债务规模扩大的风险,对金融体系安全的影响较大,值得密切关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稳海; 赵桂玲;
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对金融风险的分类,合理构建了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对各指进行赋权,对年各指标数据加权求和,测算出各样本年份金融风险水平,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合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2008年期间,由于资本市场价格泡沫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我国2007年金融风险指数达到最高;2008年资本市场价格得以理性回归,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达标率进一步提高,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渐衰退,金融风险指数降到最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劲松 韩克勇
我国金融稳定水平总体较好,呈现阶段性特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此没有产生太大影响。综合当前实际和国内金融稳定状况,首先,政府应吸取国际先进的金融监管经验,实施强制性手段,高效准确地完成数据统计工作,为量化金融稳定水平、加强金融监管提供数据支持;其次,应综合考虑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各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多市场协同监管;再次,应加强国际合作,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参与全球金融监管工作,及时调整各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关键词:
金融稳定 风险跨国流动 指标体系 熵权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