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52)
2023(18401)
2022(15603)
2021(14789)
2020(12258)
2019(28540)
2018(27825)
2017(53564)
2016(28361)
2015(32157)
2014(31863)
2013(31461)
2012(28815)
2011(25790)
2010(25676)
2009(24011)
2008(22630)
2007(19708)
2006(17073)
2005(15269)
作者
(79732)
(66065)
(65501)
(62477)
(42120)
(31696)
(30160)
(25904)
(25407)
(23466)
(22573)
(22329)
(20814)
(20731)
(20605)
(20303)
(19617)
(19174)
(19010)
(18917)
(16200)
(15980)
(15955)
(15100)
(14873)
(14692)
(14465)
(14261)
(13214)
(12944)
学科
(114480)
经济(114358)
管理(81357)
(79990)
(65320)
企业(65320)
方法(55253)
数学(48871)
数学方法(48247)
中国(37786)
(32352)
(31180)
金融(31178)
(30420)
银行(30384)
(29746)
(29230)
(25980)
(25565)
贸易(25544)
(24986)
业经(24910)
(22232)
地方(21871)
(20675)
财务(20599)
财务管理(20540)
农业(19750)
企业财务(19532)
理论(18759)
机构
大学(399525)
学院(395739)
(168236)
经济(164854)
管理(159299)
理学(137350)
理学院(135950)
管理学(133593)
管理学院(132898)
研究(132236)
中国(111453)
(84649)
(78931)
科学(77610)
(64372)
财经(63523)
中心(63058)
(59321)
研究所(58522)
(58055)
业大(55793)
(55670)
北京(53931)
经济学(52793)
(48752)
(48330)
师范(48316)
财经大学(47801)
经济学院(47752)
农业(46373)
基金
项目(271047)
科学(214330)
基金(200417)
研究(198458)
(173857)
国家(172494)
科学基金(149348)
社会(127477)
社会科(121051)
社会科学(121020)
基金项目(105296)
(101855)
自然(96594)
自然科(94451)
自然科学(94429)
自然科学基金(92738)
教育(90480)
(86432)
资助(83912)
编号(79556)
成果(63640)
(61056)
重点(60033)
(56703)
(56123)
课题(53777)
国家社会(53592)
教育部(53037)
创新(52515)
科研(52187)
期刊
(175118)
经济(175118)
研究(121274)
中国(75637)
(59909)
学报(59113)
管理(57881)
科学(55576)
(52930)
(52609)
金融(52609)
大学(46181)
学学(43556)
教育(37564)
农业(36270)
技术(34024)
财经(31371)
经济研究(29310)
(26814)
业经(26589)
问题(22633)
(20814)
理论(20615)
技术经济(19380)
统计(19281)
(19152)
图书(18631)
实践(18565)
(18565)
国际(18330)
共检索到590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玚  李政  刘浩杰  
为有效监测与预警中国金融市场间极端风险溢出的方向与程度,本文基于MVMQ-CAViaR方法,结合中国2013—2017年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相关数据,分析各金融市场间的极端风险传递过程。实证结果显示,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对银行间市场产生显著的单向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而银行间市场对另外两个市场无极端风险传递效果,这表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极端风险向银行间市场的传递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从风险传递的强度来看,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更加显著。因此,决策部门应重点关注债券市场的极端风险水平变化,缓释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对银行间市场的极端风险冲击,以有效防范和化解不同金融市场间极端风险的传染与暴露。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左月华  章茜  李东霞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剧烈波动和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上证50指数期、现货市场的5分钟高频数据构建高频MVMQ-CAViaR模型,分析股指期、现货市场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上证50指数现货市场对于期货市场有显著的下尾部极端风险溢出效应,而上证50指数期货市场对于现货市场有显著的上尾部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此外,伪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上证50指数现货市场的收益冲击对期、现货市场体系的影响程度远远强于上证50指数期货市场,监管者为维护市场稳定需重点加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极端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政  梁琪  方意  
为了对我国金融部门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预警,本文基于Adrian and Brunnermeier (2016)的Co ES指标构想,在左尾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右尾视角,构建下行和上行ΔCo ES分别作为系统性风险的同期度量指标和前瞻预警指标,并提出了更为有效合理且同时适用于下行和上行ΔCo ES的计算方法。本文一方面采用下行和上行ΔCo ES对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三个金融部门间的系统性风险溢出进行监测预警研究,另一方面还基于我国的经验数据检验上行和下行ΔCo ES的性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金融部门间具有显著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且三个部门间的风险溢出存在非对称性,银行部门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发送者,证券部门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接收者;三个部门两两间的风险溢出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性和周期性,且上行的风险溢出水平高于下行。同时,基于我国的经验数据发现,上行ΔCo ES对下行ΔCo ES具有显著的先导性、前瞻性,上行ΔCo ES可以作为系统性风险的前瞻预警指标。此外,下行ΔCo ES能够引领ΔCo VaR和基于MES估计方法计算的短期ΔCo ES指标,表明本文构建的下行ΔCo ES实时性更强,更适合作为系统性风险的实时监测指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志坚  王永娟  陈皎  
构建MVMQ-CAViaR模型,结合金融市场内部极端风险事件和外部极端风险事件,考量股票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问题。结果表明,在金融市场内部极端风险事件下,股灾期间仅存在股票市场对公司债券市场单向的尾部风险溢出。公司债券违约潮期间,股票市场与公司债券市场之间存在双向不对称的尾部风险溢出,且公司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的尾部风险溢出更强。在外部极端风险事件下,仅存在公司债券市场对股票市场单向的尾部风险溢出。当受到市场冲击时,股票市场的反应更强烈,但其恢复速度比公司债券市场更快。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合龙  欧阳瑞玲  张卫国  
