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5)
2023(10015)
2022(8345)
2021(7825)
2020(6728)
2019(15813)
2018(15257)
2017(29338)
2016(15595)
2015(18136)
2014(18093)
2013(18302)
2012(17216)
2011(15656)
2010(15814)
2009(15300)
2008(14584)
2007(13069)
2006(11234)
2005(10388)
作者
(44938)
(37548)
(37533)
(36111)
(23890)
(18074)
(17254)
(14632)
(14395)
(13296)
(12882)
(12567)
(12067)
(12001)
(11879)
(11764)
(11179)
(11016)
(10875)
(10846)
(9412)
(9145)
(9133)
(8613)
(8542)
(8510)
(8252)
(8158)
(7648)
(7531)
学科
(71554)
经济(71491)
(41696)
管理(40797)
方法(33350)
(32666)
企业(32666)
数学(30426)
数学方法(30236)
中国(27504)
(27068)
金融(27066)
(24933)
银行(24913)
(24152)
(19332)
(18897)
(16811)
贸易(16797)
(16607)
(16464)
业经(14337)
地方(14113)
(12751)
农业(12665)
(12195)
财务(12170)
财务管理(12140)
企业财务(11567)
中国金融(11357)
机构
大学(230048)
学院(227320)
(107434)
经济(105506)
管理(84039)
研究(82823)
理学(71767)
中国(71171)
理学院(70967)
管理学(69984)
管理学院(69560)
(48695)
(48689)
科学(46806)
(41963)
中心(39764)
财经(39026)
(38206)
研究所(38120)
经济学(36011)
(35600)
经济学院(32740)
(32373)
北京(31572)
业大(31144)
农业(30223)
财经大学(29154)
(29012)
(28055)
师范(27806)
基金
项目(146350)
科学(115101)
基金(108511)
研究(108098)
(94086)
国家(93368)
科学基金(78951)
社会(70826)
社会科(67395)
社会科学(67376)
基金项目(56512)
(53902)
教育(48741)
自然(48295)
自然科(47189)
自然科学(47173)
自然科学基金(46389)
(46266)
资助(45577)
编号(42517)
成果(35468)
(34473)
重点(33436)
(32547)
国家社会(30686)
(30585)
教育部(29822)
中国(29744)
课题(29258)
创新(28823)
期刊
(112139)
经济(112139)
研究(71396)
中国(44413)
(37553)
(37196)
金融(37196)
(34629)
学报(34078)
科学(31621)
管理(28638)
大学(25820)
学学(24340)
农业(22688)
财经(20175)
经济研究(19793)
教育(19071)
技术(17825)
(17415)
业经(15861)
问题(15403)
(15297)
国际(13882)
(13113)
世界(13085)
理论(11914)
技术经济(11889)
统计(11391)
实践(10459)
(10459)
共检索到347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昱  
金融深化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流动性保障 ,因而对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对中国金融深化程度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 ,并针对中国目前金融发展的数量扩张型特点 ,指出中国的金融发展应更加注重效率与质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泽华  
虽然经历了 2 0年的金融市场化改革 ,中国的金融发展仍处于金融抑制状态 ,距离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本文从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现状出发 ,分析了金融约束理论、政策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 ,在对金融自由化不当观念进行匡正的基础上 ,指出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不失为推进我国金融发展的可行战略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曹源芳  
文章以勒纳指数作为衡量指标,对中国各省市金融市场垄断程度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认为虽然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建设,但中国金融业整体上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垄断特征。各省市的金融市场垄断程度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且与各自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金融垄断程度较低,反之则金融垄断程度高。这表明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能够显著推动经济的发展。文章建议可以从加速市场开放、打破地区封锁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导向等方面加以完善,以降低因金融市场垄断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史薇  
本文运用金融深化理论,讨论中国金融深化过程,中外金融深化的比较和中国金融深化的重点。文章认为中国金融改革促进了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逐步提高,金融相关率逐渐增长;金融机构组织不断创新;金融市场健康发育成长;利率改革稳步推进。这个过程正是中国金融不断深化的过程。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金融深化过程明显存在问题,就是中国金融资产构成畸偏;金融机构数量大量增加,但组织结构不完善;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大大增加,但资产负债结构失调;利率体系结构存在问题,利率缺乏弹性;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的“跛行”现象。因而我国金融深化的重点应该是,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工具,增加直接融资比重;完善商业银行体制,提高资产质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伍志文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 ,对金融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也越来越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 1 991~ 2 0 0 0年中国金融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分析 ;并就减轻或消除既有的金融脆弱性 ,防止金融脆弱性的进一步加剧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丁艺  李树丞  李林  
