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5)
- 2023(10609)
- 2022(8730)
- 2021(8233)
- 2020(6893)
- 2019(16198)
- 2018(15657)
- 2017(30394)
- 2016(15768)
- 2015(18048)
- 2014(17662)
- 2013(17554)
- 2012(16105)
- 2011(14610)
- 2010(14949)
- 2009(14181)
- 2008(12912)
- 2007(11014)
- 2006(9849)
- 2005(9001)
- 学科
- 济(74829)
- 经济(74768)
- 管理(38689)
- 业(38509)
- 方法(34466)
- 数学(32340)
- 数学方法(31815)
- 中国(30025)
- 企(29761)
- 企业(29761)
- 融(26608)
- 金融(26608)
- 银(24288)
- 银行(24278)
- 行(23591)
- 农(16915)
- 地方(16652)
- 财(16596)
- 贸(15298)
- 贸易(15282)
- 易(14951)
- 制(14772)
- 业经(13337)
- 学(13063)
- 农业(11702)
- 中国金融(11345)
- 理论(10341)
- 环境(10139)
- 务(10036)
- 财务(9998)
- 机构
- 大学(221727)
- 学院(221017)
- 济(103544)
- 经济(101635)
- 管理(82745)
- 研究(80819)
- 理学(71183)
- 理学院(70377)
- 中国(70051)
- 管理学(68909)
- 管理学院(68527)
- 京(47690)
- 科学(46448)
- 财(45699)
- 所(39679)
- 中心(38075)
- 财经(36979)
- 研究所(36279)
- 经济学(34836)
- 经(33967)
- 农(32121)
- 经济学院(31558)
- 北京(30847)
- 江(30256)
- 院(29657)
- 业大(28544)
- 财经大学(27886)
- 范(27552)
- 师范(27313)
- 州(25066)
- 基金
- 项目(149450)
- 科学(119641)
- 基金(112941)
- 研究(106961)
- 家(99072)
- 国家(98420)
- 科学基金(84810)
- 社会(71637)
- 社会科(68448)
- 社会科学(68434)
- 基金项目(58490)
- 省(54346)
- 自然(54202)
- 自然科(53090)
- 自然科学(53083)
- 自然科学基金(52125)
- 教育(48347)
- 资助(48020)
- 划(47152)
- 编号(40310)
- 重点(34540)
- 部(34137)
- 发(32913)
- 成果(32047)
- 国家社会(31531)
- 创(30878)
- 中国(29672)
- 教育部(29600)
- 创新(29190)
- 科研(28752)
- 期刊
- 济(104831)
- 经济(104831)
- 研究(71279)
- 中国(42177)
- 融(35056)
- 金融(35056)
- 财(33047)
- 科学(31302)
- 学报(30404)
- 管理(30372)
- 农(28042)
- 大学(23825)
- 学学(22765)
- 经济研究(19477)
- 农业(18591)
- 财经(18559)
- 技术(18349)
- 教育(17526)
- 经(16129)
- 问题(15210)
- 业经(14056)
- 统计(13997)
- 贸(13102)
- 国际(12325)
- 策(12304)
- 世界(12190)
- 业(11324)
- 决策(11252)
- 技术经济(11219)
- 资源(10392)
共检索到335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樊寒雪 赵作权
优化金融城市布局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目前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金融城市的目标,并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将金融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本文基于城市经济学中Zipf法则和Gibrat法则,利用1997-2010年我国地级市金融业就业数据,对我国金融城市的规模分布演化规律和增长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城市的规模分布偏向中小城市,不符合Zipf法则;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城市体系的变化接近平行增长,总体表现为随机过程;但是规模较大的金融城市增长略微偏快,体现了规模经济的作用。本文建议充分发挥大的金融城市或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纪全 张晓燕 刘全胜
金融资源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保险费、证券市场筹资额、实际利用外资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资源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地区金融资源严重不平衡等。本文以1990-2004年的相应数据,分析了我国金融资源的特点,并对金融资源、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检验,以进一步明确它们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金融资源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丁从明 梁甄桥 常乐
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本文研究了省域内部的城市经济规模分布及其背后的资源配置方式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双轨制资源配置机制下,省内的资源集聚可能并非源于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而是"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机制使然。省内的中心城市越是"一股独大",省域资源配置效率越低,进而也就越不利于全省整体的经济增长;与之相对应,源于规模经济下的资源集聚将改善省内各城市间的经济规模不平衡对全省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本文为理解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区域发展差距提供了有益的见解。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城市规模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志强 孙刚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近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鉴于已有的经验研究中在金融发展指标选择和经验分析方法选取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采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从中国金融总体发展的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效率变化3个方面,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重新检验。我们的经验结果显示,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波 妥燕方
以2004—2019年我国368个城市为样本,从经济增长目标压力视角研究了政府主导对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将导致城市规模呈集中式分布,政府主导强化了城市规模增长的“马太效应”。经济增长压力将促使内陆与外围城市人口集中,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好、房价低、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将受到经济增长压力的显著影响,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过度集中与同质化就业结构调整是人口加速集中分布的主要机制,市场化将削弱经济增长压力两极化人口空间布局效应。基于此,从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等角度提出从城市竞争向协调发展转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目标 增长压力 城市规模空间分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斌栋 王言言 张志强 李琬
鉴于以往研究较少关注城市规模分布形态的规模差异性和城市规模分布演化与城市增长模式之间的关联,论文基于1953—2010年中国6次人口普查数据,选择了全部城市(包含地级市市区和县级市)和地级市(地级市市区)2种样本组,对中国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的形态特征、演变趋势及其与Gibrat定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主体符合Zipf定律的线性分布,但两端即小城市和超大城市因规模不足而偏离线性分布,这一现象也得到全球各国证据的支持;从演化角度来看,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在早期逐渐分散化并偏离Zipf定律,但从2000年开始转而向符合Zipf定律的方向回归,其中大城市率先在1990年就开始了转向,与这一阶段城市人口随机增长表现出耦合性,从而验证了Zipf定律和Gibrat定律的逻辑一致性。该发现对于促进中国城市规模分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苗洪亮