系统性风险主要有两个监管视角:一是从系统重要性金融行业的视角测算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并识别出系统重要性金融行业,借此观察中国系统性风险的行业分布和时变特征;二是从金融关联网络的视角构建信息溢出网络,并根据网络结构特征分析危机时期的关联交易,通过减少风险交易降低大规模关联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研究发现,系统重要性行业有银行业、保险业以及证券业,其中,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系统性风险表现出"危机时期极大且平稳时期极小"的特点,在危机时期需要更多的监管关注;信息溢出网络分析表明,全样本时期银行业和保险业处于网络中心地位,危机时期不同子行业交易频繁,平稳时期同类子行业内部关联更为紧密,根据不同时期的关联特征规范风险关联交易可达到监管目的,且信息溢出网络动态因果指数提前一年预警系统性风险。综上,两种监管选择得出的监管重点基本一致且符合实际,说明两种方法的监管方向具备科学性,而信息溢出网络是一种兼具科学性和预警效果的监管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林  贺根庆  王伟  
运用由协整、Granger检验及VEC-GARCH(1,1)-BEKK模型构成的递进式计量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发现市场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互动关系。多数市场间存在显著的价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股票市场占据主动位置,货币市场没有发挥好货币政策的传导功能,价格连动体系还有待发展完善。当前应构筑金融市场间有效的协调互动机制,着力于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推动货币市场的市场化建设,实施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宏观审慎监管,确保中国金融体系安全。
[期刊] 预测  [作者] 林宇  黄迅  徐凯  
本文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为研究对象,将随机欠采样(RU)、合成少数类过采样(SMOTE)与传统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VM模型——RU-SMOTE-SVM模型来预测我国金融市场极端风险,并与传统SVM、SMOTE-SVM、RU-SMOTE-NN和RU-SMOTE-DT进行比较。实证结果表明,RU-SMOTE-SVM既优于传统SVM模型,又比SMOTE-SVM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同时还展示出比RU-SMOTE-NN和RU-SMOTE-DT更为优越的预测性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唐勇  朱鹏飞  林玉婷  
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基于波动溢出视角,采用高频数据,使用有向无环图和基于VAR的DY指数,并构建非对称溢出指数,对中国金融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的规模、大小、传染路径等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横向来看,不同的子市场在金融系统的波动溢出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纵向来看,各个金融子市场的波动溢出具有时变性和非对称的特征。本文的研究对于资产优化配置、市场监管政策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靳珂  
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是研究金融市场信息流动、风险传递的重要内容。采用2009—2013年的日数据,基于VAR(1)-GARCH(1,1)-BEKK模型来分析中国主要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并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宗新   黄梓健  
本文从股票、债券、衍生品、外汇四个市场选取指标构建资本市场压力指数,对中国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行动态测度;在此基础上,从时域和频域视角考察风险在四个子市场间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资本市场压力指数能够准确识别样本区间内的重大风险事件;极端冲击将导致风险溢出水平上升,各子市场在风险传递中的作用具有差异性和时变性;根据风险溢出的大小、方向和长短期结构,能够对风险动态演化过程及驱动因素进行有效判别。本文的研究对完善资本市场风险动态监测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程   李佳馨  
基于TVP-VAR模型和波动溢出网络模型,测度了以原油、天然气和动力煤为代表的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此外还通过波动溢出网络刻画了风险溢出的方向和路径。研究表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强,然后依次是天然气和动力煤,三者对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是最强的;原油和天然气与金融市场的时变净溢出指数变化比较剧烈,而动力煤的这一指数变化则明显平缓了很多,在极端风险事件发生后,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输出水平显著增加;波动溢出网络在不同时期下存在明显的结构变化,具有事件驱动特征,国际能源价格波动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强度排序为新冠疫情时期、中美贸易摩擦时期和俄乌冲突时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雁冰  吴腾华  
选取国内金融市场代表指数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代表指数,采用溢出指数法研究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国内金融市场代表指数波动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金融市场波动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2)中国债券市场和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最大,其次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很小;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金属和工业原料价格的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波动影响最大;(3)在发生全球性极端事件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溢出效应显著增大。根据结论,提出了中国应灵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完善和优化中国期货市场品种体系,加快推进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等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爽  王艺晓  黄玮强  
本文基于TVP-VAR-DY模型,通过将市场波动分解为正向和负向波动,研究了中国金融市场风险溢出的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各金融市场风险溢出非对称性呈现差异化和动态化特征;静态分析发现同业市场的风险溢出非对称性最大,而外汇市场的承受风险溢出非对称性最大;动态分析发现债券市场风险溢出非对称性始终为正,股票市场承受风险溢出的非对称性逐渐减弱,黄金市场风险净溢出大多数时期为负值。本文研究结论对跨金融市场风险进行动态有效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永钢  赵航  卜林  
基于极端风险溢出视角,本文将银行、证券、保险和多元金融四类金融机构以及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四个金融市场纳入整个金融体系,并借鉴White等(2015)构建的MVMQ-CAVia R模型,刻画了2008—2019年第一季度金融板块间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金融体系总体风险溢出水平不高,金融机构与市场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相依性,其中金融机构是重要的风险溢出者,而金融市场是重要的风险接受者,但2013年"钱荒"等极端风险事件会造成金融体系内风险溢出效应的结构性反转。本文还发现金融机构间的风险溢出对市场向机构的风险溢出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反之没有类似的效果。不同金融板块在极端风险溢出关联网络中的地位也存在差异性,其中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是重要的极端风险双向传导者,发挥着"风险放大器"的作用,而银行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极端风险溢出者,股票市场是重要的极端风险接受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