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45)
- 2023(21176)
- 2022(17662)
- 2021(16407)
- 2020(13811)
- 2019(31476)
- 2018(30555)
- 2017(58531)
- 2016(31417)
- 2015(35149)
- 2014(34961)
- 2013(34425)
- 2012(32020)
- 2011(28847)
- 2010(28930)
- 2009(27208)
- 2008(26452)
- 2007(23387)
- 2006(20493)
- 2005(18663)
- 学科
- 济(139924)
- 经济(139786)
- 管理(90095)
- 业(87053)
- 企(70994)
- 企业(70994)
- 方法(58776)
- 数学(52131)
- 数学方法(51525)
- 中国(40218)
- 财(36019)
- 农(35597)
- 融(31024)
- 金融(31021)
- 银(30142)
- 银行(30085)
- 地方(29047)
- 行(28949)
- 业经(28831)
- 学(28426)
- 制(28180)
- 贸(27246)
- 贸易(27225)
- 易(26510)
- 农业(23667)
- 务(22720)
- 财务(22655)
- 财务管理(22609)
- 企业财务(21564)
- 环境(19746)
- 机构
- 学院(451827)
- 大学(451344)
- 济(197426)
- 经济(193590)
- 管理(171494)
- 研究(158779)
- 理学(147619)
- 理学院(146012)
- 管理学(143508)
- 管理学院(142699)
- 中国(125785)
- 科学(95339)
- 京(94100)
- 财(90416)
- 所(80664)
- 农(79649)
- 中心(74114)
- 研究所(73347)
- 财经(72096)
- 业大(67610)
- 江(66501)
- 经(65619)
- 农业(62874)
- 经济学(62098)
- 北京(59169)
- 院(56425)
- 范(56197)
- 经济学院(55818)
- 师范(55527)
- 财经大学(53595)
- 基金
- 项目(300597)
- 科学(237117)
- 基金(221476)
- 研究(213756)
- 家(195234)
- 国家(193654)
- 科学基金(165459)
- 社会(138822)
- 社会科(131794)
- 社会科学(131759)
- 基金项目(116049)
- 省(115695)
- 自然(108000)
- 自然科(105598)
- 自然科学(105563)
- 自然科学基金(103742)
- 划(98334)
- 教育(97841)
- 资助(91406)
- 编号(83623)
- 重点(68244)
- 成果(67819)
- 部(67096)
- 发(65225)
- 创(62762)
- 创新(58842)
- 国家社会(58520)
- 科研(58476)
- 课题(58152)
- 教育部(57481)
- 期刊
- 济(215311)
- 经济(215311)
- 研究(133717)
- 中国(86404)
- 学报(74235)
- 农(71919)
- 财(70311)
- 科学(67522)
- 管理(63223)
- 大学(55754)
- 融(55197)
- 金融(55197)
- 学学(53281)
- 农业(47793)
- 教育(39396)
- 技术(37267)
- 财经(36760)
- 经济研究(36529)
- 业经(32837)
- 经(31711)
- 问题(27875)
- 业(25636)
- 贸(24979)
- 技术经济(22765)
- 国际(22616)
- 统计(22581)
- 版(21771)
- 世界(21550)
- 理论(20869)
- 策(20573)
共检索到678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司颖华 肖强
本文引入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分析在不同经济政策稳定状态下,中国金融市场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首先选取多个金融市场价格变量,基于动态因子模型(DFM)构建了中国金融状况指数(FCI)。然后以经济政策不确定(EPU)为转移变量,建立了包含FCI、产出和价格的logistic平滑转移的向量自回归(LSTVAR)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政策稳定状态下,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经济政策稳定状况下,金融状况指数代表的金融市场对产出和价格的冲击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相比经济政策稳定情形而言,经济政策不稳定情形下,金融市场的波动对价格和产出的负向冲击效应更为显著。因此,中国政府需要维持经济政策的稳定,使金融市场更好地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FCI DFM EPU 宏观经济变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守东 王妍 唐亚晖
本文首先通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的多元动态因子模型,得到能够反映我国金融系统内在不稳定性的潜在不可观测因子,分析了我国金融系统在"金融不稳定区制"和"金融稳定区制"下的不同特征;其次,本文以"金融不稳定性假说"、"金融加速器理论"等研究为理论基础,通过一个特定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的自回归模型MSIAH(M)-ARX(P)研究了我国金融系统不稳定性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具有内在的周期不稳定性,并且在不同的经济增长状态下这种金融不稳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在"高速增长"阶段对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放大作用,而在"适速增长"阶段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新 陈享光
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剧,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为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提供依据。基于2004~2018年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风险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政策渠道:一是来源于各类型经济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二是来源于不同经济政策选择上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保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经济政策透明度,更为关键的是,提高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能力。为维持中国金融稳定,政府应当减少对银行信贷的干预,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金融市场的引导,加大贸易政策开放度,降低货币政策对外汇供给的依赖,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政府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瑞华 张晋婕 熊沁茹
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一国进出口的贸易,为了研究这种影响程度,本文首先将中国进出口贸易分解为数量边际、价格边际以及扩展边际,研究发现,三元边际与经济政策稳定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接着,本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中国从2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增长主要来源于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和种类边际并没有显著增长;(2)稳定的经济政策更有利于促进进出口贸易,有利于提高价格边际、数量边际、拓展边际;(3)稳定的经济政策有利于降低固定贸易成本和可变贸易成本,从而有利于提高价格边际、数量边际和拓展边际。最后,根据得到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提高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玲 陈乐一 李玉双
本文采用TVAR模型从非对称性视角实证分析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不确定性程度较低时,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粮食价格主要产生正向效应,而在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粮食价格会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即存在影响方向上的非一致性;(2)对于玉米、小麦和大豆价格,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的影响程度大于不确定性程度较低时的影响程度,而对于大米价格,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的影响程度小于不确定性程度较低时的影响程度,即存在影响程度上的非对称性;(3)在不确定性程度较高时,国际石油价格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较大,国际粮食价格对中国粮食价格的影响反而更小。本文对当前如何降低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对中国粮食价格冲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孙洪庆 邓瑛
