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86)
2023(20981)
2022(17802)
2021(16567)
2020(13729)
2019(31660)
2018(31203)
2017(59418)
2016(31555)
2015(35508)
2014(35313)
2013(35028)
2012(32395)
2011(29339)
2010(29379)
2009(27309)
2008(26035)
2007(22607)
2006(20071)
2005(18255)
作者
(89621)
(74743)
(74006)
(70534)
(47661)
(35721)
(33860)
(29129)
(28495)
(26542)
(25490)
(25168)
(23681)
(23598)
(23164)
(23026)
(22061)
(21401)
(21393)
(21347)
(18675)
(18152)
(17862)
(17177)
(16818)
(16615)
(16383)
(16054)
(15054)
(14609)
学科
(143812)
经济(143668)
管理(88357)
(85670)
(68906)
企业(68906)
方法(57844)
数学(50557)
数学方法(49977)
中国(43423)
(36864)
(33893)
地方(33467)
业经(30735)
(29910)
金融(29908)
(29000)
银行(28956)
(28241)
贸易(28220)
(27943)
(27695)
(27431)
(26803)
农业(25289)
理论(20955)
环境(20942)
(20245)
财务(20162)
(20135)
机构
大学(448754)
学院(446493)
(194430)
经济(190579)
管理(173705)
研究(157407)
理学(149352)
理学院(147730)
管理学(145271)
管理学院(144485)
中国(123891)
(96009)
科学(92396)
(88045)
(78152)
中心(71828)
研究所(70807)
财经(70040)
(69245)
(64936)
(63860)
业大(62340)
北京(61429)
经济学(60628)
(58695)
师范(58159)
(57106)
经济学院(54477)
农业(53654)
(52724)
基金
项目(299355)
科学(236672)
研究(221144)
基金(218868)
(190068)
国家(188508)
科学基金(162311)
社会(142408)
社会科(135168)
社会科学(135136)
基金项目(114956)
(114407)
自然(103055)
教育(101168)
自然科(100708)
自然科学(100686)
自然科学基金(98894)
(96313)
资助(90622)
编号(89205)
成果(72397)
(67028)
重点(66998)
(66710)
(61970)
课题(61513)
国家社会(59690)
教育部(58194)
创新(57918)
科研(56801)
期刊
(215805)
经济(215805)
研究(139802)
中国(89824)
(66409)
学报(66215)
管理(65490)
(63442)
科学(62740)
(51400)
金融(51400)
大学(51388)
教育(48380)
学学(48264)
农业(43614)
技术(39629)
经济研究(36054)
财经(34946)
业经(33497)
(30176)
问题(27829)
(24353)
(22747)
技术经济(22658)
图书(21975)
世界(21735)
国际(21734)
理论(21020)
统计(20578)
科技(19883)
共检索到681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寿琼  韩健  
金融开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按照金融开放促进金融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从理论上分析了一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在金融开放过程中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开放通过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进而带来经济增长效应这一机制进行推演,并从全国和省际两个维度对其进行经验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磊  
本文采用VAR模型检验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之间,的确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间, 则不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果检验的证据支持金融中介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的假设,反过来,中国经济增长也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成因。以增长效应研究结论为基础,本文初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正兵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金融发展对资本形成、技术创新、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具有直接效应,并借助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等路径作用于产业增长、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增长。其中,技术创新是金融发展作用经济增长众多路径中的核心机制。与此同时,金融制度变迁和金融发展内源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具有直接的正效应。加强金融机制建设,提升金融综合效能,协同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互动构成统筹金融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冲  李雪松  
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而FDI则对经济增长效率有显著抑制效应,二者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FDI进一步强化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的促进作用,同时金融发展水平是发挥FDI溢出效应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分区域来看,下游地区与长江经济带总体回归结果较为一致;中游地区金融发展和FDI对经济增长效率均有抑制作用,且二者能否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均依赖于对方的发展情况;而上游地区金融发展、FDI均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升,并且当金融深化超过一定程度时,更有助于发挥FDI正向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效率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骥  李增刚  
一个国家金融开放水平的提升不仅会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直接效应,而且会在空间上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有溢出效应。本文依据国际资本理论和方法测度金融开放水平,利用86个国家2005—2017年的年度宏观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金融开放水平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提升金融开放水平对经济发展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其他国家的溢出效应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开放水平对自身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与对其他国家的溢出效应都是显著为正的,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的金融开放水平不仅有助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而且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有强烈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英  郑良海  陈希敏  