选取23个指标,建立了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引用主成分分析对我国31个省及直辖市的金融集聚程度进行评价,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分析提出如何通过金融集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小波  
本文界定了金融"脱实向虚"的内涵,设计了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挂钩变量和标准。本文以1990—2019年78个国家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金融出现"脱实向虚",2012—2014年处于低度"脱实向虚"状态,2015—2018年出现了中度"脱实向虚",2019年又回落到低度"脱实向虚",但未来5年金融杠杆会回升。这意味着未来经济运行仍将面临高杠杆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金融杠杆波动性不断加剧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大的负面冲击。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和首要任务仍是"降杠杆"和"稳增长"。针对该形势,本文提出:一是亟须建立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机制,将金融杠杆作为金融"脱实向虚"的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将均衡金融杠杆作为研判金融"脱实向虚"的标准,前瞻性地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职能。二是改革现有存款基准利率的"双轨制",实施货币政策"锁短放长"的创新性操作来消除导致金融"脱实向虚"的政策诱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婷  
通过对我国金融深化程度的判断及理论分析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在数量上增长较快但质量不高,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程度较低。我国金融深化的具体对策,一是强化金融监管,完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率;二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三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四是健全金融调控机制,为金融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隋建利  尚铎  
本文基于中国银行、股票、外汇和外部市场中的重要微观指标,构建各市场压力指数,旨在表征金融市场风险状况,利用非线性MS(M)-AR(p)模型甄别金融市场风险区制,透析金融风险多阶段变迁的可能性。结论表明:外汇和外部市场在低风险区制持续性最大,银行和股票市场在中风险区制持续性最大;与其他市场相比较,银行市场在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制持续性最弱,股票市场在中风险和高风险区制持续性最强,外汇市场在低风险区制持续性最强;银行和外部市场以较稳定的概率徘徊于低风险与中风险区制之间,以较为波动的概率步入高风险区制;股票和外汇市场除了在2008年和2015年前后跃入高风险区制以外,在其余时间都在低风险与中风险区制之间转移变迁。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田春生  
国际上相当多的看法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经济所遭受的影响最为严重。目前,俄罗斯经济复苏的迹象开始显现,经济正在进入缓慢恢复的过程中。但是人们更加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俄罗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到底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经济受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其GDP大约萎缩8-10个百分点。目前,尽管俄罗斯经济仍然在缓慢恢复,但是整体经济依然疲软。不过俄罗斯一旦度过这次危机,其经济仍将会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势头。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何林渠  
国内房地产企业利用各类基金结构融资越来越普遍,本文拟从交易实质出发,探究上市房地产公司引入房地产私募基金融资的实质,并对会计处理及报表披露进行分析,为相关实践提供一定指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田素华  徐明东  徐晔  
人口结构和劳动力迁移是引起中国金融系统中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此引起的流动性过剩具有短期特征,这是影响2008—2010年期间中国金融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发展都受其影响。随着农村剩余劳动迁移过程进入到高一级阶段,中国简单劳动短缺将会成为事实,这会提高中国农民工的工资作价能力,进而会带动中国劳动工资水平全面提高,并引起居民对私人理财、投资顾问和个人信贷消费等现代金融服务需求显著上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启动十五年来,虽然成效显著,但对其进程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本文通过对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程的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治因素和综合因素四个变量指标体系的国际比较,发现上海作为国内金融中心虽然地位基本稳固,但与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尚存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部门产值较低、金融市场结构急需优化、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有待提高、金融人才资源密度和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缺乏宽松而又严格的法规体系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分阶段目标体系和相应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