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82)
2023(7017)
2022(5602)
2021(5297)
2020(4479)
2019(10094)
2018(9496)
2017(17622)
2016(8791)
2015(10188)
2014(9679)
2013(9823)
2012(9188)
2011(8479)
2010(8408)
2009(8263)
2008(7310)
2007(6094)
2006(5481)
2005(5233)
作者
(23156)
(19176)
(18945)
(18358)
(12201)
(9049)
(8668)
(7536)
(7331)
(6726)
(6557)
(6318)
(6222)
(6080)
(6037)
(5870)
(5628)
(5532)
(5520)
(4923)
(4828)
(4534)
(4374)
(4355)
(4331)
(4253)
(4095)
(3888)
(3823)
(3805)
学科
(41526)
经济(41491)
(25661)
金融(25661)
(22825)
银行(22825)
(22659)
中国(22354)
(22286)
管理(21802)
(17540)
企业(17540)
方法(16861)
数学(15828)
数学方法(15787)
(12398)
贸易(12384)
(12279)
(11361)
中国金融(11231)
(11209)
(9836)
地方(8531)
业经(8340)
关系(7214)
(7131)
(7112)
财务(7098)
财务管理(7089)
企业财务(6820)
机构
大学(125617)
学院(122604)
(67623)
经济(66710)
研究(48721)
中国(47050)
管理(43949)
理学(37147)
理学院(36773)
管理学(36465)
管理学院(36242)
(30005)
(26679)
经济学(24365)
财经(24224)
中心(23604)
科学(23244)
(23090)
(22420)
经济学院(22113)
研究所(20931)
(19800)
金融(19488)
财经大学(18451)
北京(17899)
(17831)
(17356)
银行(17217)
人民(16288)
(16061)
基金
项目(78806)
科学(63478)
基金(61148)
研究(61121)
(52584)
国家(52207)
科学基金(44515)
社会(43040)
社会科(41228)
社会科学(41223)
基金项目(30776)
教育(26653)
(25835)
资助(25603)
自然(24770)
自然科(24253)
自然科学(24248)
自然科学基金(23893)
(22827)
编号(22677)
中国(20224)
国家社会(20101)
(19666)
成果(19321)
(18118)
重点(18091)
教育部(17700)
(17014)
(16608)
社科(16582)
期刊
(67987)
经济(67987)
研究(44106)
(31135)
金融(31135)
中国(25746)
(21679)
管理(16767)
科学(15301)
学报(14509)
(14335)
经济研究(13130)
财经(12948)
大学(12119)
国际(12054)
(11946)
学学(11389)
(11272)
世界(9976)
教育(9559)
问题(9324)
农业(9268)
技术(8319)
业经(7808)
理论(6205)
技术经济(5890)
(5769)
统计(5497)
(5430)
贸易(5430)
共检索到200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北京国际金融论坛课题组  王元龙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德旭  
金融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的一种趋势和潮流。金融对外开放包括金融业务开放化、金融市场开放化的货币国际化这样三个方面。在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金融的对外开放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并且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转轨的必然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狄卫平  
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十七年□中国人民银行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副司长狄卫平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十七年如同金融体制改革一样,中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也基本上是从1979年开始。经过17年的金融业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已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6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景学成  
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新篇章景学成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金融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首先,金融组织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中央银行职能不断强化。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在内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蔡小于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蔡小于作者认为,90年代末期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洲地区转移,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都使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成为必然。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应具备的条件有:必须完善必备的宏、微观基本条件;具备平等的竞争环境。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瑛  周俊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逆全球化现象。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从经济学逻辑上适应了国际分工优势的变化,提出了经济全球化的新动能和新的贸易利得,对贸易保护主义进行了驳斥,提出了构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新思路和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选择等新理念;从实践来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化提供了新动能,亚投行建设完善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自贸区建设为全球化提供了制度创新,能够有效应对当前的逆全球化挑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爱军  
2006年12月26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与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与开放战略再探索”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小礼堂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市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的80余位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如何提升中国开放战略、优化开放政策等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讨。为反映本次研讨会的精彩内容,本刊特将与会专家的发言要点整理并予以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阎维博  
信用评级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实际上伴随着金融全球化浪潮中美国评级机构的全球扩张。过往欧盟基于打造国际金融市场的考虑而疏于信用评级监管,最终遭受严重损失,使其在金融危机后选择较美国更为严格的监管框架,并致力于改革准入制度以吸引更多竞争者,促进信用评级市场竞争,削弱美国评级机构的市场影响力。随着金融全球化与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持续推进,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主动开放需求与被动开放压力同时存在,在现阶段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过程中已不断暴露缺陷的信用评级监管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亟需完善以准入制度为核心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一方面,应当在仍处割裂状态的债券市场中统筹评级机构准入规则设计,建立以评级质量为核心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并推动国际监管合作,提升本土评级机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需控制评级机构风险揭示者角色附着的特殊影响力,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加剧背景下的主权信用评级风险,合理汲取境外监管经验,规范发展主动评级业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启泉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40年中,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崛起。本文将中国对外开放40年分为启动对外开放、深化对外开放、适应规则对外开放和崛起大国对外开放四个阶段,用数据和事实刻画了对外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贸易大国和资本流动大国的形成过程,指出中国已进入崛起大国对外开放模式再造阶段。但中国崛起后对外开放模式再造仍面临着一定的国内挑战和巨大的外部压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相文  向鹏飞  
2013年9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以下统一简称"负面清单"),标志着中国创新对外开放模式、探索负面清单管理的重要开始。该负面清单以现行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1年修订版)》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等法规为基础,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编制,针对包括农业、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在内的18个行业门类列出了190余条外商投资管理措施。至此,负面清单作为新型外资管理模式在中国开始了试点运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隆国强  
过去20多年,我国对外开放取得全球注目的成效,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成为全球化进程中少有的几个“赢家”。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如何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的对外开放战略,是决定中国能否在新世纪真正实现中兴的重大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海闻  
关于对外开放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发展经济学里有很多成熟的理论,包括资金、市场、技术、就业等方面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我主要想谈一下过去三十年对外开放对我们这样一个转型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开放给我们的发展带来的特殊挑战。我要特别强调中国的特殊情况,探讨发展经济学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项本武  
30年来,中国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奖出限入的贸易战略、奖入限出的资本战略、追求外汇储备偏好为主要特征所构成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到了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其调整方向为,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未来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将对外直接投资作为未来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