基于引入外资溢出效应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中,重点考察金融市场水平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并不是所有的外资都对经济增长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从不同的外资中获得更多的收益,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外资对经济增长的正溢出效应要求金融市场发展满足特定的门槛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瑶  郭晓平  
本文利用2001-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人口首位和经济首位分别作为城市首位度的衡量指标,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市首位度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得出:以人口规模作为首位城市的发展目标时,无论有无空间假设,城市首位度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应并不显著;而以经济作为首位城市的发展目标时,城市首位度的提升对本地及邻近地区经济增长均有显著正向驱动效应。进一步地,分解效应结果表明在长期经济发展中,城市首位度每提升1%,将直接导致本地经济增长0.2802%,间接导致经济效应增长0.04965%,总的经济效应增长0.3298%。因此,在均衡地区发展的战略举措中,地方政府应积极发挥首位城市的经济驱动力,促进省际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经济共同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德平  孙佳  
本文基于中国渔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以渔业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为视角,利用1995—2010中国大陆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实证了中国金融总体发展水平、结构变迁,以及信贷、股票和保险发展的渔业经济增长效应。结果显示:中国金融总体发展水平对渔业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总体结构变迁并不利于渔业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信贷和保险市场发展显著地促进了渔业人均GDP增长,但保险市场促进程度相对较小;信贷和保险市场发展对渔业劳动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股票市场发展对渔业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文章在对结果进行解释后,提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邓敏  蓝发钦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度、金融体系完善程度、金融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从金融发展视角思考两者金融开放效应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东道国发达的金融市场和金融部门能更好利用外来资本、充分吸收流入资本溢出效应、降低开放后经济增长波动及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而其金融体系不发达又将降低开放后金融系统抗风险的能力,本国金融业落后与资本外流、流入资本结构不合理等隐患也有重要关联,另外金融监管不力会导致金融开放后银行和货币危机的高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松  
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金融资源对本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逐渐增大,而在东部地区逐渐下降;外地金融资源对本地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大幅度增加,而在西部地区逐渐减小。因此,为了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我国应实施差别化金融政策、加强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改革、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产业政策相结合以及制定合理的金融资源转移政策。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析  梅林海  
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与集聚带来了金融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资本的逐利驱动也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随着区域间经济交易活动往来的日趋频繁,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发明显。通过收集我国30个地区市(2006—2015)的截面数据,展开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的研究,从而优化金融在区域间的配置效率。为如何协调区域金融、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政策的建议和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析  梅林海  
金融资源的自由流动与集聚带来了金融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资本的逐利驱动也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随着区域间经济交易活动往来的日趋频繁,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溢出效应越发明显。通过收集我国30个地区市(2006—2015)的截面数据,展开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的研究,从而优化金融在区域间的配置效率。为如何协调区域金融、经济均衡发展提供政策的建议和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湛  尧艳珍  汤怀林  张菁  
文章基于溢出指数和波动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分别度量我国金融系统不同子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较高,各市场间联动性较强;市场内部滞后效应大于市场之间溢出效应,两两有向溢出效应具有强不对称性;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货币市场始终处于风险溢出方,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其对外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减弱,而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余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间风险相关性较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湛  尧艳珍  汤怀林  
本文基于溢出指数和波动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分别度量我国金融系统不同子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较高,各市场间联动性较强;市场内部滞后效应大于市场之间溢出效应,两两有向溢出效应具有强不对称性;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货币市场始终处于风险溢出方,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其对外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减弱,而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余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间风险相关性较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防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毅  曹锐钢  
本文对国外近二十年来关于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分别从金融开放的定义与度量、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路径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对研究中产生的问题和结论分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