文章基于1990年至2011年中国地级市市辖区人口的数据,通过城市规模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城市规模恩格尔曲线、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总结了近20年来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演进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此外,文章还对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布进行了帕累托定律和Zipf定律的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地级市城市规模分布符合帕累托定律,但不符合Zipf定律。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帕累托定律 Zipf定律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晓华 吕铁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批高增长行业的推动。不同时期工业高增长行业分布不同。高增长行业具有"成群"增长的特征。近年来,高增长行业数量有较大增加,同时其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有所提高。我国带动经济增长的部门向装备工业、重化工业转型的趋势明显,高增长行业的带动力在提高。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增长速度并不一定慢于服务业,在很多时间段内,制造业呈现出比服务业快许多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
工业 高增长 重化工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勋 方晋 赵珍
本文运用我国省区1999至2008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金融规模、银行集中度、直接融资比例以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以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我们发现,目前金融规模扩张不利于经济增长,而改善金融结构,降低银行集中度,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在银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会增加银行业内部的竞争,促进经济增长。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我们还发现,改善我国所有制结构有利于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金融规模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金融市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勋 赵珍
文章运用我国省区1990-2004年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金融规模、银行集中度、直接融资比例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通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发现目前金融规模扩张不利于经济增长,而改善金融结构、降低银行集中度以及提高中小金融机构在银行业中所占比重则会增加银行业竞争、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规模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三庚 宋毅成
在关注金融空间分布和区域要素差异条件下,如何保证地区最优增长等一系列新的现实问题凸显。因而,研究金融市场的地区空间分布、金融资源的区域差异、宏观政策的非对称性和要素空间流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成为金融学研究的重点并逐渐形成新的热点研究领域——区域金融。该理论可为深化我国金融改革,健全金融市场结构提供理论基石,因此本文试图将区域金融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梳理,通过总结区域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和形成的脉络,进而为我国金融改革提供重大启示。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空间分布 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阳 姜承昊
文章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金融机构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不同金融机构的实体中介规模(量)与中介质量(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全国样本显示整体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中介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沿海地区显示整体金融机构的中介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而城市商业银行则相反;内陆地区显示整体金融机构的中介质量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体中介规模对经济增长有促进影响。该结果反映中国不同金融机构的中介(量与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问题,可为不同金融机构在制定以金融中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上提供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阳 姜承昊
文章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金融机构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不同金融机构的实体中介规模(量)与中介质量(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全国样本显示整体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中介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沿海地区显示整体金融机构的中介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而城市商业银行则相反;内陆地区显示整体金融机构的中介质量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实体中介规模对经济增长有促进影响。该结果反映中国不同金融机构的中介(量与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问题,可为不同金融机构在制定以金融中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上提供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德利 王岩 陈轶 许静
基于分形理论,从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和经济规模三个层面构建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的合理评价模型,探索中国19个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特征及合理性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中国19个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以规模集中型居多,城镇规模分布的不均衡状态将会持续;(2)东部沿海城市群大部分处于城镇规模分布高合理阶段或高合理与中等合理的交互波动阶段;中西部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合理性指数变化较大,部分城市群进入城镇规模分布高合理发展阶段;(3)中国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可划分为规模分布趋优型、规模分布波动型、规模分布趋劣型三种类型;(4)城市群城镇规模分布合理性演变轨迹可划分为不合理阶段、低合理阶段、中等合理阶段以及高合理阶段四个过程。
关键词:
规模分布 合理性 演变规律 城市群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同斌 马丽园 高铁梅
通过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长质量的差异进行静态、动态等多重分解研究,全面分析两类工业企业的增长质量差异及其变动特征。结果显示,由于公有制企业的制度优势以及政策的"所有制偏好",公有制工业企业的增长质量高于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与要素投入的特征相比,要素回报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两类企业增长质量差异中的作用更为重要。此外,两类工业企业增长质量的差距逐渐缩小,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工业企业增长质量协同提升的格局逐渐形成。
关键词:
工业企业 增长质量 静态OB 动态JM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