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7)
- 2023(9923)
- 2022(8105)
- 2021(7470)
- 2020(6387)
- 2019(14853)
- 2018(14020)
- 2017(27062)
- 2016(14220)
- 2015(16462)
- 2014(15793)
- 2013(16116)
- 2012(15372)
- 2011(14142)
- 2010(14049)
- 2009(13667)
- 2008(12483)
- 2007(10931)
- 2006(9724)
- 2005(8962)
- 学科
- 济(68809)
- 经济(68739)
- 业(39068)
- 管理(38508)
- 方法(35556)
- 数学(32855)
- 数学方法(32562)
- 企(31474)
- 企业(31474)
- 融(27389)
- 金融(27389)
- 中国(26434)
- 银(24408)
- 银行(24379)
- 行(23657)
- 财(18433)
- 农(15236)
- 贸(15217)
- 贸易(15203)
- 制(15132)
- 易(14914)
- 业经(12324)
- 学(12313)
- 地方(12044)
- 务(11916)
- 财务(11889)
- 财务管理(11861)
- 企业财务(11462)
- 中国金融(11405)
- 农业(10562)
- 机构
- 大学(211933)
- 学院(206686)
- 济(100035)
- 经济(98414)
- 研究(77813)
- 管理(76798)
- 中国(68407)
- 理学(66022)
- 理学院(65346)
- 管理学(64330)
- 管理学院(63989)
- 财(45509)
- 京(45492)
- 科学(44210)
- 所(39428)
- 财经(36938)
- 中心(36797)
- 农(36030)
- 研究所(35963)
- 经济学(34440)
- 经(33940)
- 经济学院(31251)
- 北京(29505)
- 业大(29437)
- 农业(28802)
- 江(28598)
- 财经大学(28029)
- 院(27922)
- 融(25645)
- 金融(25208)
- 基金
- 项目(137765)
- 科学(109380)
- 基金(105246)
- 研究(96725)
- 家(93342)
- 国家(92699)
- 科学基金(78638)
- 社会(65425)
- 社会科(62503)
- 社会科学(62490)
- 基金项目(53250)
- 自然(50125)
- 自然科(49067)
- 自然科学(49051)
- 省(48945)
- 自然科学基金(48261)
- 资助(46300)
- 教育(43504)
- 划(43212)
- 编号(34934)
- 部(32729)
- 重点(31771)
- 发(29783)
- 国家社会(29392)
- 成果(29136)
- 创(28590)
- 教育部(28287)
- 中国(28256)
- 科研(27085)
- 创新(27028)
共检索到3200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太辉 黄海晶
本文在国内外金融周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中国金融周期的实证方法。根据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制度特征和发展实践,选择广义信贷、广义信贷/GDP以及房地产价格作为金融周期的构建指标以及具体的代理指标,在实证方法上对识别周期的转折点法和带通滤波法的参数设置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了中国金融周期实证研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1998年一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的数据,对中国的金融周期进行了实证分析和交叉检验。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短周期与国家金融调控政策导向高度吻合,与经济短周期峰谷交错。金融中周期的持续时间和波动幅度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反映出中国主动的金融调控政策在调控经济周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降低了中国金融体系的中长期波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创 徐曼
充分了解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作用规律,不仅对于新时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避免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成为科学制定金融监管措施与宏观调控政策、有效维护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双重稳定的突破口。文章在选取利率、汇率、货币供给、社会融资规模和资产价格等多维金融指标构建金融形势指数并测度中国金融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基于广义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的动态溢出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互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宏观金融与经济波动之间的交互影响受到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经济金融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市场发展及金融工具创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波动对经济波动具有十分显著的冲击影响,而经济波动对金融波动的影响作用则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金融体系"脱实向虚"的现象值得警惕。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动态溢出指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冯心悦 田拓
本文通过构建综合性的金融周期指数,对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周期、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在经济周期中的不同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不仅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而且对经济周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与传统的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相比,金融周期变化不仅成为货币周期、信贷周期、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键驱动因素,而且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不仅使得"金融-实体经济"内生关联的命题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也为后续同时关注金融和实体经济稳定的政策实践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货币周期 信贷周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璐 王晋斌 厉妍彤 温兴春
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的加大,全球金融周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金融周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包含全球银行系统和国际债券市场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全球不确定性、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和全球资本流动三方面的全球金融周期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金融周期衰退对中国宏观经济有负向影响,该影响在中国金融周期衰退期更强,在中国宏观审慎政策严格时则较弱。其次,本文使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全球恐慌指数VIX、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共同因子MAR、全球资本流动共同因子CF1三种全球金融周期在中国金融周期不同区制下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在更换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和宏观审慎政策变量、使用其他宏观计量方法、使用微观数据及微观计量方法等稳健性检验下该结论均成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柳 李力 韩梦瑶
本文选取1993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对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中国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实证结果和信贷数据分析还揭示当前我国已出现信贷过速扩张,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风险凸显,外币信贷风险突出,这要求监管机构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强化人民币信贷管控的同时更要重视外汇信贷监控。
