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63)
- 2023(15282)
- 2022(12926)
- 2021(11959)
- 2020(10167)
- 2019(23376)
- 2018(23155)
- 2017(43446)
- 2016(23736)
- 2015(27349)
- 2014(27650)
- 2013(27243)
- 2012(25524)
- 2011(23061)
- 2010(23534)
- 2009(22374)
- 2008(21778)
- 2007(19960)
- 2006(17445)
- 2005(16213)
- 学科
- 济(95582)
- 经济(95447)
- 管理(70792)
- 业(66661)
- 企(55108)
- 企业(55108)
- 方法(40744)
- 数学(35660)
- 数学方法(35351)
- 中国(34266)
- 财(30814)
- 融(29370)
- 金融(29362)
- 银(28405)
- 银行(28368)
- 行(27340)
- 制(26966)
- 农(26917)
- 业经(21427)
- 贸(20274)
- 贸易(20256)
- 易(19793)
- 务(19623)
- 财务(19568)
- 财务管理(19513)
- 学(19162)
- 地方(18814)
- 企业财务(18523)
- 体(18133)
- 农业(17439)
- 机构
- 大学(341558)
- 学院(340659)
- 济(145384)
- 经济(142193)
- 管理(124362)
- 研究(118947)
- 理学(105033)
- 理学院(103853)
- 管理学(102162)
- 管理学院(101522)
- 中国(99268)
- 京(73298)
- 财(72208)
- 科学(69305)
- 所(60874)
- 农(57400)
- 中心(56682)
- 财经(55979)
- 研究所(54552)
- 江(53267)
- 经(50642)
- 业大(47668)
- 北京(47035)
- 经济学(46419)
- 农业(45000)
- 范(43229)
- 师范(42758)
- 州(42491)
- 院(42364)
- 经济学院(41869)
- 基金
- 项目(215561)
- 科学(168427)
- 研究(160840)
- 基金(155799)
- 家(135105)
- 国家(133952)
- 科学基金(113524)
- 社会(101928)
- 社会科(96624)
- 社会科学(96599)
- 省(83187)
- 基金项目(81300)
- 教育(74540)
- 自然(70407)
- 划(69968)
- 自然科(68778)
- 自然科学(68756)
- 自然科学基金(67577)
- 编号(66012)
- 资助(64741)
- 成果(55797)
- 重点(49119)
- 部(49066)
- 课题(46624)
- 发(46536)
- 创(45039)
- 制(43274)
- 国家社会(42818)
- 性(42347)
- 创新(42267)
- 期刊
- 济(163364)
- 经济(163364)
- 研究(106984)
- 中国(76497)
- 财(59585)
- 学报(52949)
- 农(52880)
- 科学(47367)
- 融(46996)
- 金融(46996)
- 管理(46112)
- 大学(40332)
- 教育(39131)
- 学学(37724)
- 农业(34598)
- 技术(29802)
- 财经(28884)
- 经济研究(26725)
- 业经(24885)
- 经(24865)
- 问题(21399)
- 贸(19457)
- 业(18970)
- 国际(17463)
- 理论(16769)
- 世界(16760)
- 版(16576)
- 技术经济(16401)
- 图书(15769)
- 财会(15550)
共检索到535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再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年咏
198 5~ 1991年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主要围绕加强与改善金融宏观调控、培育与拓展金融市场 ,发展多种金融机构与推进专业银行企业化经营三方面进行 ,并呈现出改革进程的阶段性、改革内容的参差性及双轨体制摩擦与冲突开始加剧的基本特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宏观金融调控乏力、专业银行企业化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跟踪研究(上)《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跟踪研究》课题组前言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我国第二轮金融体制改革。与以前的改革不尽相同,这次改革是经过充分讨论、精心设计,分步骤实施的。这次改革的内容涉及中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慧霞
论对中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崔慧霞一、金融机构出现丑闻的原因简析近年来世界传媒所曝光的金融事件及丑闻,大多不是发生在什么无名的中小型的金融机构,而往往是发生在一些有一定历史的,甚至发生在一些有百年历史的金融机构上。如拥有233年辉煌历史的金融大帝国,由曾被...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荣
混业经营一直是西方金融业的大趋势。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着手起草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条例,结合新近完成的《商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的修订,中国的金融混业正渐行渐进。而金融控股公司以其独有的特质,成为现阶段我国金融从分业走向混业的平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元
中国金融与外汇体制的改革陈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TheReformofChineseFinanceandForeignExchangeSystem¥ByChenYuan.DeputyGovernorPeople,sBankofChinaAbstra...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海英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应遵循保护金融体系安全、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保证人民银行监督管理的原则。在接管过程中 ,司法权的随时介入导致人民银行和人民法院对金融机构作出不同的处理决定 ,被接管金融机构股东的权利和义务有待法律明确。对金融机构关闭应以资产质量差、资本金严重不足、高风险领域业务比例高、违规经营、亏损为条件 ,接管时会出现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冲突。我国托管行政干预严重 ,应遵重市场规律 ,取消托管。我国法律关于破产的规定不能保护投资人、存款人的利益 ,借鉴德国作法 ,破产须由金融监管机构提出。避免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风险由国家承担 ,成立存款保险和资产管理机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俞燕
我国现对准金融机构采取"多头分层"监管模式,但是,监管主体缺乏专业性且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主体不独立、监管权配置不充分等问题突出。准金融机构监管体制的核心问题是监管权的配置。监管权的纵向配置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监管权的横向配置涉及监管主体的选择。本文建议将准金融机构监管权下放至地方政府,由省级政府成立具有独立性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实施统一监管,以完善准金融机构监管体制,实现有效监管。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胡昇荣 朱国陵 邢晓云 刘明 赵景 林琳
近几年,我国票据市场的票据签发量和贴现量均大幅增加,整体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票据量及价格的大幅、频繁波动,也影响了票据融资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贴现余额增量与实际信贷余额增量以及货币供应量M1余额增量均呈反向变化趋势,表明贴现量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信贷考核指标中包含了票据贴现数量,票据贴现成为贷款数量调节器。为此,文章就如何完善金融机构票据管理,进而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票据融资 票据贴现 贷款 货币供应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 胡燕
本文在考察各国中央银行衍生产品交易监管法规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各种特征与发展趋势,对中国金融机构开办利率衍生产品交易所需的业务体系框架进行了总体性设计,对业务体系中的市场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控制等关键问题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解决思路与具体规划。
关键词:
利率衍生产品交易 业务体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国杰
作者在本文中,分析了现行中央银行体系和金融体系的弊端,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金融体系的构建思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詹树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领域的利益越来越深化,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要求越来越提高。其中,参与组建新型的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的重要战略举措。从近年来的国际实践看,中国先后主导或参与组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詹树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贸易领域的利益越来越深化,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要求越来越提高。其中,参与组建新型的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治理的重要战略举措。从近年来的国际实践看,中国先后主导或参与组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