当前中国股市暴涨暴跌从而偏离宏观经济发展方向的现象正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协整关系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股票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及投资之间完全没有协整关系,与消费支出之间有弱协整关系,与货币供应量之间有强协整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从而检验了近些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反经济周期现象和"政策市"现象。中国金融市场的这种反经济周期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缺陷:股票市场规模小、股市的投机色彩浓重、股市微观结构与宏观经济结构相背离。因此,深化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可以将一个包含了股市稳定的长期的低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新的名义锚。
关键词:
股票价格 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 协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强 司颖华
本文首先选取我国多个金融变量,利用动态因子模型提取其共同因子,并对这些因子基于总需求方程缩减式构建了我国金融状况指数(FCI)。接着,基于互谱分析,从频域角度测度了FCI与产出和价格的关联性。最后,以FCI作为转移变量,建立了包含FCI、产出和价格的因子扩展的logistic平滑转移向量自回归(FALSTVAR)模型,基于不同金融状况视角,分析了金融状况指数代表的金融市场对产出和价格影响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状况指数不仅与宏观经济具有相同的主周期,而且领先于产出和价格的变动;第二,在金融市场运行良好情形下,金融市场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而在金融市场状况恶化情形下,金融市...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项后军 于洋
通过使用MSMV(3)-AR(2)模型将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划分为三个区制,本文研究了不同区制封闭和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适用性、稳定性和具体形式,并据此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结果发现:1.区制2(1998M1-2004M6)和区制3(2004M7-2008M9)应分别选择封闭和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2.不同区制均执行不稳定的货币政策;3.与区制2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相比,区制3同时兼顾了汇率目标,但汇率因素的引入减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4.从货币政策(货币影响因素)的角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齐曲
本文通过比较欧美两种金融制度结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得出银行主导模式比市场主导模式对宏观经济稳定更有利的结论。不过 ,银行主导模式同样也不可避免金融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恶化危机。虽然欧盟金融市场的“脱媒”趋势增强 ,但仍以银行为主导 ,因此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监管体系对防范这些金融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同三 张延群 李军
回顾1993年初到1994年底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过程,人们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加强宏观调控的一年半中通货膨胀率还在不断攀升,甚至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物价上涨率的最高峰?除了目前已经讨论过的许多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各方面的原因之外,认真地总结和汲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司颖华 李淑云
本文首先基于贝叶斯时变VAR模型构建了中国金融市场状况指数(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缩写为FCI)来表征金融市场的整体状况。进而选取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缩写为EPU)指数来表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特征。最后,基于互谱分析和小波分析,在不同的周期上测度了美国EPU对中国具体的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状况的影响。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从短期波动来看,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动对中国股票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从中期波动来看,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动对中国整个金融市场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变动来看,美国经济政策的变动对中国金融市场没有显著的影响。因此,中国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上只需更好地发展和完善自身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便可使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降到最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冠群
利用我国1991年至2013年的关键宏观经济变量,构建了一个三区制自激励门限向量自回归模型(TRSETVAR),估计了一个产出方程、一个通货膨胀方程(Phillips曲线)、两个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为工具的宏观调控政策方程。结果显示,关键宏观经济变量对于不同大小、方向、类型冲击的响应程度和吸收速度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且这种非对称性特征依赖于经济所处的周期阶段。这一结果意味着宏观研究中传统线性模型的脉冲分析具有误导性,宏观调控的精确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将区制转换机制纳入结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宏观经济波动 非对称性 门限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宗新 林弘毅 李欣越
金融市场间流动性出现高协同运动是发生危机传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针对流动性动态联动效应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基于中国金融市场数据测算了2003-2018年间我国股市、债市流动性,并对Colacito等(2011)的混频数据抽样动态条件相关系数模型(DCC-MIDAS)进行了扩展,同时从金融周期视角出发,运用扩展后的模型考察了经济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区间内对于流动性波动率和相关性是否存在不同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单因子混频模型,引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多因子混频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我国股债两市相关性的动态变化;同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降低股债两市流动性的正相关性,但这一作用效果会在金融周期的拐点处转为加强两者的正相关性。本文不仅为讨论股债两市联动效应提供了流动性的新视角,也为金融市场风险监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祥云 廖佳
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笔者比较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东亚6种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危机前更多地表现出国别之间的差异性,没有表现出非对称性,而危机后更多地表现出一致性,且主要在人民币贬值和"小幅"升值时才保持显著的相关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点。这主要是由金融危机前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动和各经济体汇率政策目标变化所决定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许志伟 王文甫
"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加大,但针对该不确定性的宏观效应及其机制的探讨,学界并未展开。为此,本文从实证与理论两个角度研究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Max-share方法的结构向量自回归识别技术,本文发现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导致产出和物价水平显著下降,从而表现为负的需求冲击。随后,本文将政策不确定性引入新凯恩斯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定量分析显示:(1)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实证发现,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了产出和价格波动分别约10%和15%;(2)公众对政策的预期会显著增强不确定性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3)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期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以及劳动供给弹性变小(刘易斯拐点之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将不断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