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9)
- 2023(12984)
- 2022(10557)
- 2021(9962)
- 2020(8238)
- 2019(18583)
- 2018(17761)
- 2017(33547)
- 2016(17888)
- 2015(19605)
- 2014(19055)
- 2013(18626)
- 2012(17071)
- 2011(15446)
- 2010(15317)
- 2009(14478)
- 2008(13674)
- 2007(11595)
- 2006(10283)
- 2005(9503)
- 学科
- 济(71709)
- 经济(71620)
- 业(49331)
- 管理(48000)
- 企(39745)
- 企业(39745)
- 方法(31649)
- 中国(28936)
- 数学(28845)
- 数学方法(28665)
- 融(28087)
- 金融(28087)
- 银(25794)
- 银行(25757)
- 行(24967)
- 财(22722)
- 制(19847)
- 农(19302)
- 贸(16889)
- 贸易(16876)
- 易(16603)
- 业经(16007)
- 务(14203)
- 财务(14184)
- 财务管理(14160)
- 学(13736)
- 企业财务(13713)
- 农业(13301)
- 体(13229)
- 地方(12700)
- 机构
- 大学(250179)
- 学院(246896)
- 济(114214)
- 经济(112404)
- 研究(92763)
- 管理(90535)
- 理学(78524)
- 理学院(77624)
- 中国(77443)
- 管理学(76524)
- 管理学院(76066)
- 科学(54128)
- 财(53633)
- 京(52361)
- 农(47113)
- 所(47098)
- 研究所(43297)
- 财经(42864)
- 中心(42676)
- 经(39506)
- 经济学(38430)
- 业大(37630)
- 农业(37274)
- 经济学院(34838)
- 江(33871)
- 北京(33417)
- 院(32699)
- 财经大学(32571)
- 范(29634)
- 师范(29203)
- 基金
- 项目(169183)
- 科学(133835)
- 基金(127649)
- 研究(118330)
- 家(114644)
- 国家(113733)
- 科学基金(95920)
- 社会(80415)
- 社会科(76589)
- 社会科学(76571)
- 基金项目(66765)
- 省(61889)
- 自然(61409)
- 自然科(60099)
- 自然科学(60079)
- 自然科学基金(59107)
- 划(54003)
- 教育(53476)
- 资助(52044)
- 编号(42987)
- 部(39057)
- 重点(38965)
- 发(36418)
- 创(36347)
- 国家社会(35838)
- 成果(34764)
- 创新(34182)
- 教育部(33657)
- 科研(33129)
- 中国(32708)
- 期刊
- 济(115471)
- 经济(115471)
- 研究(77824)
- 中国(49904)
- 学报(44682)
- 农(42025)
- 财(40775)
- 融(40121)
- 金融(40121)
- 科学(39860)
- 大学(33566)
- 管理(32492)
- 学学(32109)
- 农业(27401)
- 财经(22617)
- 经济研究(21801)
- 教育(21302)
- 经(19514)
- 业经(16416)
- 技术(16380)
- 问题(15561)
- 业(15514)
- 贸(15150)
- 国际(14243)
- 世界(13572)
- 版(12036)
- 技术经济(11044)
- 业大(10976)
- 理论(10857)
- 统计(10691)
共检索到372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坚
由于金融泡沫的重灾地欧美政府至2008年以来一直在推行大规模的货币救市政策,而各国金融体系资源配置能力在随之而来的周期下行过程中又凸显出不断萎缩的状态,因此"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一定会面对全球流动性泛滥的挑战。如果中国不能看清我们抗衡危机所需要的结构调整及周期和政策协调的紧迫性,那么欧美国家所形成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将难以估量。为此,本文指出我们应对未来严峻挑战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尽快发展和健全中国的金融体系,而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度仰仗货币政策被动的对冲手段来缓解。本文提出了"企业家金融"、"关系型金融"、"供应链金融"、"财富金融"、"消费金融"、"政府金融"、"国家金融"和"全球...
