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0)
2023(12015)
2022(9571)
2021(8852)
2020(7172)
2019(16105)
2018(15623)
2017(30538)
2016(16096)
2015(18137)
2014(17816)
2013(17369)
2012(16043)
2011(14558)
2010(14680)
2009(14083)
2008(13171)
2007(11662)
2006(10796)
2005(10159)
作者
(42918)
(35660)
(35311)
(34136)
(22934)
(16845)
(16247)
(13910)
(13754)
(12810)
(12268)
(11740)
(11537)
(11372)
(11238)
(11175)
(10550)
(10347)
(10269)
(9888)
(9064)
(8693)
(8477)
(8147)
(8112)
(8069)
(7814)
(7704)
(7102)
(7087)
学科
(68404)
经济(68338)
(45095)
管理(44032)
(34818)
企业(34818)
中国(30498)
(27660)
金融(27660)
(25904)
银行(25899)
(25174)
方法(24885)
数学(22439)
数学方法(22244)
(21749)
(18795)
(17936)
(16534)
贸易(16518)
业经(16319)
(16285)
地方(14962)
农业(14432)
(12317)
(11695)
中国金融(11552)
(11190)
财务(11152)
财务管理(11137)
机构
学院(222864)
大学(222171)
(108115)
经济(106181)
管理(83674)
研究(82555)
中国(72244)
理学(70662)
理学院(69958)
管理学(69090)
管理学院(68661)
(50717)
(46961)
科学(43145)
(40018)
财经(39624)
中心(39231)
(36251)
研究所(35938)
经济学(35815)
(32693)
经济学院(32328)
(32292)
北京(30579)
(29562)
财经大学(29536)
(28171)
师范(27972)
(26853)
(26658)
基金
项目(141597)
科学(113870)
研究(109634)
基金(105728)
(90565)
国家(89814)
科学基金(77460)
社会(73856)
社会科(70304)
社会科学(70292)
基金项目(53477)
(51530)
教育(49148)
自然(45554)
自然科(44583)
自然科学(44575)
资助(44077)
自然科学基金(43860)
(43856)
编号(43653)
成果(36946)
(33298)
(32454)
国家社会(32131)
重点(32095)
课题(30661)
(29705)
中国(29702)
教育部(29414)
(29259)
期刊
(119226)
经济(119226)
研究(76525)
中国(47247)
(41738)
金融(41738)
(37109)
管理(32192)
(31421)
科学(28296)
学报(27228)
教育(22846)
大学(22297)
经济研究(21019)
学学(20807)
农业(20685)
财经(20319)
技术(17859)
业经(17725)
(17636)
问题(15927)
(15893)
国际(15462)
世界(14079)
(11191)
技术经济(10757)
理论(10527)
现代(10452)
(9730)
论坛(9730)
共检索到357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建军  
金融全球化给中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潜在利益,同时也带来了不可低估的风险。本文回顾了20多年来中国金融开放的特点,分析了金融全球化给中国金融机构发展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全球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吕竺笙  
金融全球化是各国之间货币市场和金融风险发生机制相互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将改变金融风险发生的机制,并大大加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这就对各国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风险发生机制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的战略选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潘秀丽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日益同步,备受关注的IFRS9的实施也必将影响到中国的金融机构。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如果根据IFRS9的要求进行调整,将对金融资产的计量和有关损益的确定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金融机构持有的金融资产情况的分析,发现IFRS9的实施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在权益工具的计量和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方面。本文认为,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当通过限制使用计量选择权、提供金融资产计量操作指引等措施来减少转换过程中有可能面临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炳才  
国际金融安全本质上缘于非储备货币国家对储备货币不足或储备货币汇率激烈波动的担心,这实际上是对第三方货币过于依赖所导致的后果国际金融安全的本质在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没有当今的国际金融烦恼和国际金融安全问题,只有黄金不足的支付危机或黄金借贷的信用危机。20世纪以来的各国经济或金融危机基本都与美元相关:或者表现为因美元短缺而不能清偿的债务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建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已经并将进一步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正负效应 ,适度金融开放 ,保证金融安全 ,将我国的金融业逐步纳入世界经济轨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雅珍  
本文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提升中国金融业竞争力的可行模式。文章从金融竞争制度变迁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在中国现实的约束条件下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竞争力的一种现实模式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新安  熊士江  
中国对外开放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O)后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安全产生影响将不可避免。在分析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现状的主要因素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既适应金融全球化要求又可确保中国金融监管的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邱华炳  马金良  
伴随着国际金融机构全方位合作与联盟的深入发展,我国金融监管和机构组织模式的变化正在或也将不期而至。可以预见,谁选择了适宜于未来金融混业发展的管理组织模式和架构,谁就将掌握中国未来金融服务业竞争的主动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华  王涛  
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安全已成为维护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在金融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各国金融风险的发生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尤为重要。无论是国内金融运行的现状,还是近年来国际金融的现实环境,都存在许多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对我国金融安全和金融改革带来巨大挑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江  刘渝蓉  
金融全球化是世纪之交全球金融格局演进的主流趋势 ,在中国刚加入WTO的关键时期 ,必须正确理解金融全球化的含义及发展原因 ,充分认识其正负影响及对中国金融业的挑战 ,强化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准备 ,主动采取建设性的措施 ,加快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步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童士清  
本文对中国金融机构贷款长期化的原因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商业银行改革进程都是推动中国金融机构信贷长期化的重要原因。信贷长期化既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经济结构影响的结果,也是金融机构对长期贷款偏好、主动进行资产配置的结果。为避免中长期贷款的过快扩张对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适当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是必要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慧霞  
论对中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崔慧霞一、金融机构出现丑闻的原因简析近年来世界传媒所曝光的金融事件及丑闻,大多不是发生在什么无名的中小型的金融机构,而往往是发生在一些有一定历史的,甚至发生在一些有百年历史的金融机构上。如拥有233年辉煌历史的金融大帝国,由曾被...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子延  
随着双循环新格局的不断构建,加强品牌建设也成为服务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中国金融机构业在境内已建立卓越的品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但在品牌全球化的道路上依然面对价值观、文化圈、代际差异、国家认同四重挑战。为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效能,文章建议一是加强品牌传播理念建设,进一步重视企业的文化内核和主观精神追求的打造,通过关注全球性和普适性的价值观触及消费者的内心;二是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不拘一格储备和招募国际化的传播人才,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品牌沟通,提高品牌信任度;三是加强本土化内容整合,弥合文化圈差异产生的分歧,最大化品牌传播效果;四是与国家形象建设协同,深入理解国家形象与企业品牌建设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现代金融企业形象助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