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8)
2023(8656)
2022(6969)
2021(6611)
2020(5367)
2019(12460)
2018(11839)
2017(22980)
2016(11420)
2015(13244)
2014(12741)
2013(12715)
2012(11928)
2011(10807)
2010(10852)
2009(10637)
2008(9644)
2007(8580)
2006(7801)
2005(7446)
作者
(31603)
(26003)
(25968)
(24880)
(16643)
(12349)
(11913)
(10340)
(9890)
(9298)
(8981)
(8792)
(8396)
(8280)
(8128)
(8018)
(7664)
(7590)
(7584)
(6903)
(6581)
(6224)
(6054)
(6026)
(5890)
(5863)
(5674)
(5406)
(5180)
(5153)
学科
(51372)
经济(51325)
管理(34992)
(33926)
(28339)
企业(28339)
(28137)
金融(28137)
(25780)
银行(25780)
(25075)
中国(24177)
方法(22309)
数学(20178)
数学方法(20084)
(16570)
(15507)
(13334)
贸易(13316)
(13122)
(11960)
业经(11887)
(11588)
财务(11563)
财务管理(11541)
中国金融(11490)
企业财务(11185)
(9753)
体制(8639)
地方(8545)
机构
大学(167558)
学院(163734)
(82098)
经济(80780)
管理(63889)
研究(59058)
中国(58155)
理学(53222)
理学院(52736)
管理学(52283)
管理学院(51961)
(40311)
(35410)
财经(32172)
中心(30290)
(29580)
科学(28838)
经济学(28418)
(28202)
经济学院(25656)
研究所(25157)
财经大学(24446)
(24187)
金融(23798)
北京(23310)
(22344)
(22185)
银行(21400)
(20639)
(20638)
基金
项目(103071)
科学(82769)
基金(79655)
研究(78350)
(68472)
国家(67996)
科学基金(58903)
社会(53921)
社会科(51539)
社会科学(51530)
基金项目(40705)
自然(34921)
(34477)
自然科(34241)
自然科学(34235)
教育(34066)
自然科学基金(33717)
资助(33305)
编号(30484)
(30090)
成果(26211)
(24941)
国家社会(24531)
中国(23172)
重点(22837)
教育部(22356)
(21972)
(21590)
人文(21068)
(20826)
期刊
(84969)
经济(84969)
研究(55759)
(38169)
金融(38169)
中国(33878)
(31752)
管理(24282)
学报(21013)
科学(20228)
(18322)
财经(17562)
大学(16407)
经济研究(15830)
学学(15262)
(15102)
(12373)
国际(11971)
农业(11747)
技术(11727)
世界(11034)
问题(11024)
理论(11000)
业经(10631)
教育(10277)
图书(9975)
实践(9611)
(9611)
技术经济(7962)
统计(7483)
共检索到267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庆富   卞华斌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虚假信息会对金融市场造成极大冲击,甚至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探究金融市场AIGC虚假信息的生成、传播与监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金融市场AIGC虚假信息的内涵、特征与分类,并从生成理论及具体算法两个维度挖掘其生成机理;其次,探索金融市场中AIGC虚假信息的传播动机、传播路径及其影响;再次,对中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总结,并深入剖析金融市场AIGC虚假信息的监管困境,同时寻求有效的监管策略和治理方案;最后,立足于中国国情和监管需求,从监管主体、监管原则和监管工具箱三方面提出构建中国金融市场AIGC虚假信息合规性监管体系,以期为金融市场AIGC虚假信息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阚京华  
“安然事件”再次将虚假会计信息这一国际性难题摆在世人面前。如何加强监管,才能减少或避免虚假会计信息的出现?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杨有红  
杨博士的"建立会计信息风险预警制度"及"举证责任倒置"的主张,也均持之有据,言之有物,有利于人们加深对会计监管的认识,拓宽虚假会计信息的发现通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玉梅  
虚假信息披露行为会极大危害证券市场,必须加强监管。我国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监管效益低下有其深层原因,应加强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监管,促使公司真实披露信息,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严小明  
通过分析股票全流通会增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建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监管博弈模型,得出股票全流通后,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声誉损失会很大、作假成本会很高,这会迫使上市公司放弃造假,选择披露真实会计信息,并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卫东  栾碧雅  李松涛  
