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3)
- 2023(10039)
- 2022(7833)
- 2021(7103)
- 2020(5708)
- 2019(13005)
- 2018(12304)
- 2017(23871)
- 2016(12313)
- 2015(14149)
- 2014(13816)
- 2013(13649)
- 2012(12450)
- 2011(11239)
- 2010(11307)
- 2009(10992)
- 2008(9914)
- 2007(8824)
- 2006(7977)
- 2005(7716)
- 学科
- 济(59322)
- 经济(59268)
- 业(33385)
- 管理(31875)
- 中国(27664)
- 融(27215)
- 金融(27215)
- 企(25468)
- 企业(25468)
- 银(24468)
- 银行(24463)
- 行(23820)
- 方法(23167)
- 数学(21281)
- 数学方法(21203)
- 农(16499)
- 制(14846)
- 财(14423)
- 贸(13966)
- 贸易(13947)
- 易(13702)
- 业经(13490)
- 地方(12234)
- 中国金融(11440)
- 农业(10940)
- 体(9987)
- 发(9248)
- 务(9028)
- 财务(9001)
- 财务管理(8990)
- 机构
- 大学(177433)
- 学院(175855)
- 济(90017)
- 经济(88651)
- 研究(66234)
- 管理(64497)
- 中国(60956)
- 理学(54480)
- 理学院(53942)
- 管理学(53303)
- 管理学院(52990)
- 财(40971)
- 京(37658)
- 科学(33712)
- 财经(32968)
- 所(32123)
- 中心(31760)
- 经济学(31502)
- 经(30329)
- 研究所(28906)
- 经济学院(28516)
- 农(25687)
- 财经大学(24876)
- 北京(24609)
- 融(24493)
- 江(24358)
- 金融(24080)
- 院(23374)
- 银(21745)
- 银行(20964)
- 基金
- 项目(112435)
- 科学(90591)
- 基金(86031)
- 研究(84970)
- 家(74122)
- 国家(73593)
- 科学基金(63461)
- 社会(59205)
- 社会科(56547)
- 社会科学(56535)
- 基金项目(43868)
- 省(39602)
- 教育(37330)
- 自然(37015)
- 自然科(36288)
- 自然科学(36281)
- 自然科学基金(35702)
- 资助(35536)
- 划(33823)
- 编号(31943)
- 国家社会(26901)
- 部(26664)
- 成果(26396)
- 发(25795)
- 重点(25624)
- 中国(25247)
- 教育部(23685)
- 创(23664)
- 性(22520)
- 人文(22454)
共检索到282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查华超 裴平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成效卓著,却常因外界对中国金融市场化实际进程认识的不足,而导致国际社会长期曲解甚或无端指责中国金融体制。为此,本文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构建能够反映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特征的指标体系,修正并重测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并由此研判中国金融市场化真实水平。研究表明,自1978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呈逐年上升态势,中国金融市场化水平远非外界误解的那样低;相反,中国金融业也基本实现市场化。
关键词:
金融市场化 金融体制 逆市场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庄晓玖
本文将金融自由化定义为利率自由化、信贷控制放松、进入壁垒降低、银行自治加强、银行产权多元化、证券市场改革、资本和经常帐户开放等七个方面的综合反映,通过对中国金融改革过程中上述七个方面的各项措施进行评估,采取主成份分析法进行数据综合,构建出了从1982年到2006年的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本文认为中国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将完全自由化定义为100%,目前自由化程度已达到了71%。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主成份分析 指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邦强 傅蕴英 张宗益
本文从考查金融市场化这一中国经济转型期制度变迁的主要方面出发,在引入金融市场化指数的Ndikumana模型基础上,应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方法对金融市场化进程及其相关四个方面(金融中介市场化、政府行为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自由化、金融对外开放)与投资间的影响以及东中西部间差异进行了研究。结论认为:首先,中国金融市场化对投资存在显著影响;其次,在全国层面上,金融市场化对投资的影响大于其他四个方面,而且金融结构的不同对投资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其三,在地区层面上,东中西部的金融市场化进程对地区投资的影响显著,地区间总体的差异呈现西部和中部大于东部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茂 杨洋 刘大鹏
文章在回顾度量金融市场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比二元法、多元均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应用的优缺点,从金融制度的角度,结合1978—2015年的衡量金融市场化进程的8个成分指标序列,采用标准转化的广义熵值法构造了中国金融市场化指数。结果发现:熵值法克服了二值法、均值法的主观赋值的不稳定性及主成分分析法的度量要求。熵值法构造的指数更加趋于平稳增长,这与我国金融制度渐进式改革相吻合。
关键词:
金融市场化 熵值法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年咏 张立娟 宋博
2000年以来,学术界对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考察,逐步形成了包含类、专述类和专题类三类文献,聚焦于程度判断、推进次序、阶段沿革、演化特征、经济效应和动力机制等论题。这些考察的基本共识是: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经历了以1988年为转折年份的第一个高峰期和低谷期,其方面进程是参差的,资源配置效应是积极的但极为有限,且存在所有制差异;但对于中国金融市场化的程度高低、次序安排、进程属性以及经济效应之有无、方向与强弱,仍存在较大分歧。后续探究应通过考察理论源流和加强中国金融改革史研究,完善指数构造,改进度量方式,将这一考察推向纵深,并着力裨补动力机制分析、国际时空方位探寻等学术阙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毅 申洪
本文介绍了金融自由化的度量问题,回顾了已有文献中常用的度量方法,首次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一指标体系对我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做了度量及分析,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晓求 许荣
本文首先从世界各国金融体系演进的实证角度概括出“金融市场化”趋势并进行理论分析。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历程也明显表现出了这一趋势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其表现形式及动因。以金融市场化理论为基础 ,现代金融体系的演进方向是以资本市场为核心 ,并注重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的功能互补。
关键词:
金融市场化 银证合作 资本市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庆勇 冯立 岳磊磊
