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56)
2023(17069)
2022(14490)
2021(13798)
2020(11473)
2019(26316)
2018(25832)
2017(49416)
2016(26361)
2015(29498)
2014(28843)
2013(28625)
2012(26360)
2011(23848)
2010(23908)
2009(22150)
2008(20874)
2007(18130)
2006(15758)
2005(14097)
作者
(73553)
(61113)
(60493)
(57790)
(38952)
(29213)
(27530)
(23711)
(23202)
(21824)
(20849)
(20794)
(19429)
(19294)
(18974)
(18771)
(18060)
(17852)
(17474)
(17436)
(15136)
(14856)
(14586)
(13817)
(13617)
(13600)
(13590)
(13353)
(12370)
(12194)
学科
(101789)
经济(101682)
(77360)
管理(77001)
(63520)
企业(63520)
方法(45710)
数学(39647)
数学方法(39246)
中国(35630)
(28536)
金融(28535)
(27487)
(27376)
银行(27334)
(26998)
(26402)
业经(23576)
(22803)
技术(21996)
(21424)
(21213)
贸易(21193)
地方(21048)
(20723)
农业(18435)
(17607)
财务(17541)
财务管理(17513)
理论(17499)
机构
大学(365458)
学院(361499)
(151341)
经济(148192)
管理(144141)
研究(125271)
理学(124596)
理学院(123236)
管理学(121344)
管理学院(120679)
中国(100311)
(78206)
科学(75199)
(68696)
(61845)
中心(57985)
研究所(56529)
(55711)
财经(55269)
业大(51509)
(51281)
(50567)
北京(50088)
经济学(46811)
(46549)
师范(46137)
(45608)
农业(43503)
(42393)
经济学院(42252)
基金
项目(249081)
科学(197069)
研究(184040)
基金(182287)
(158776)
国家(157469)
科学基金(135536)
社会(117784)
社会科(111764)
社会科学(111733)
基金项目(96279)
(95234)
自然(86511)
自然科(84591)
自然科学(84571)
自然科学基金(83110)
教育(83048)
(80375)
资助(74484)
编号(73522)
成果(60214)
重点(55522)
(55510)
(55467)
(53322)
创新(51263)
课题(50452)
国家社会(49325)
教育部(47944)
科研(47275)
期刊
(159504)
经济(159504)
研究(110282)
中国(74309)
学报(55932)
管理(53853)
科学(52727)
(50875)
(49997)
(43973)
金融(43973)
大学(42672)
教育(40491)
学学(39791)
农业(34541)
技术(30201)
财经(27113)
经济研究(27045)
业经(24437)
(23341)
图书(21839)
问题(20268)
科技(19660)
(19227)
理论(18069)
技术经济(17735)
(17487)
实践(16319)
(16319)
(16017)
共检索到541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玉航  李正辉  
通过分析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路径,从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业产出3个阶段建立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性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具有上升趋势,侧重在研发投入、成果转化阶段的支持;金融信贷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具有阶段性变化,侧重在产业产出阶段的支持;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稳定增加,在科技创新三个阶段的支持较为平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航  汪洋溢  马亮  
本文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 1998年以前的货币政策的实践来看 ,金融创新对各国中央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产生强烈的冲击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日趋弱化 ,同时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创新对我国 1998年以来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冲击是稀薄的 ,货币供应量与产出之间仍具有稳定的相关关系。总之 ,金融创新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逐渐趋于下降 ,如何削弱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成为各国中央银行面临的新的挑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千慧雄  安同良  
本文从创新结构的视角出发,构建适应性金融结构模型,同时使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中国金融结构与创新结构的适应性。研究发现:与创新结构相适应的金融结构与创新风险、股权融资效率负相关,与创新潜在价值、债权融资效率正相关;当参数发生变化时,与创新结构相适应的金融结构有一个从纯债权融资到债权融资主导、股权融资主导、纯股权融资的连续演化过程;当前中国创新结构已转型为高风险的R&D和产品创新为主,以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已不能适应创新结构的升级。因此,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需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风险包容性与承担能力更强的金融结构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姜鸣  鞠晓峰  赵晓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宏毅  李程  徐硼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金融管制逐步放松,国内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更加紧密,资本在全球各国各地区的流动更加自由,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选取2001~2010年间的金融政策,构建量化的评价操作手册。在此基础之上建立金融政策量化结果与金融业产出之间的计量模型,从而分析金融政策对该行业的影响,并对金融政策中影响我国经济最为显著的因素提出意见和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慧清  
基于科技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三个发展阶段,采用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河南省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自有资金的支持力度最大,基本覆盖了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个阶段;政府科技投入主要侧重于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总体支持力度略显不足;金融机构科技信贷对各阶段的支持较为平衡,但作用效果仍需增强;资本市场科技融资的支持效果基本未能显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颖  梁蕾  毛维  
在界定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网络关系维度、资源配置维度和信息传递维度三维并进视角构建中国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创新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作为评价方法,测度中国科技服务业2010—2019年三维并进程度和省际差异,并进一步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分析了影响科技服务企业三维并进的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科技服务业3个维度整体保持着协调并进的发展水平,但还存在着三维内部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低的问题;(2)中国科技服务业三维并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上体现为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态势;(3)企业规模、企业数字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在科技服务业三维并进中作用显著并存在着区域异质性和产权性质异质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仁祥  付腾腾  
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发展在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给金融稳定带来一定的冲击。如何既能促进二者耦合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又确保不会造成系统性风险,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基于"监管沙盒"思想,研究了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交互作用以及二者耦合过程中金融监管与创新的动态平衡关系,构建了以全生命周期为基础、以网络和大数据为支撑、以包容性协作创新为理念、强化监管机构独立性的耦合模式,并研究该模式在我国的实现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叶春明  黄满盈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金融的深层融合不断打破现有金融行业的边界,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的势头重塑金融产业生态,深刻改变着金融服务的运作方式。这是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金融创新的方向务必要和科技相结合,"无科技不金融"已成为金融行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洪伟力  
自本世纪六十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兴起了一场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带来深远影响的,高潮迭起,而且遍及全球的金融创新浪潮,它波及到金融市场,金融制度,金融业务、金融机构等各个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全球性金融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正在迈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中国金融业以及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段小萍  陈奉功  
科技与金融的协同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环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更好地促进二者的结合。从科技金融供给、科技金融保障、科技金融服务、金融基础支持四个维度出发,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性影响因素分级指标体系,利用AHP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进行有效性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整体有效性不高,处于一般有效状态,而且体系建设呈现出效果不均匀的现象,在科技金融保障和科技金融服务建设方面效果较佳,而在科技金融供给和金融基础支持方面表现较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后建  尹希果  卞小娇  
本文在对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银行金融创新的普及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这一论断出发,本文运用1994年-2008年的季度数据,对银行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银行金融创新能够抑制产出存款准备弹性的释放,但就产出实际利率弹性的影响却不明显,实证结果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理论模型推导的结果,最后本文就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央银行在银行金融创新普及的状态下如何有效发挥货币政策效力提出了简要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红伟  陈小辉  
为了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对金融科技实施沙盒监管。中国怎么办?基于区块链技术,调动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金融科技从业机构三方主体资源,构建伞形监管沙盒,可行吗?本文在进行相关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区块链的伞形监管沙盒"思路,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释,然后从监管资源对金融科技创新的影响方面实证分析其可行性。结果表明,监管资源对金融科技创新具有正效应,基于区块链的伞形监管沙盒通过拓展监管资源可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在国家层面具有可行性。最后,就基于区块链的伞形监管沙盒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