[目的/意义]网络虚假信息的肆意传播正成为危害人类社会的风险事件,探究网络虚假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对网络虚假信息的抑制及治理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以风险感知理论为基础,基于心理测量范式和社会放大理论构建网络虚假信息传播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和SPSS软件验证所构建的模型并进行修正。[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情绪、信任、信息数量与质量会对虚假信息传播行为产生积极影响,而知识,媒体接触会对虚假信息传播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莫祖英  盘大清  刘欢  赵悦名  
[目的/意义]探讨AIGC中存在的各种虚假信息类型及其特征,对理解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减少AIGC中虚假信息的生成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数据测试实验方法,立足于信息质量视角,通过采集AIGC系统一手的测试数据和收集二手的AIGC虚假信息来剖析AIGC虚假信息类型及特征;以人工智能语言模型的信息生成过程为着力点,探析AIGC中虚假信息生成的根源。[结论/发现] AIGC虚假信息主要包括事实性虚假和幻觉性虚假两种类型,事实性虚假信息主要集中在数据错误、作者作品错误、客观事实错误、编程代码错误、机器翻译错误五个方面,而幻觉性虚假信息主要集中在虚假新闻事件、虚假学术信息、虚假健康信息和偏见与歧视方面;AIGC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与大规模语言模型、预训练数据集和人工标注三个要素有关。[创新/价值]采用了数据测试实验方法,并辅以二手数据的收集,全面分析了各种AIGC虚假信息的类型,并根据生成机理与表现形式将其划分为事实性虚假信息和幻觉性虚假信息,为AIGC虚假信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对于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是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23)》以“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理论逻辑、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为主报告,认为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健全金融风险处置和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是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点之一。回顾2022年,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证券业监管改革、保险业监管工作、信托业监管工作和外汇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化险、改革、发展三大任务,在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慧霞  
论对中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崔慧霞一、金融机构出现丑闻的原因简析近年来世界传媒所曝光的金融事件及丑闻,大多不是发生在什么无名的中小型的金融机构,而往往是发生在一些有一定历史的,甚至发生在一些有百年历史的金融机构上。如拥有233年辉煌历史的金融大帝国,由曾被...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孙雷霆  李春发  陶建强  
[目的/意义]面对虚假舆情传播,如何及时掌握传播影响程度,预测应对策略实施效果,在当前信息高速流动条件下是亟需关注的课题。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掌控虚假舆情传播情况,具备实践意义。[方法/过程]运用Anylogic仿真平台,使用Multi-Agent建模技术,建立虚假舆情传播的巴斯扩散仿真模型。通过定义Agent行为直观地表现虚假舆情传播影响程度,揭示其影响发展趋势,发现不同应对策略的舆论修正效果。以"某型舰发生蒸汽爆炸事故""大妈碰瓷玩具车"两个虚假舆情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比较应对策略的实施效果。[结果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田野  向孟毅  
美国式"规则监管"基于法条主义,标准化与僵化同在,英国式"原则监管"以风险和结果为中心,灵活性与复杂性并存,两种监管模式内涵交叠且优势互补。当前中国实行政府行政主导的金融监管体制,"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符合中国金融监管框架改革的实际需求;应从防止原则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监管的"去中心化"、实行区分原则、合理界定原则与规则的适用范围、严禁原则越过成文法直接作为惩罚依据等五个方面化解"规则监管"与"原则监管"间的冲突,促进二者在中国监管框架中的宏观制度平衡;并通过加紧制定金控公司立法、修改《证券法》等金融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为监管框架改革提供微观制度保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  罗小丹  韩小芳  
执法是立法的保障,效率和效果则是执法的关键。本文基于资本市场虚假陈述监管的角度,从效率和效果的两个维度,对现有关于资本市场虚假陈述监管经济后果的研究结果进行评述,进一步分析研究局限性,探求研究契机。同时,本文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监管后果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  罗小丹  韩小芳  
执法是立法的保障,效率和效果则是执法的关键。本文基于资本市场虚假陈述监管的角度,从效率和效果的两个维度,对现有关于资本市场虚假陈述监管经济后果的研究结果进行评述,进一步分析研究局限性,探求研究契机。同时,本文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监管后果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