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8)
2023(10485)
2022(8221)
2021(7543)
2020(6222)
2019(13956)
2018(13460)
2017(25635)
2016(13558)
2015(15630)
2014(15426)
2013(15151)
2012(14052)
2011(12700)
2010(13007)
2009(12667)
2008(11742)
2007(10628)
2006(9752)
2005(9522)
作者
(37786)
(31267)
(31225)
(30090)
(20124)
(14932)
(14194)
(12309)
(11926)
(11175)
(10858)
(10534)
(10270)
(9967)
(9957)
(9896)
(9239)
(9178)
(9173)
(8470)
(8100)
(7638)
(7366)
(7166)
(7107)
(7077)
(6945)
(6741)
(6388)
(6237)
学科
(62211)
经济(62144)
(36483)
管理(35884)
中国(29094)
(28215)
企业(28215)
(27716)
金融(27716)
(25628)
银行(25617)
(24912)
方法(22963)
数学(20728)
数学方法(20613)
(18161)
(16898)
(15927)
(14698)
贸易(14676)
业经(14522)
(14400)
地方(13103)
农业(11885)
中国金融(11479)
(11068)
(9934)
(9703)
(9671)
财务(9638)
机构
大学(194244)
学院(191942)
(94442)
经济(92814)
研究(73136)
管理(69090)
中国(66746)
理学(57393)
理学院(56814)
管理学(56093)
管理学院(55736)
(44908)
(41895)
科学(37700)
(36022)
中心(35499)
财经(35194)
经济学(32406)
(32205)
研究所(32108)
经济学院(29206)
(29192)
(29138)
北京(27646)
财经大学(26344)
(25904)
(25253)
金融(24822)
(24628)
(23931)
基金
项目(118559)
科学(94653)
研究(90441)
基金(89308)
(77097)
国家(76492)
科学基金(65331)
社会(61498)
社会科(58584)
社会科学(58572)
基金项目(45147)
(42078)
教育(40308)
自然(38146)
自然科(37374)
自然科学(37366)
资助(37355)
自然科学基金(36764)
(36127)
编号(34892)
成果(29966)
(27996)
国家社会(27440)
重点(27096)
(26906)
中国(26131)
教育部(24722)
课题(24707)
(24702)
(24347)
期刊
(106013)
经济(106013)
研究(68927)
中国(43974)
(40669)
金融(40669)
(33910)
(28369)
管理(27845)
学报(26135)
科学(25684)
大学(20895)
学学(19344)
教育(19319)
财经(19074)
经济研究(18630)
农业(18161)
(16573)
技术(14857)
业经(14827)
(14671)
问题(14368)
国际(14143)
世界(12877)
(10360)
理论(10290)
技术经济(9416)
实践(8775)
(8775)
经济问题(8695)
共检索到321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年咏  张立娟  宋博  
2000年以来,学术界对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考察,逐步形成了包含类、专述类和专题类三类文献,聚焦于程度判断、推进次序、阶段沿革、演化特征、经济效应和动力机制等论题。这些考察的基本共识是: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经历了以1988年为转折年份的第一个高峰期和低谷期,其方面进程是参差的,资源配置效应是积极的但极为有限,且存在所有制差异;但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化的程度高低、次序安排、进程属性以及经济效应之有无、方向与强弱,仍存在较大分歧。后续探究应通过考察理论源流和加强中国金融改革史研究,完善指数构造,改进度量方式,将这一考察推向纵深,并着力裨补动力机制分析、国际时空方位探寻等学术阙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邦强  傅蕴英  张宗益  
本文从考查金融市场化这一中国经济转型期制度变迁的主要方面出发,在引入金融市场化指数的Ndikumana模型基础上,应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方法对金融市场化进程及其相关四个方面(金融中介市场化、政府行为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自由化、金融对外开放)与投资间的影响以及东中西部间差异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首先,中国金融市场化对投资存在显著影响;其次,在全国层面上,金融市场化对投资的影响大于其他四个方面,而且金融结构的不同对投资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其三,在地区层面上,东中西部的金融市场化进程对地区投资的影响显著,地区间总体的差异呈现西部和中部大于东部的趋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庄晓玖  
本文将金融自由化定义为利率自由化、信贷控制放松、进入壁垒降低、银行自治加强、银行产权多元化、证券市场改革、资本和经常帐户开放等七个方面的综合反映,通过对中国金融改革过程中上述七个方面的各项措施进行评估,采取主成份分析法进行数据综合,构建出了从1982年到2006年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本文认为中国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将完全自由化定义为100%,目前自由化程度已达到了71%。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查华超  裴平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成效卓著,却常因外界对中国金融市场化实际进程认识的不足,而导致国际社会长期曲解甚或无端指责中国金融体制。为此,本文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构建能够反映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特征的指标体系,修正并重测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并由此研判中国金融市场化真实水平。研究表明,自1978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呈逐年上升态势,中国金融市场化水平远非外界误解的那样低;相反,中国金融业也基本实现市场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茂  杨洋  刘大鹏  
