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79)
2023(17149)
2022(14383)
2021(13444)
2020(11358)
2019(26196)
2018(25816)
2017(49573)
2016(26340)
2015(29648)
2014(29116)
2013(29246)
2012(26754)
2011(24095)
2010(24146)
2009(22769)
2008(22016)
2007(19206)
2006(17084)
2005(15560)
作者
(74138)
(61412)
(60945)
(57905)
(39309)
(29166)
(27853)
(23875)
(23427)
(22029)
(20961)
(20938)
(19761)
(19308)
(18883)
(18849)
(18306)
(17881)
(17593)
(17574)
(15237)
(14994)
(14692)
(13903)
(13695)
(13681)
(13668)
(13501)
(12272)
(12150)
学科
(112417)
经济(112292)
(96973)
管理(87200)
(85868)
企业(85868)
方法(49595)
数学(40021)
数学方法(39665)
中国(35393)
(33411)
业经(33301)
(32694)
(28195)
金融(28194)
(27053)
银行(27021)
(26135)
(25164)
农业(23545)
(23252)
财务(23184)
财务管理(23157)
(22613)
贸易(22593)
地方(22334)
(22062)
企业财务(21940)
技术(20861)
理论(20153)
机构
学院(374396)
大学(374024)
(160726)
经济(157490)
管理(153601)
理学(131865)
理学院(130527)
管理学(128839)
管理学院(128132)
研究(124521)
中国(102260)
(79849)
(73172)
科学(72174)
(61139)
财经(58721)
中心(57310)
(57030)
研究所(55349)
(54290)
(53574)
业大(51155)
北京(51026)
经济学(48610)
(46183)
师范(45839)
(44966)
(44568)
农业(44444)
经济学院(43941)
基金
项目(248308)
科学(197188)
研究(186709)
基金(182319)
(156733)
国家(155372)
科学基金(135162)
社会(120020)
社会科(113901)
社会科学(113871)
基金项目(96131)
(94672)
自然(85494)
教育(83607)
自然科(83562)
自然科学(83545)
自然科学基金(82116)
(78858)
编号(76243)
资助(74846)
成果(61774)
(55579)
重点(54646)
(53579)
(53550)
课题(51161)
国家社会(49830)
创新(49385)
教育部(48360)
项目编号(47706)
期刊
(178066)
经济(178066)
研究(114637)
中国(71827)
管理(60192)
(56977)
(52926)
学报(51445)
科学(50655)
(45100)
金融(45100)
大学(40035)
学学(37435)
教育(36802)
农业(36597)
技术(32591)
业经(29534)
财经(29211)
经济研究(28634)
(25122)
问题(22737)
图书(21582)
(21297)
技术经济(20044)
(19536)
理论(18571)
现代(18486)
世界(18294)
国际(17576)
商业(16903)
共检索到566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炳才  
本文描述了中国金融服务业开放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和要求,指出中国金融开放离国际社会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中国金融市场的状况和发展阶段决定了过早参与国际金融自由化、全球化,对中国将产生不利影响。应该把握金融开放进程,研究新形势下金融开放的条件。金融开放要与经济发展阶段、成熟程度和国家产业技术成熟程度、企业竞争力成熟程度结合起来考虑。在金融开放中要注意削减来自于内部的风险,加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光溪  
“加入WTO后过渡期”的服务业开放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中国加入WTO过渡期2/3已完成。在主要领域所做的开放承诺基本履行的阶段;二是指在过渡期全部结束,即2006年12月以后的对外开放阶段。本文旨在说明,加入WTO后过渡期出现的不可逆转的快速开放趋势,如果长期缺少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炳才  
1.中国金融服务业开放的条件金融开放有条件问题,也有需要问题。需要是指需要人家的资金、技术、学习人家的制度、创新金融工具跟随所谓世界潮流等。因此,很多国家在金融开放的时候,首先并不是条件约束,而是需要。当进人一定阶段以后,则必须将需要与条件结合起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史燕平  胡宁峰  
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必然性与条件 (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必然性 乌拉圭回合协议的签字和世贸组织的成立意味着该组织在世界经贸舞台上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长久地游离在世贸组织体系之外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讲是一个不利因素,因此,中国加入世贸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宋伟良  
19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服务业的国际投资得到快速发展,并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鉴于中国庞大的服务市场,不久的将来,外资必将大量涌入。为了更好地利用外资,中国服务业应该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有步骤、有选择地推进服务业开放;正确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国内有关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制度创新为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行  
本文分阶段系统地回顾了过去三十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充分评价了中国金融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指出了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强调了中国金融业只有在改革开放的双轮驱动下,以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对外开放的方式,才能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要求。并且指出,只有强化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才能应对开放带来的竞争和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红  孙秋碧  