本文从股权市场、债券市场、借贷市场三个维度构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200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最高,但区域内差异也最明显;东北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最低,与东部地区的差异上升态势显著;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省际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呈持续收敛态势,而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呈现先收敛、再发散、再收敛态势。因此,应根据区域发展所处阶段,实行差异化的金融政策,以提升各经济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逐步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金清 管华雨 刘庆富
本文在对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测度模型;借助于新模型,对我国入世后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研究表明:与承诺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相比,作为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主要内容的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排名都比较靠后,但二者承诺水平的测度值与高水平国家或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这说明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程度还不高;而且与高水平国家或地区不同的是,我国对市场准入的承诺与对国民待遇的承诺相比,还很不均衡。
关键词:
市场准入 国民待遇 承诺水平 测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杰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与金融寻租竞争———从政府进入角度的分析张杰一、集权经济体制背景下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特质政府直接进入金融资源配置过程,这是集权经济体制背景下金融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业已进行的分权让利改革在改变政府进入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只不过是转换了进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业安 赵坚毅
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造出我国金融市场化指数,很好地刻画了金融市场改革过程的波动。同时,利用中国的现有数据检验了标准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没有发现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支持国内现有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这是没有考虑市场化过程的结构。在现有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金融市场化指数重新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市场化过程明显影响经济增长。特别是如果同时考虑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化过程,那么金融市场化指数能够一定程度上正向影响经济增长,但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相反的。这说明主要是市场化过程影响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市场化指数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游家兴 陈淑敏 徐盼盼
本文一方面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化与开放进程的沿革路径,构建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另一方面采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Malmquist指数,以此来衡量银行效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与银行效率的内在关联展开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化与开放政策的渐近推进和逐步深化,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其中受益良多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虽有所改善,但成效并不明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春红 杨扬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反映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程度及金融体系压力状况的金融压力指数(FSI),通过FSI与GDP增长率的IRF脉冲响应函数图验证了来自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冲击在滞后5个季度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数据显示压力指数曾经历过两次巨大的波动并于2008年1月达到峰值100点,虽然指数近年来走势平缓,但现阶段又出现略微上升的态势。从各部门对金融压力贡献度看,银行、股票和外汇市场主导了大部分的压力变化,但债券、基金和保险市场的重要性也在最近几年开始凸显。
关键词:
金融压力指数 压力识别指数压力源 贡献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隋建利 杨庆伟
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愈发显著。文章运用DCC-GARCH模型,刻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效应,基于Granger-Geweke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构建动态因果网络,在极端风险事件冲击下测度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并追溯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来源。结果表明:(1)在极端风险事件时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联动效应显著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动态条件相关系数的概率分布曲线,呈现分布区间扩张、分布中心右移以及峰度迅速下降的态势。(2)在极端风险事件的冲击下,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增强,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的交互冲击具有非对称性,中国金融市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十分有限。(3)追溯中国金融市场的外部风险来源可知,能源、贵金属以及工业金属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强度高于其他商品,中国股票市场与汇率市场承受的外部冲击较强。文章为中国防范国际金融风险传染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崇正
中国目前的金融市场证券化程度是很低的 ,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发展远远不相适应。中国的资本形成的一个严重不足 (缺陷 )在于直接融资薄弱 ,即金融资产证券化程度很低 ,这正是导致我国长期以来企业资金普遍短缺和国有企业间接融资比率大、成本高、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所在。
关键词:
中国 金融市场 证券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