关键词: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信贷风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运用恒常条件相关(CCC)和动态条件相关估计方法(DCC),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从1999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高,金融经济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的动态关联程度持续上升。金融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的引导效果进一步强化,金融经济周期在中国表现愈加明显。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平抑经济波动时,不能仅以真实经济指标作为参考,还应参考金融经济指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曼 邓创
本文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动态金融形势指数测度中国金融周期,基于小波变换方法,探究了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以及不同频率波动成分的叠加机理,并采用频域连通性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频带下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由不同频率的波动成分叠加而成,其中,主周期表现为3~4年的中周期波动成分,高频短周期波动仅在各金融子市场波动的共同驱动下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低频长周期波动主要源自信贷、汇率和房地产市场波动;金融周期波动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较高的冲击影响,且主要表现为中短期效应。相比之下,经济周期波动对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水平明显较低。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叠加机理 频域连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璐
文章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因子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三支中国金融周期指数,测度1998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金融周期波动情形,并通过广义矩估计法探究中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三支中国金融周期指数当期值对经济周期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谱分析及交叉谱分析对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关系作探究,发现中国金融周期整体存在7.36个季度的周期波动,经济周期存在13.5个季度的周期波动,并且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以提前1.15个季度对经济周期进行有效预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颜昌华 刘尧成
本文应用异方差时变参数模型(SV-TVP-VAR)分析中国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冲击的动态影响机制。主要结论包括如下三点:首先,在2009年后中国金融周期自身呈现出明显的顺周期性,虚假繁荣背后的资产泡沫问题不容小觑;其次,2015年以后中国经济周期进入"未完成的衰退"阶段,金融周期下行冲击对GDP的长期影响显著为负;最后,基于央行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周期冲击对CPI的长期影响不明显。文末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岑丽君 黄新克
本文利用1979-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和HP滤波的GDP与信贷数据,运用相关系数、共同周期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了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周期和实体经济周期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和协同关系,短期内GDP周期波动是信贷周期的格兰杰原因,而在长期信贷周期波动是实体经济周期的格兰杰原因,信贷规模变化有助于预测未来实际产出波动。因此,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设计需要重视金融要素与实体经济的耦合发展。
关键词:
金融周期 实体经济周期 相关性 协同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波 卢露
本文在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2001-2012年期间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行测度的基础上,使用信号提取法来实证考察我国逆周期缓冲资本调整指标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在μ+σ的高危临界值标准下,2002Q1、2003Q2、2005Q1和2009Q1是我国金融体系较为脆弱的时期。GDP缺口和贷款损失准备金率分别是我国逆周期缓冲资本积累阶段和释放阶段较为合适的调整指标,而巴塞尔协议Ⅲ所建议的信贷/GDP缺口在整个阶段未能对缓冲资本的调整发出及时可靠的信号。无论是在积累阶段还是释放阶段,逆周期缓冲资本政策的制定都不能过于依赖单一调整指标发出的信号,稳妥的政策决策还需关注其他维度的信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李昊然
如何准确测度中国的金融周期并构建中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意义重大,这是因为金融稳定对社会经济影响日益深远。但由于我国金融环境的特殊性,传统的金融周期特征研究并不适用于我国,本文根据我国金融风险的短周期性特征,试图提取金融周期的短周期和中周期特征。采用UCTSM模型及相移方法,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和卡尔曼滤波估计,以GDP、信贷、信贷/GDP、股市和房地产五个宏观金融变量作为衡量金融周期的指标,对中国金融周期的长度、幅度、领先滞后程度进行计量。我们还选取了几个典型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以刻画中国金融周期的典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都同时存在短周期与中周期;金融周期长于经济周期这一理论在短周期范畴内成立,而在中周期范畴内并不明显;中国的短周期特征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类似,中周期特征与发达经济体类似。鉴于中国金融周期的特殊性,在中国应同时关注短周期与中周期特征,构建适用于中国金融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克任 杨中尉
文章选取1952~2008年的金融代表性指标广义货币供给M2、银行信贷额、股票市值、保险金额,建构并分析中国金融周期指数,然后根据指数序列建立了ARIMA(1,1,1)模型,最后利用模型对中国金融周期的走势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的分析认为,我国最近一轮金融周期有向下运行的趋势,应该引起重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芳 刘鹏
近年来,金融顺周期的问题日益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本文对金融顺周期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信贷周期和货币周期为例,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估计,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系统存在着顺周期效应,金融的顺周期性效应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显著,经济的波动与金融周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在短期内影响明显。因此,我们必须加深对金融顺周期的理解,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更好地为经济的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服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成
本文对建国50多年来的主要金融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政策归纳,发现我国计划经济和转轨经济体制中存在比较有规律的金融周期,其主要特征是:金融周期从“紧缩”到“紧缩”形成一个周期;从低谷到高峰时间一般较短,平抑金融过热时间较长;从单纯银行信贷影响向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信贷、金融机构增减等多因素转化;一定程度上受“运动”影响;从主要依靠直接性行政命令强行制动逐渐过渡到间接性经济引导手段;周期一般在8~10年之间。文章最后得出我国金融周期始终存在,但不同时期外在表现形式不同;周期的成因从混合型逐步向经济型过渡;金融周期从治理过热时间长转变为启动金融需要多样化途径;目前的金融周期无论是扩张还是紧缩,单一金融工...
关键词:
金融周期 货币政策 投资冲动 银行贷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