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16)
2023(19369)
2022(16151)
2021(15147)
2020(12603)
2019(28925)
2018(28356)
2017(53558)
2016(28672)
2015(32449)
2014(32434)
2013(32040)
2012(29981)
2011(27140)
2010(27212)
2009(25456)
2008(24592)
2007(21859)
2006(19227)
2005(17813)
作者
(82784)
(69169)
(68966)
(65551)
(43882)
(33189)
(31463)
(26905)
(26422)
(24663)
(23637)
(23392)
(22007)
(21826)
(21582)
(21411)
(20447)
(20363)
(19992)
(19907)
(17164)
(16913)
(16709)
(15793)
(15753)
(15588)
(15231)
(15219)
(13977)
(13816)
学科
(125409)
经济(125266)
管理(82807)
(78839)
(63269)
企业(63269)
方法(52268)
数学(46178)
数学方法(45660)
中国(40869)
(34532)
(31941)
(30639)
金融(30636)
(29572)
银行(29536)
地方(29333)
(28552)
业经(27209)
(26996)
(25172)
贸易(25148)
(24787)
(24437)
环境(23278)
农业(22897)
(19888)
财务(19822)
财务管理(19772)
企业财务(18861)
机构
学院(410900)
大学(410680)
(177446)
经济(173908)
管理(155693)
研究(144756)
理学(132836)
理学院(131319)
管理学(129115)
管理学院(128361)
中国(117215)
(87695)
科学(85738)
(82356)
(73154)
(68062)
中心(68043)
研究所(66069)
财经(64904)
(61644)
(58934)
业大(58260)
北京(56081)
经济学(55563)
(53579)
农业(53138)
师范(53022)
(52197)
经济学院(49984)
(49466)
基金
项目(269489)
科学(212886)
研究(197136)
基金(197069)
(171656)
国家(170259)
科学基金(146026)
社会(127071)
社会科(120533)
社会科学(120503)
(103972)
基金项目(103341)
自然(93131)
自然科(90977)
自然科学(90949)
教育(90027)
自然科学基金(89314)
(88084)
资助(81266)
编号(78942)
成果(63971)
(61945)
重点(61243)
(60284)
(56163)
课题(54952)
国家社会(53292)
创新(52676)
教育部(51904)
科研(51877)
期刊
(198507)
经济(198507)
研究(124621)
中国(85756)
(64048)
(62750)
学报(61723)
科学(58935)
管理(58002)
(52231)
金融(52231)
大学(47436)
学学(44690)
农业(42217)
教育(41366)
技术(35614)
财经(32755)
经济研究(32355)
业经(32020)
(28161)
问题(25973)
(22961)
(22684)
国际(20656)
技术经济(20348)
世界(20034)
统计(19696)
理论(19484)
(18605)
商业(18477)
共检索到632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原  朱淑珍  陈炜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及信息熵对金融环境特别是融资环境和碳市场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构建碳市场与金融环境指标体系,并对其关联度进行排序及指标甄别,结果表明:中国在建设碳市场的进程中,政策导向应依靠国内融资,国际资金只能作为辅助渠道;积极促进绿色债券、基金等股权债权的发展,比银行提供间接融资对碳市场的影响更加显著;金融机构信贷中真正用于低碳生产或投资的款项十分有限,政府只需对信贷结构稍加优化,向低碳领域转移,便可对碳市场起到明显的杠杆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原  朱淑珍  陈炜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及信息熵对金融环境特别是融资环境和碳市场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构建碳市场与金融环境指标体系,并对其关联度进行排序及指标甄别,结果表明:中国在建设碳市场的进程中,政策导向应依靠国内融资,国际资金只能作为辅助渠道;积极促进绿色债券、基金等股权债权的发展,比银行提供间接融资对碳市场的影响更加显著;金融机构信贷中真正用于低碳生产或投资的款项十分有限,政府只需对信贷结构稍加优化,向低碳领域转移,便可对碳市场起到明显的杠杆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卢阳  
"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秩序急需重建,一些国际制度和国际规则开始建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初步形成。总体来看,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经历了霸权主义、多边主义、平等协商的变迁。2008年金融危机后,G20应运而生且发展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抑制金融危机和确保世界经济复苏、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G20因自身特性,而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有效性、代表性、合法性问题,执行和落实问题等。为更好地发挥G20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应采用"非正式机制+正式国际组织"复合机制模式,既解决合法性问题,又促进执行和落实。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翠  李立民  
我国正处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企业大消耗、大排放的特点与碳中和的理念相违背,亟需采用合理举措转型升级。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物流企业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物流企业碳减排效率的影响,并深入探究了其作用的机制路径。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发展与物流企业碳排放效率呈现显著正向相关性,绿色金融能够缓解物流企业融资约束,提高资金流通效率,为物流企业碳减排和转型升级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因此,要持续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加快金融创新,推动绿色金融与物流企业碳减排的有效融合。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屯  于金酉  
本轮金融危机被冠以"衍生品泛滥"之名,使得国内对发不发展和如何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产生纷争。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本次危机是系统性危机,金融衍生品是其复杂传导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不应担当危机爆发的主要责任。通过中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比较,发现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差距逐渐缩小的中美债券市场规模、中美经济总量规模相比,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最后指出我们应该深化基础市场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结构,并建议商业银行培育自身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艾尚乐  
