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4)
2023(10004)
2022(8104)
2021(7693)
2020(6714)
2019(15052)
2018(14376)
2017(27926)
2016(14797)
2015(16747)
2014(16271)
2013(16381)
2012(15311)
2011(13735)
2010(13887)
2009(13798)
2008(13384)
2007(12039)
2006(10854)
2005(10385)
作者
(40014)
(32750)
(32728)
(31231)
(21224)
(15769)
(15039)
(12792)
(12478)
(11761)
(11427)
(11016)
(10617)
(10499)
(10342)
(10328)
(9649)
(9640)
(9498)
(8825)
(8165)
(8089)
(7679)
(7604)
(7562)
(7334)
(7321)
(6794)
(6391)
(6390)
学科
(62448)
经济(62368)
(52432)
管理(49163)
(45606)
企业(45606)
(29493)
金融(29492)
方法(29317)
(28212)
银行(28211)
(27446)
(27179)
中国(27139)
数学(26032)
数学方法(25893)
(21450)
(21007)
财务(20986)
财务管理(20944)
企业财务(20227)
(14131)
贸易(14113)
(13933)
业经(13741)
(13738)
(13533)
体制(12224)
中国金融(11622)
(11114)
机构
大学(213916)
学院(209321)
(99203)
经济(97461)
管理(79325)
研究(71078)
中国(70331)
理学(66302)
理学院(65683)
管理学(64979)
管理学院(64590)
(55015)
(44913)
财经(43039)
(39379)
科学(35436)
中心(34881)
(34607)
经济学(33457)
财经大学(32716)
研究所(30438)
经济学院(30194)
(29555)
(29527)
北京(29512)
金融(29056)
(26409)
银行(25203)
(25132)
(24884)
基金
项目(125254)
科学(100335)
基金(96479)
研究(94475)
(82129)
国家(81473)
科学基金(70853)
社会(64667)
社会科(61629)
社会科学(61616)
基金项目(49579)
自然(43071)
(42848)
教育(42594)
自然科(42158)
自然科学(42147)
自然科学基金(41504)
资助(41118)
(37316)
编号(36039)
成果(31340)
(30999)
国家社会(28336)
重点(28177)
教育部(27833)
中国(27014)
(26857)
人文(26369)
(25968)
(25527)
期刊
(105309)
经济(105309)
研究(74032)
(47910)
(46520)
金融(46520)
中国(42200)
管理(31097)
学报(26885)
科学(25812)
财经(23994)
(22378)
大学(21922)
学学(20716)
(20399)
经济研究(18123)
教育(15083)
(14695)
技术(14403)
国际(14124)
农业(13994)
问题(13865)
财会(13061)
会计(12741)
世界(12532)
业经(12344)
理论(11481)
技术经济(9955)
实践(9869)
(9869)
共检索到340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温长庆  
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自由竞争加速了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在分业监管框架内的适应性变革,其风险已经不再局限于混业风险;外部监管滞后和内部治理不健全有特殊的制度、市场、国情诱因。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应当构建"伞形+双峰"的监管主框架,在既有的分业机构监管基础上,引入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相协调的监管机制;内部治理路径包括公司治理、股东资格、市场自律机制和信息披露规则。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应当从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的特殊性出发,构建综合监管框架,适当引入监管外包等创新性监管手段。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野  向孟毅  
美国式"规则监管"基于法条主义,标准化与僵化同在,英国式"原则监管"以风险和结果为中心,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两种监管模式内涵交叠且优势互补。当前中国实行政府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体制,"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符合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实际需求;应从防止原则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监管的"去中心化"、实行区分原则、合理界定原则与规则的适用范围、严禁原则越过成文法直接作为惩罚依据等五个方面化解"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间的冲突,促进二者在中国监管框架中的宏观制度平衡;并通过加紧制定金控公司立法、修改《证券法》等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为监管框架改革提供微观制度保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维武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控股公司大量涌现。本文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动因与模式选择,并基于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特征提出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按照业务属性建立多层次的风险管理体系。最后,本文建议针对金融控股公司外部监管的难点与挑战,借鉴美国金融监管的经验,从监管目标、监管原则和监管架构上着手设计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对于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是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以“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理论逻辑、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为主报告,认为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和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是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点之一。回顾2022年,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证券业监管改革、保险业监管工作、信托业监管工作和外汇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化险、改革、发展三大任务,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柳  熊波  
由于金融控股公司有风险在其内部传播、信息透明度低以及成员企业不一定能保持独立的决策自主权等情况,因而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严格监管很有必要。国外对金融控股公司均有严格的监管,表现在:有完备的监管法律、严格的准入条件、明确的经营管理约束条件以及完善的监管体系。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可采取加快立法、实施功能监管、建立有效监管制度等措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康  朱锦强  
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是深化我国金融改革,推动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最早诞生金融控股公司,并建立了相应监管体系,一些经验值得借鉴。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优化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认为,当前中美两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在监管模式上有共同之处,但在具体监管上仍有较大不同,这是由两国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也与两国不同的金融控股公司成因相关。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是对高质量银行控股公司给予的业务松绑,重点是规范引导金融混业经营;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其主要针对的是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情形,是企业集团内部要素传导和外部环境约束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企业集团内部规模、效益、质量因素的驱动作用,也有政策和市场导向的外部诱因。研究提出,未来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优化,要进一步突出准入监管、持续监管和提升监管的全面性、权威性、协同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文成  
国际上金融控股公司大体上分为纯粹型、事业型和全能银行型三种模式,而监管模式的确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模式的选择。借鉴国际经验,选择事业型经营模式和"伞型"监管模式相对符合中国国情。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赫威尔·E·杰克逊  蔡奕  
对金融机构直接施加业务限制,目的是为了保障受管制公司的偿付能力,确保公众权利人的利益和保护金融机构免受其他金融机构倒闭的负面外部效应的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慧霞  
论对中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崔慧霞一、金融机构出现丑闻的原因简析近年来世界传媒所曝光的金融事件及丑闻,大多不是发生在什么无名的中小型的金融机构,而往往是发生在一些有一定历史的,甚至发生在一些有百年历史的金融机构上。如拥有233年辉煌历史的金融大帝国,由曾被...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纪琼骁  
本文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缺乏对监管者监管机制的客观事实出发,运用公共选择、寻租经济学理论,认为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是为了防止监管者作为"经济人"被俘获、防止监管"创租"与"寻租",并提出当前加强对金融监管者监管的四条措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武平  王伶  颜琪中  
本文根据金融监管一般理论 ,结合金融监管国际惯例 ,分析了转型时期中国金融监管的特点 ,讨论了监管效率、监管方式、监管内容以及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等问题 ,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国金融监管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宗成  陈平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产物,因其包含了不同的金融业务部门或非金融业务的多家控股公司,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随着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如何更好地防范其带来的金融风险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来源和其对传统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对我国现有监管结构下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提出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程雪军  
近年来,互联网公司在各金融分支领域攻城略地,形成实际业务层面的金融控股公司,引发市场对其潜在不当行为与风险传递的担忧。目前我国不仅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界定、分类没有明确,而且对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特性与特殊风险也甚少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基于互联网定律等分析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