文章在回顾度量金融市场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比二元法、多元均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应用的优缺点,从金融制度的角度,结合1978—2015年的衡量金融市场化进程的8个成分指标序列,采用标准转化的广义熵值法构造了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结果发现:熵值法克服了二值法、均值法的主观赋值的不稳定性及主成分分析法的度量要求。熵值法构造的指数更加趋于平稳增长,这与我国金融制度渐进式改革相吻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毅  申洪  
本文介绍了金融自由化的度量问题,回顾了已有文献中常用的度量方法,首次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做了度量及分析,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游家兴  陈淑敏  徐盼盼  
本文一方面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化与开放进程的沿革路径,构建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另一方面采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Malmquist指数,以此来衡量银行效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与银行效率的内在关联展开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化与开放政策的渐近推进和逐步深化,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其中受益良多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虽有所改善,但成效并不明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鄂志寰  
全球主要经济体从以往逐步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转向寻找空间推行宽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全球经济下行压力2019年,国际金融市场脱离低迷的实体经济基础,股市、债市均有良好表现。展望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取向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将为金融市场提供更加充裕的流动性支持,宽松货币将继续追逐优质金融资产,推动国际金融市场逆经济减速之风,呈流动性之水驱动的再度飞扬之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巴劲松  
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中国金融改革推进的关键性环节之一,也是影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金融体系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客观地把握利率市场化之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走向,包括外汇业务的市场走向、中国商业银行的变化趋势、证券市场的走向、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货币政策的走向,对于促进中国金融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陶礼明  
中国金融改革的成就与前瞻陶礼明一、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就众所周知,在改革以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经过十多年的改革,特别是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以来,中国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业在改革中稳步健康发展,在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晓求  许荣  
本文首先从世界各国金融体系演进的实证角度概括出“金融市场化”趋势并进行理论分析。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历程也明显表现出了这一趋势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其表现形式及动因。以金融市场化理论为基础 ,现代金融体系的演进方向是以资本市场为核心 ,并注重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的功能互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何英  刘义圣  
文章总结了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历程的基本经验,同时揭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实证分析结果看,能够反映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利率水平不足以反映金融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也不具有良好的传导效应;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却具备良好的传导效应,说明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还有待提高。最后,论文指出了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进路所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杰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寻租竞争———从政府进入角度的分析张杰一、集权经济体制背景下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特质政府直接进入金融资源配置过程,这是集权经济体制背景下金融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业已进行的分权让利改革在改变政府进入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只不过是转换了进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磊  
2005年9月16至17日,第五届中国金融论坛在海口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与会的两百余名代表分别来自金融主管与监管机构、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以及国内30多所高校及国外一些专家学者。现对会议讨论的内容简要综述如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景学成  谭雅玲  
人们所期望的世界经济复苏在2004年表现明显。然而,2004年国际金融市场却是在忧虑与调整中度过。全年焦点问题首先集中在地缘政治上,突出表现为国家与地区利益冲突扩大和矛盾激化,进而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前景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