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55)
- 2023(15587)
- 2022(13047)
- 2021(12056)
- 2020(9989)
- 2019(23167)
- 2018(22338)
- 2017(42958)
- 2016(23070)
- 2015(26163)
- 2014(26173)
- 2013(26332)
- 2012(25111)
- 2011(22981)
- 2010(23352)
- 2009(22030)
- 2008(21525)
- 2007(19373)
- 2006(17074)
- 2005(16079)
- 学科
- 济(107395)
- 经济(107296)
- 业(62915)
- 管理(61365)
- 企(48689)
- 企业(48689)
- 方法(43253)
- 数学(38477)
- 数学方法(38184)
- 中国(37552)
- 融(29861)
- 金融(29859)
- 农(29323)
- 银(28689)
- 银行(28659)
- 行(27774)
- 地方(26779)
- 财(26529)
- 制(23293)
- 业经(22608)
- 贸(22355)
- 贸易(22331)
- 易(21693)
- 学(20357)
- 农业(19772)
- 务(16413)
- 财务(16374)
- 财务管理(16335)
- 企业财务(15640)
- 环境(15129)
- 机构
- 大学(338709)
- 学院(338104)
- 济(151858)
- 经济(148854)
- 研究(126009)
- 管理(123399)
- 理学(104303)
- 中国(103066)
- 理学院(103031)
- 管理学(101466)
- 管理学院(100823)
- 科学(73644)
- 京(73277)
- 财(70436)
- 所(65239)
- 农(59968)
- 研究所(58822)
- 中心(58311)
- 财经(55360)
- 江(51346)
- 经(50335)
- 经济学(48974)
- 业大(47754)
- 北京(47484)
- 农业(46990)
- 院(44522)
- 范(44294)
- 经济学院(44192)
- 师范(43859)
- 州(41524)
- 基金
- 项目(215346)
- 科学(169502)
- 研究(157642)
- 基金(157307)
- 家(137468)
- 国家(136322)
- 科学基金(115399)
- 社会(102088)
- 社会科(97027)
- 社会科学(97001)
- 省(82316)
- 基金项目(81710)
- 自然(72152)
- 教育(71254)
- 自然科(70518)
- 自然科学(70496)
- 划(69943)
- 自然科学基金(69288)
- 资助(65611)
- 编号(62246)
- 成果(51671)
- 发(51620)
- 重点(49222)
- 部(48870)
- 创(44754)
- 课题(44143)
- 国家社会(43326)
- 创新(42079)
- 发展(41872)
- 教育部(41855)
- 期刊
- 济(171070)
- 经济(171070)
- 研究(108463)
- 中国(73498)
- 农(55841)
- 财(54067)
- 学报(52960)
- 融(49549)
- 金融(49549)
- 科学(49121)
- 管理(45739)
- 大学(39840)
- 学学(37537)
- 农业(37241)
- 教育(34417)
- 经济研究(28920)
- 财经(28766)
- 技术(27640)
- 业经(26713)
- 经(24847)
- 问题(22847)
- 贸(20699)
- 业(20598)
- 国际(18920)
- 世界(18075)
- 技术经济(17353)
- 理论(16601)
- 统计(16205)
- 商业(15581)
- 版(15197)
共检索到534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庆勇 冯立 岳磊磊
本文从股权市场、债券市场、借贷市场三个维度构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200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最高,但区域内差异也最明显;东北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最低,与东部地区的差异上升态势显著;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省际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呈持续收敛态势,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呈现先收敛、再发散、再收敛态势。因此,应根据区域发展所处阶段,实行差异化的金融政策,以提升各经济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逐步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距。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
本文根据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测算出2003~2016年中国省域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并基于核密度函数、扩展的Markov链和空间Markov链等方法对中国省域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分布动态及空间演化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渐增强态势,且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和空间非均衡特征;(2)不同时长内,四类水平俱乐部的相对位置依然保持较高的稳定性,虽然相邻俱乐部之间的流动性随着时长的增大而不断增强,但低水平地区跳出"低水平陷阱"较难,"高水平垄断"局面更难以瓦解;(3)考虑空间效应时,高水平邻居对本地的金融发展水平会产生积极的辐射带动效应。最后,本文对上述研究结论蕴含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解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查华超 裴平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成效卓著,却常因外界对中国金融市场化实际进程认识的不足,而导致国际社会长期曲解甚或无端指责中国金融体制。为此,本文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构建能够反映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特征的指标体系,修正并重测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并由此研判中国金融市场化真实水平。研究表明,自1978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呈逐年上升态势,中国金融市场化水平远非外界误解的那样低;相反,中国金融业也基本实现市场化。
关键词:
金融市场化 金融体制 逆市场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群哲
碳金融绿色发展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文章利用时序多指标模型对2014—2019年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部沿海、长江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碳金融涨幅较大,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涨幅较小,西南、东北及大西北地区涨幅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CDM项目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城市造林覆盖率对碳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业增加值则会抑制碳金融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金融市场 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群哲
碳金融绿色发展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文章利用时序多指标模型对2014—2019年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部沿海、长江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碳金融涨幅较大,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涨幅较小,西南、东北及大西北地区涨幅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CDM项目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城市造林覆盖率对碳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业增加值则会抑制碳金融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金融市场 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灵慧 徐紫腾 袁丰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探究创新发展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从创新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涵盖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环境4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评估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发展总体及分维度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等方法探究城市群创新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性、演化梯度性特征。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创新绩效逐年优化,但创新环境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核心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2)总体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从上游到中游到下游阶梯式递增特征;(3)总体创新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市群间的差异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文亮