文章以1996~2010年中国金融服务业数据为例,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全面分析了信息技术对金融服务业集聚演化影响的动态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技术对金融服务业机构和资产集聚影响的机制不同,金融服务业机构主要受信息资产投入的影响,且影响路径复杂;金融资产主要受信息人才因素的影响。最后,鉴于金融服务业的特殊性,指出研究中应分别建立机构集聚和资产集聚指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洪飞  
金融服务外包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战略,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特点出发,采取对比和例证的方法,探讨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情况,并阐述战略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伟贤,冯宗宪,叶欣  
本文在讨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及其后续协议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探求出我国金融服务市场的开放应在适当的保护政策下,适时地、适度地把握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时机,恰当地运用金融服务市场开放的策略,以确保我国金融业健康平稳地运行和发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启斐  吴金龙  
本文分析了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增加都会提高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是总供给对服务业TFP的促进作用要强于总需求的促进作用,前者是后者的3.2倍。第二,将需求和供给拆分为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之后发现,国外供给会显著地提高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国外需求会抑制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即外需会割裂中国的产业关联,抑制服务业生产率的增长;国内需求和国内供给都可以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且国内供给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远远大于国内需求的作用。第三,国外制造业需求和供给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国内制造业需求和供给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国内外服务需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都显著为负,而服务供给都可以显著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行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正在逐步确立。为此,中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发展格局的变化,顺应国际金融监管的改革趋势,加快实施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战略,建立和完善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内金融监管框架,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金融安全保障,成为了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本研究从考察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动的格局变化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动态入手,全面分析中国金融监管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战略构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聪聪  鲍哿  易婷婷  
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大规模产业整合为中国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良机,但有关中国企业国际经营绩效的讨论并无一致结论。本文基于2006年--2010年金融类上市企业的国际化公告数据,采用事件分析法对中国金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市场效应进行探索性分析。全样本的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类企业宣布国际化的市场效应并非正向积极;分组检验发现,金融危机前后、国际化经营方式、金融机构类型及目标市场的不同会使资本市场反应产生显著差异。本文结尾针对这一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认为中国金融类企业应当适度倾斜新兴市场,选择并购为主、多元化的跨国经营战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盖国凤  申健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主要的利润来源。本文主要依靠汽车消费者行为、汽车服务链和行业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结合汽车服务业现状,提出适合汽车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宋则  
在我国商品流通领域,不仅面临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近期问题,而且存在需作长远考虑的中长期战略问题。本报告从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动向和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新趋势出发,对该领域重大问题作出了全新的评估与判断,阐述了中国商品流通领域战略层面的新成果、新发现和新主张。报告认为,长期以来对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的评价不够完整准确,主要表现是偏重于直接影响力,低估了间接影响力,从而大大低估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和总体贡献。这个研究思路和新的发现,对重新认识现代服务业具有普遍意义。在六大新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了商贸流通服务业要深度参与"转方式、调结构"和深化改革、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实施"大部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眉舞,向俊波,张京祥  
首先简要阐述现代服务业对于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作用,接着以苏州市为例,分析了苏州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未来前景及如何处理与上海市的产业关系,最后提出了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及实现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