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
2023(21)
2022(14)
2021(16)
2020(15)
2019(37)
2018(34)
2017(53)
2016(42)
2015(40)
2014(42)
2013(23)
2012(23)
2011(21)
2010(3)
2009(8)
2008(8)
2007(10)
2006(5)
2005(8)
作者
(52)
(51)
(51)
(47)
(31)
(25)
(22)
(21)
(20)
(19)
(19)
(18)
(18)
(17)
(16)
(16)
(16)
(16)
(16)
(16)
(15)
(14)
(12)
(12)
(12)
(12)
(12)
(11)
(11)
(11)
学科
(111)
银行(111)
(105)
(85)
金融(85)
(82)
经济(82)
数学(57)
数学方法(57)
方法(57)
(53)
中国(46)
业务(41)
中国金融(41)
制度(34)
(34)
银行制(33)
(31)
(31)
贸易(31)
业经(23)
(23)
期货(20)
(19)
企业(19)
(19)
体制(19)
管理(19)
(18)
市场(17)
机构
大学(350)
学院(331)
(212)
经济(209)
(144)
金融(144)
中国(137)
(120)
银行(116)
(108)
(107)
管理(104)
金融学(103)
金融学院(101)
经济学(96)
理学(92)
理学院(91)
管理学(90)
经济学院(90)
管理学院(89)
财经(88)
(85)
人民(83)
中国人(82)
中国人民(82)
国人(82)
财经大学(75)
研究(74)
中心(61)
人民银行(61)
基金
项目(232)
基金(201)
科学(189)
(176)
国家(175)
研究(165)
科学基金(149)
社会(111)
社会科(110)
社会科学(110)
基金项目(100)
资助(99)
自然(95)
自然科(94)
自然科学(94)
自然科学基金(91)
(73)
教育(69)
(68)
(66)
社科(66)
(61)
政策(60)
中国(59)
国家社会(58)
(58)
金融(58)
(57)
教育部(56)
人文(55)
期刊
(204)
金融(204)
(144)
经济(144)
研究(132)
(72)
财经(52)
管理(45)
(42)
经济研究(31)
中国(28)
理论(28)
大学(26)
学学(26)
学报(26)
实践(26)
(26)
上海(24)
国际(24)
(24)
(24)
浙江(24)
财经大学(22)
世界(21)
科学(21)
国际金融(20)
(18)
论坛(18)
技术(17)
评论(17)
共检索到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婷婷  葛永波  
2017年12月,郑州商品交易所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苹果期货,这一创新举措开创了鲜果品种金融化的先河。为了探索金融扶贫的有效之路,自苹果期货上市以来,先后有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开展了苹果"保险+期货+银行"试点项目。首次将国内已开展的四例苹果"保险+期货+银行"试点案例的保单要素进行详细归纳,对四例试点的理赔情况进行详细对比,随后指出在苹果"保险+期货+银行"的试点当中,亚式期权和触碰式期权条款被首次应用,银行作为战略合作金融机构首次被引入。在此基础上,总结苹果"保险+期货+银行"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以期为"保险+期货+银行"这一"造血式"金融扶贫新模式在农业领域的全面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伍阳  李攀艺  
基于中国股指期货特定结构与市场投资文化等背景,阐述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交易型操纵的三种主要实现路径,并进一步采集市场真实交易的高频数据,筛选出以银行股为标的的模拟操纵案例,最后运用相关性分析与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识别真实市场的实现路径。实证结果显示以拉动银行非权重股的涨停板效应是实现这次案例操纵的最优路径选择,而不是选择权重股的直接方式,建议监管部门加快我国证券交易制度的完善并加强实时监察等政策,以降低股指期货市场的操纵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玄  张晟畅  
2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与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商业银行和具备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机构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进入国债期货市场,对于我国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宏观意义;微观层面,对于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自身,以及债券期现货市场将产生变革性影响。首先,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的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耀麟  
我国银行应积极拓展金融期货业务张耀麟一金融期货交易是期货交易的一种,它与商品期货交易共同构成当今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指交易双方通过交易所以公开竞价的方式买卖标准化的远期合约的交易。标准化的期货合约规定了交易对象的数量、质量、交割月份和地点等买卖双方必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玉颖  刘志洋  
"保险+期货"模式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具体来讲,论文认为"保险+期货"模式的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投保方的相关参与者成本高;第二,场外看跌期权的期权费高,交易对手风险高,保险公司盈利有限。论文在"保险+期货"模式基础上,提出了"银行+期货"运行模式,并认为"银行+期货"运行模式与"保险+期货"模式相比,有五个主要的优势。最后,论文就如何发展"银行+期货"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荣茂  孙戈  
鸡蛋期货是我国自1990年开通期货市场以来第一个鲜活农产品期货。自2013年11月8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至今,鸡蛋期货及现货的价格一直处于剧烈波动状态,故而鸡蛋期货市场的作用及效率一直饱受广大投资者的质疑。从目前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研究看,已有的研究对象绝大多数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市场上相对成熟的农产品期货品种,而对鸡蛋期货市场效率的研究比较缺乏。为了明确鸡蛋期货市场的市场效率情况,本文选取我国鸡蛋期货连续合约的结算价格、现货价格、成交量以及持仓量等指标,采用随机游走模型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鸡蛋期货的市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鸡蛋期货市场虽已初具价格发现功能,但仍需加强市场管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琳  何扬  孙佳佳  
自2016年以来,"保险+期货"连续四年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论文通过系统分析近年来"保险+期货"模式的试点情况,梳理其可复制经验,同时指出存在的惠及群体狭窄、市场化运作不足、长效机制缺失等问题,结合农业银行对农业保险形成机制的补充和优势,引入了农行产品和服务,提出了一体化的业务平台,并引进区块链技术,强化了风险分散,打造出面向小微企业的新型商用农业保险模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傅晓云  