关键词:
三类矛盾 金融脆弱性 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捷
近三年,中国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快速增长同时实体经济的增速不断下滑。本文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快速增加的流动性导致企业的负债率和库存占比上升,由于供求的结构失衡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快速的资产扩张导致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最终宽松的货币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文章指出目前恰当的政策是通过结构性的改革释放有效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本文采用了所有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的累计数据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通过对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比较研究以及数量分析的方法,来分析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实体经济 存货 总资产收益率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徐强
本文分析了在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形成中 ,货币与准货币、股票证券等金融资产之间的“流动性偏好”规律的显现情况 ,指出了这种情况和完善市场相比的差距 ,提出了为构建完善的货币供给量对利率进行调节的机制 ,应持续建设、改造和完善金融资本形成与转换的票据与证券市场的建议。
关键词:
货币 金融资本形成 流动性偏好规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晓求
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举办的以"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第7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于2014年11月1~2日在海口举行。本刊征得张军扩、王一鸣、吴晓求、宋立、倪红日、曹文炼、刘尚希、王小鲁、汪玉凯、张占斌、郑新立、郭濂、欧阳康、李实、薛澜等专家学者的同意,编发该组演讲论文。文章在"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的背景下,纵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涵盖中国追赶型增长的阶段转换与增长前景;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城镇化新趋势;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财税改革的目标、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兴经济体 经济改革与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鹏 蔡庆丰
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全球金融资产激增,推动对冲基金业规模迅速膨胀,也使得对冲基金业在结构和投资动向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对冲基金在全球寻找套利和投机机会,对全球的金融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审慎资本项目开放和加强对冲基金的监管。
关键词:
对冲基金 金融稳定 流动性过剩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谢平 邹传伟
作者认为2013~2020年的中国金融改革应遵循5项原则: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改进金融监管;包括12个重点领域: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改革,保险业改革,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改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外汇储备管理的理论逻辑,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汇率市场化,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机制,加强金融监管。书中以上述12个重点领域为经,以5项原则为纬,对中国金融改革的思路进行了详尽论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尚进
金融改革要成功,需要重视配套改革,关注金融改革的顺序;用风险倒逼改革,需要注意前提条件;汇率市场化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持续的实际汇率高估的风险中国现阶段的金融改革有五个要点。第一,金融改革要成功,不能只谈金融改革,而要重视配套改革。第二,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及其配套改革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第三,要避免金融危机,需要关注金融改革的顺序。第四,如果要打乱改革顺序,用风险倒逼改革,需要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当我们对中国金融改革和制度性红利充满期待之时,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近日决定自2014年1月起削减月度债券购买规模100亿美元。这标志着美国终于迈出了退出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的步伐。无疑,这是一个中期冲击——外部环境变化恰逢中国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关键时期,内外因素聚集碰撞,预示2014年中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宗新 林弘毅 李欣越
金融市场间流动性出现高协同运动是发生危机传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针对流动性动态联动效应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基于中国金融市场数据测算了2003-2018年间我国股市、债市流动性,并对Colacito等(2011)的混频数据抽样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DCC-MIDAS)进行了扩展,同时从金融周期视角出发,运用扩展后的模型考察了经济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区间内对于流动性波动率和相关性是否存在不同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因子混频模型,引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多因子混频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我国股债两市相关性的动态变化;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降低股债两市流动性的正相关性,但这一作用效果会在金融周期的拐点处转为加强两者的正相关性。本文不仅为讨论股债两市联动效应提供了流动性的新视角,也为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垂龙
2005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改已成为促进我国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外汇市场创新和改革的“催化剂”、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市场创新的“助推器”、股市的“鲶鱼”等。就将来而言,人民币汇改仍将是推动我国金融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随着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和汇率弹性的进一步增加,也将会增加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金融风险。
关键词:
人民币汇改 外汇市场 货币市场 股票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鲁军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作为经济金融改革开放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成为一个新的制度变量,对利率和汇率机制市场化将起到积极作用世界经济格局变化要求中国加快金融改革开放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的趋势非常明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金清 张剑宇 聂雨晴 孙大钊
经济主体流动性不足是近年来危及我国金融安全突发事件的重要表现。鉴此,本文提出基于部门(1)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金融安全评估框架,借鉴Merton-KMV模型构建了金融安全指标,并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历史情况进行了评估。为检验金融安全指标的有效性,本文还考察了金融安全、系统性风险和经济增速的实证关系。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流动性净资产为负且流动性缺口不断增大,存在较高的债务风险;非国有企业的金融安全状况呈现周期为3~4年的波动,2019年末处于周期顶部;金融机构在2011年流动性监管政策出台后,金融安全指标企稳并保持高位;居民的流动性资产在2008年和2015年两次"股灾"中大幅缩水,金融安全指标跌入谷底;由于政府隐性负债的快速增长,自2014年以来其成为影响政府金融安全的最大因素。(2)系统性风险对各部门金融安全指标的长期响应为负,同时,经济增速对金融机构部门金融安全指标的响应也为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艳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昌标 胡亮
一、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中国市场取向的金融制度变迁,是从打破“大一统”的金融垄断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开始的。其路径大致可描述为:突破银行业务禁区→恢复和分设国家专业银行→建立中央银行→开放金融市场→专业银行企业化→调整和集中→专业银行商业化→建立间接金融调控体系→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其制度变迁过程与众不同,可以归纳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