生态农业发展的区域空间异质性对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分析其区域差异,对整体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论文从生态基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受水区11个省辖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指数,并利用极差分析、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对区域间与区域内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原因探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长期相对稳定的位置,从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水平差距缓慢收窄。(2)区域整体差异主要来自区域组间的差异,该差异受所在区位与经济水平影响较大。区域组内的地区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投入、农业生产方式、地方政策与执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3)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与城乡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致性的地区差异。基于分析结果,在政策倾斜、政策落实、科技、产业经营、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文亮
生态农业发展的区域空间异质性对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分析其区域差异,对整体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论文从生态基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受水区11个省辖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指数,并利用极差分析、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对区域间与区域内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原因探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长期相对稳定的位置,从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水平差距缓慢收窄。(2)区域整体差异主要来自区域组间的差异,该差异受所在区位与经济水平影响较大。区域组内的地区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投入、农业生产方式、地方政策与执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3)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与城乡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致性的地区差异。基于分析结果,在政策倾斜、政策落实、科技、产业经营、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俊 李晓羽 张宗益
本文利用1978-2003年的时序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与全国、城镇、农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实证探讨。研究表明:(1)我国金融发展与全国、农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显著;(2)我国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全国、农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这与我国金融发展滞后密切相关;(3)金融发展与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结果具有鲁棒性,金融发展显著且稳定地扩大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分配 缩小差距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春红 杨扬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反映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程度及金融体系压力状况的金融压力指数(FSI),通过FSI与GDP增长率的IRF脉冲响应函数图验证了来自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冲击在滞后5个季度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数据显示压力指数曾经历过两次巨大的波动并于2008年1月达到峰值100点,虽然指数近年来走势平缓,但现阶段又出现略微上升的态势。从各部门对金融压力贡献度看,银行、股票和外汇市场主导了大部分的压力变化,但债券、基金和保险市场的重要性也在最近几年开始凸显。
关键词:
金融压力指数 压力识别指数压力源 贡献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永涛 钱水土
长期以来,金融发展的度量问题往往被国内外学者所忽视。本文从省际层面对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问题进行研究,不但对全国及省际的金融发展指标进行了探讨,而且对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估算与比较,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私人信贷 政府干预 银行集中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稹 李泉
资产定价是金融体系通过价格信号调节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因此金融市场定价效率是中国当前发展直接融资的关键。金融市场定价效率无法直接观测,大量研究使用资产价格的异质性波动来进行衡量。本文基于非对称信息下的资产定价模型,将传统的异质性波动指标进行改进后应用于中国,并探索解决该方法在债券领域应用薄弱的问题。研究发现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整体的定价效率不高,且债券市场受刚性兑付等因素的影响定价效率相对更低,建议以“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促开放”为思路提高金融市场定价效率。
关键词:
金融市场 定价效率 异质性波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世辉
本文通过构建数字物流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分析我国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的区域异质性及收敛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增长且呈“自东向西”依次减弱趋势。从区域异质性分析来看,东部与西部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异质性最大,东部与中部异质性次之,中部与西部异质性最小。从收敛性分析来看,我国及三大地区数字物流发展水平收敛趋势逐步削弱,中部地区收敛系数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收敛影响系数最小。最后,本文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跨区域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芸 刘杨
从科技金融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出发,构建了包含科技财税与信贷、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资本市场、科技金融环境和科技金融产出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19个二级指标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2016年度数据为基础,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科技金融的整体发展水平很不均衡,很多地区科技金融各维度的发展水平也不均衡,科技金融环境的好坏对于科技金融发展的影响最大,科技金融产出相对投入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最后,根据测度结果和研究结论,从市场机制、金融体系、财税支持、金融工具等角度提出了5条具体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区域 科技金融 发展水平 测度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程翔 王曼怡 田昕 康萌萌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技术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区市研究影响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及其特性。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依旧存在,金融超前区和滞后区的极差明显,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在空间计量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业化水平在上述两个模型成为金融发展的反向制约因素,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政府规制水平在空间计量模型中是正向因素,但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双向变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