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4)
2023(8149)
2022(6563)
2021(6103)
2020(5131)
2019(11884)
2018(11143)
2017(21977)
2016(11144)
2015(12902)
2014(12359)
2013(12588)
2012(11892)
2011(10825)
2010(10843)
2009(10561)
2008(9383)
2007(7942)
2006(6948)
2005(6483)
作者
(29574)
(24487)
(24444)
(23499)
(15811)
(11841)
(11258)
(9674)
(9364)
(8621)
(8561)
(8355)
(7926)
(7847)
(7832)
(7555)
(7228)
(7143)
(7111)
(6499)
(6214)
(5912)
(5736)
(5607)
(5593)
(5520)
(5281)
(5031)
(4832)
(4822)
学科
(57213)
经济(57161)
(31806)
管理(30283)
方法(29670)
数学(28110)
数学方法(28031)
(26531)
金融(26531)
(24959)
企业(24959)
中国(23971)
(23412)
银行(23412)
(22765)
(15601)
(13899)
贸易(13885)
(13647)
(13314)
(12926)
中国金融(11282)
地方(10484)
业经(10355)
(10002)
财务(9987)
财务管理(9967)
企业财务(9679)
农业(8994)
(8602)
机构
大学(162624)
学院(159430)
(84839)
经济(83735)
管理(61653)
研究(56357)
理学(53304)
中国(53028)
理学院(52828)
管理学(52335)
管理学院(52042)
(38914)
(33091)
财经(31894)
经济学(30275)
(29451)
中心(27812)
经济学院(27655)
科学(27338)
(26314)
财经大学(24352)
研究所(23759)
(23578)
金融(23193)
北京(21477)
(20859)
(20449)
(19906)
(19338)
商学(18701)
基金
项目(105117)
科学(85150)
基金(82091)
研究(78876)
(70068)
国家(69574)
科学基金(60660)
社会(56165)
社会科(53836)
社会科学(53829)
基金项目(42022)
(35946)
自然(35481)
教育(35475)
资助(35189)
自然科(34770)
自然科学(34764)
自然科学基金(34241)
(30929)
编号(28884)
(26190)
国家社会(25770)
成果(23813)
中国(23805)
教育部(23691)
重点(23514)
(22935)
人文(22378)
(22351)
社科(21264)
期刊
(81915)
经济(81915)
研究(53138)
(34137)
金融(34137)
中国(29255)
(28354)
管理(22083)
学报(19940)
科学(19854)
(18324)
财经(17112)
大学(16530)
经济研究(16061)
学学(15547)
(14694)
(12712)
农业(11878)
国际(11586)
技术(11430)
问题(11264)
世界(10794)
业经(10278)
教育(9952)
统计(9228)
理论(8361)
技术经济(8334)
(7908)
决策(7214)
实践(7070)
共检索到244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倩  
本文通过对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得出了几条结论 :现阶段利率对经济的弹性低的直接原因 ,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的预算软约束 ;我国金融储蓄与利率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 ;金融深化的主要原因是边际上的 ,即由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新投资的增量。这些结论表明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程度虽然有了很大提高 ,但资金的利用效率反而持续下降 ,从经济改革总体进程而言 ,利率改革的滞后已成为企业改革、银行商业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 ,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发挥利率政策的作用应该成为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红轶  张先峰  
本文在回顾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中外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利用我国1978—2004年期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我国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我国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因果关系,这就支持了加快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修华  黄明  
本文利用1978-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金融发展如何更好的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龙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利用VAR模型对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存在单向的Grange原因,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金融业却不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二,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双向促进机制在我国并不存在;第三,我国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隐藏着金融与实体经济渐相脱离,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减弱,金融业存在一定风险,金融业快速发展伴随着金融资源配置与实体经济需要脱节并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二者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秀丽  钱友文  
双重信贷配给,指我国信贷市场对国有企业的信贷偏向(非均衡信贷配给,McKinnon,1973)和基于信息不对称原因造成的信贷配给(均衡信贷配给,Stiglitz和Weiss,1981)。本文采用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1-2009年的数据,检验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双重信贷配给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和国有银行改革的深入,民营上市公司遭遇非均衡信贷配给的程度减轻,而与信息透明度有关的均衡信贷配给的现象增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天宇  董劲  
文章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系统效率研究我国金融深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总体上拉大了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而金融系统结构和效率对于城乡收入差距则存在库兹涅茨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巢阳  