国债期货是我国近期推出的第一种利率期货产品,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运用灵活、流动性好、成本低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本文在充分阐述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提速进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国债期货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敞口套期保值,组合投资及套利交易,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中的多种用途及风险。鉴于国债期货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当在健全风控机制和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后,积极参与国债期货业务的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胜勋  秦敏花  
作为管理农业风险的两种重要工具,我国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明显不足,"保险+期货"模式的出现是二者协同发展的一种探索。"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公司参照期货价格设计保险产品,同时通过期货公司购买场外期权规避价格风险,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购买保险产品实现避险,实际上在此过程中期货市场担当了再保险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各自的优势。"保险+期货"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顺利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目前,我国"保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胜勋  秦敏花  
作为管理农业风险的两种重要工具,我国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明显不足,"保险+期货"模式的出现是二者协同发展的一种探索。"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公司参照期货价格设计保险产品,同时通过期货公司购买场外期权规避价格风险,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购买保险产品实现避险,实际上在此过程中期货市场担当了再保险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各自的优势。"保险+期货"运作机制有利于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顺利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农业保险和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目前,我国"保险+期货"尚处于试点阶段,运行过程中存在适用范围有限、场内期权缺失、农产品期货市场和政府补贴不完善以及法律法规限制、监管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应尽快推进期货市场新品种上市、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建立政府财政补贴体系、修订法律法规以及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宗龙  
本文对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中短期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扩大银行和保险机构参与国债期货试点提供了参考。实证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显著提升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期货市场的收益率和波动性的影响是中性的;对主要期限国债现货收益率的影响也为中性;对短期和中期国债现货价格波动性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长期国债现货价格的波动性。建议根据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银行和保险等专业机构参与数量,完善投资者结构;适时推出30年期国债期货等更多期限品种,进一步丰富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增强市场价格稳定性;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提升市场价格发现功能。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资本市场课题组  潘功胜  温信祥  于东智  牛筱颖  
本文对股指期货推出后中国上市银行市值将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在考察国外主要股票市场推出股指期货前后市场走势的变化,以及对主要成分股股价的影响的基础上,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后可能对股票市场以及上市银行市值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并对银行股的可操纵性进行分析。推出股指期货前后短期内,由于机构抢筹等原因,股票现货市场一般会出现较大波动,但长期中由于无风险套利行为的存在,市场走势仍由基本面决定。根据国际经验,中国上市银行市值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被市场作为操纵工具的可能性不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何志刚  庞乐乐  
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比论证基于转换因子系统(CFS)和真实名义债券系统(TNBS)的国债期货交割价格确定机制的优劣。理论分析认为,相对于中国现行的转换因子系统而言,真实名义债券系统具有限制条件少、国债期货收益率明确、套期保值程序简单易行以及形成期货价格的现货基础稳定等优势;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实际收益率环境下,基于真实名义债券系统的交割价格确定机制可降低非最便宜可交割债券的相对交割损失、提高国债期货价格发现效率,并有助于防范逼仓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世杰  王军  
根据郑州棉花期货市场日内交易高频数据,首先基于Thompson-Waller模型测度了棉花期货市场不同交割月份期货合约的流动性成本大小。实证研究表明:不同合约流动性成本大小受交易量和合约距交割期时间长短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流动性成本,并且棉花期货市场符合萨缪尔森假说;而后以买卖价差代替流动性成本,根据LSB模型考察了流动性成本的日内变化特征,实证研究显示流动性成本中的信息不对称成分、指令处理成分、指令持续成分呈现明显的日内变化特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慧茹  
本文选取交易量、持仓量、期现比率和价格波动性作为衡量指标,对中国棉花期货市场流动性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2004年至今,棉花期货的月度成交量、月度持仓量、月度期现比率都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价格波动的范围也较大。无论是成交量、持仓量、期现比率,还是价格波动性,我国棉花期货市场流动性要比国内和国际上较成熟的期货产品低。为了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流动性,中国棉花期货市场应该积极改革交易制度,合理设计期货合约;同时,还应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力度,大力培育套期保值者,促进期货合约的成功交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