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使得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在治理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G20为代表的全球治理机制安排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依据循序渐进、互利共赢的原则参与到G20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推动其逐步由短期应急转向长期治理,被动反应转向主动决策的机制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有助于其在促进全球金融治理过程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主导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宗良  王志峰  
G20取代G8成为永久性国际经济协作组织,标志着二十国集团将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和协调全球经济政策的主要平台。本文对G20国家的增长模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应对危机的措施及政策效果差异,并分析了不同模式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柴利   蔡劲竑   周玉韬  
本文基于G20成员国2012-2021年相关数据,探究国际分工对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际分工能显著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分工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具有异质性,在发展中国家和非人口红利国表现出更强促进效果;国际分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显著。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解然  陈刚  周国梅  
2016年G20领导人峰会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绿色发展是包容、联动式发展的题中之义,并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识。然而,通过梳理历届G20峰会主要议题发现,目前G20对绿色发展关注不足,而且尚未形成独立的绿色发展政策领域。本文认为,中国应充分利用2016年作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执行元年及中国担任2016年G20主席国的双重契机,积极谋划绿色发展议题全面融入G20框架,增强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影响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明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经济论坛,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于2016年9月4日在中国杭州召开。除了扮演好东道主的角色之外,中国对于G20的影响力还体现在更多方面。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G20也必然成为中国积极与外部世界之间扩大交往、深化沟通的高水平对接平台。G20四大议题与五大发展理念在G20杭州峰会召开的前一天,亦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行健  贾翔夫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下,我国明确提出“30·60目标”,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双碳背景下我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现状、热点和演变趋势等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发现已有文献遵循了碳金融政策背景、发展理念以及实践路径的研究思路,并按照碳金融与金融工具、碳金融与金融市场、碳金融与金融政策等三个维度总结了碳金融的演进路径与中国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转型金融和融合金融科技的碳金融改革方向,为碳金融的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立  
随着全球对气候问题的持续关注,碳金融市场发展也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相比,碳金融的核心是围绕着碳排放权展开的。因此,从碳金融的本质来看,碳金融与低碳经济是相辅相成的。目前国际碳金融市场具有碳交易规模飞速增长、基于配额的交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参与主体广泛及碳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欧盟占据主要地位及欧元成为主要结算货币等特征,同时也具有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中国不仅要积极地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而且还要从全局的角度思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问题,具体包括加强宣传力度、培育中介机构、落实政策支持、加强风险应对能力建设等方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平  
城市化与低碳发展的关系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论文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福利碳强度指标,基于1990—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的数据,计算了G20国家的福利碳强度,并运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化对福利碳强度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样本期间各成员国的福利碳强度呈下降趋势,表明单位福利水平的提升给碳排放空间带来的压力在逐渐缩小。(2)共有29个年份城市化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出口贸易和政府规模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总体而言,城市化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福利碳强度,出口贸易的增加和政府规模的扩大会推高福利碳强度。(3)发达国家的主要局限是人均碳排放水平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短板在于人均预期寿命偏低。以上结论对中国未来低碳发展的政策启示主要有:要摒弃城市化模式之争,走弹性变通的适宜城市化道路;要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等主体精诚合作,推动治理现代化;要发展高质量出口贸易,助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平  
城市化与低碳发展的关系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论文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构建了一个福利碳强度指标,基于1990—2020年二十国集团(G20)国家的数据,计算了G20国家的福利碳强度,并运用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城市化对福利碳强度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样本期间各成员国的福利碳强度呈下降趋势,表明单位福利水平的提升给碳排放空间带来的压力在逐渐缩小。(2)共有29个年份城市化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出口贸易和政府规模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总体而言,城市化率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福利碳强度,出口贸易的增加和政府规模的扩大会推高福利碳强度。(3)发达国家的主要局限是人均碳排放水平较高,而发展中国家的短板在于人均预期寿命偏低。以上结论对中国未来低碳发展的政策启示主要有:要摒弃城市化模式之争,走弹性变通的适宜城市化道路;要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等主体精诚合作,推动治理现代化;要发展高质量出口贸易,助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