本文在回顾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中外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利用我国1979-2009年期间的年度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的金融深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增长并未反过来促进金融深化,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的循环机制尚未建立。基于此,笔者提出我国要加快金融深化改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兵  朱建华  贾红刚  
运用金融资产相关率 (FIR)指标实证检验了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的绩效 ,并对农村FIR发展趋势进行了回归检验。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农村金融深化进程落后于全世界平均水平 2 5年 ,落后于全国整体水平 10年左右。我国农村的FIR与农村国民生产总值 (ruralGDP)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耀军  李明珠  
金融发展对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意义长期被忽略。文章基于1978-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采用一系列具有良好小样本性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从长期看,即使控制经济增长的涓流效应,农村贫困人口也可从私营部门信贷增长及货币化进程中获益;从短期看,私营部门信贷对贫困发生率具有预测作用。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能够直接分享金融发展的红利。这为金融扶贫战略的重要性提供了学理层面上的支持,其政策涵义是,为巩固农村反贫困成就,维护社会公平,中国金融改革应坚定不移地走包容性发展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毕飞  王波浪  霍莹丽  
文章构建了金融发展影响出口伙伴数路径的Probit模型,利用2002—2014年中国28个制造行业151个贸易伙伴的面板出口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中国金融发展对出口伙伴数存在显著正面影响,并主要通过影响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和贸易竞争力等路径实现,且贸易竞争力的促进效应大于外部融资依赖的促进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范硕  李俊江  
本文通过哈罗德—多玛均衡增长模型的一个修正模型来阐述金融发展对资产的选择效应,并将经济增长中的数量因素与效率因素分别提炼出来加以区别。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促进了投资数量增加,但投资效率却不断下降,利率的金融杠杆作用丧失,金融发展出现了"扭曲"。这种"扭曲"的根源在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分割性",即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借款者,他们面临着完全不同的融资环境,并对应着不同的投资函数:一种是基于新古典主义模型的投资函数;另一种是基于"自我融资"模型的投资函数。我国投资产出效率较低是在这种"分割性"金融体系下,单纯追求GDP高增长的内生结果。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从微观经济活动中退出,特别是要约束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迟永慧  
金融和产业关系的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对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一个新的趋势。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文献,对二者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和作用途径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其次,对二者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特别是基于金融机构结构、金融资产结构和融资结构上;再次,对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对金融结构指标的选取表现在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市场化率,对产业结构指标的选取表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通过灰色关联系数矩阵分析得出我国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婷  
通过对我国金融深化程度的判断及理论分析表明,我国金融发展在数量上增长较快但质量不高,金融资产发展的规范化程度较低。我国金融深化的具体对策,一是强化金融监管,完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率;二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三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四是健全金融调控机制,为金融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孟祥兰  孟雪井  梁艳艳  
本文使用金融深化因子来表现各国的金融深化水平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在各国间的趋同性,它反映了相同的金融深化水平下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同的真正原因。本文以23个国家1981—2009年的国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对金融深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和现代化水平根据需要进行了相应的协整分析,发现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确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并建立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得到金融深化因子为各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城市化水平;然后对各国的金融深化因子的状况进行了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结论是我国与泰国、印度和印尼等国家的金融深化因子的水平最为相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丽丽  伍志文  
关于资本外逃的经济金融效应问题,近20年来一直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资本外逃损害金融稳定吗?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4个衡量中国金融稳健性的指数,并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资本外逃对中国金融稳健性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资本外逃对金融稳定构成显著的威胁,即使考虑经济基本面这一控制变量之后,资本外逃对金融稳定状况也有显著的不利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有一定的时滞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