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59)
- 2023(18806)
- 2022(15700)
- 2021(14566)
- 2020(11983)
- 2019(27150)
- 2018(26308)
- 2017(50310)
- 2016(26470)
- 2015(29388)
- 2014(29122)
- 2013(28769)
- 2012(26635)
- 2011(24096)
- 2010(24046)
- 2009(22328)
- 2008(21027)
- 2007(18010)
- 2006(15965)
- 2005(14750)
- 学科
- 济(127517)
- 经济(127402)
- 管理(71631)
- 业(70463)
- 企(55291)
- 企业(55291)
- 方法(48589)
- 数学(43148)
- 数学方法(42696)
- 中国(39640)
- 农(31845)
- 地方(31690)
- 融(28996)
- 金融(28994)
- 财(28661)
- 银(27695)
- 银行(27671)
- 行(26785)
- 业经(26381)
- 制(23536)
- 学(23271)
- 贸(22872)
- 贸易(22853)
- 农业(22209)
- 易(22186)
- 环境(18449)
- 地方经济(17621)
- 务(17542)
- 财务(17488)
- 财务管理(17453)
- 机构
- 学院(371994)
- 大学(370795)
- 济(169304)
- 经济(166223)
- 管理(140381)
- 研究(134542)
- 理学(120381)
- 理学院(119021)
- 管理学(117141)
- 管理学院(116447)
- 中国(107981)
- 京(78353)
- 科学(77760)
- 财(76059)
- 所(66888)
- 中心(62184)
- 研究所(60554)
- 财经(60505)
- 农(58635)
- 经(55220)
- 江(54287)
- 经济学(54245)
- 业大(50349)
- 北京(49684)
- 经济学院(48656)
- 院(48559)
- 范(48476)
- 师范(47996)
- 农业(45475)
- 财经大学(45167)
- 基金
- 项目(248792)
- 科学(198455)
- 基金(183942)
- 研究(182871)
- 家(160292)
- 国家(159002)
- 科学基金(137066)
- 社会(120958)
- 社会科(115002)
- 社会科学(114978)
- 基金项目(96158)
- 省(94980)
- 自然(86021)
- 自然科(84072)
- 自然科学(84053)
- 教育(82928)
- 自然科学基金(82582)
- 划(80325)
- 资助(75056)
- 编号(71553)
- 发(58307)
- 成果(57426)
- 重点(56628)
- 部(56103)
- 创(52228)
- 国家社会(51902)
- 课题(49878)
- 创新(49013)
- 教育部(48666)
- 科研(47661)
- 期刊
- 济(187864)
- 经济(187864)
- 研究(116026)
- 中国(75985)
- 财(57897)
- 学报(54021)
- 农(53804)
- 管理(53445)
- 科学(52582)
- 融(47756)
- 金融(47756)
- 大学(42051)
- 学学(39920)
- 农业(36623)
- 教育(35876)
- 技术(32527)
- 经济研究(32207)
- 财经(30851)
- 业经(28715)
- 经(26798)
- 问题(24295)
- 贸(20925)
- 业(19796)
- 世界(19584)
- 国际(19240)
- 技术经济(19012)
- 统计(18250)
- 策(16511)
- 资源(16511)
- 理论(16484)
共检索到571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丽丽 杨刚强 江洪
本文在建立干中学理论模型说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制衡关系基础上,通过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和区域金融发展速度进行经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收敛速度远大于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中国经济增长差异每降低1%,其金融发展差异缩小8.79%。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要充分发挥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更要注意过快的金融发展所产生负面效应。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 制衡关系 收敛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目 赵先信 钟凯峰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效率和可持续性杨目赵先信钟凯峰●中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变。1995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首次提出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建国以来,盲目追求高速度而导致的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彬 李国平
以中国2000—201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经济增长及其可持续性的关系。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求得经济增长及其可持续性指标并分析二者的特征。其次采用Tapio脱钩指数和追赶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动态演化轨迹,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随经济增长不断提高,大部分省份的可持续性增长幅度大于经济增长幅度,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集约型转变,并且追赶省份与模仿省份的经济增长差距不断扩大,但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差距在逐步缩小。最后提出促进经济增长及其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可持续性 因子分析法 脱钩指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满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冉光和 李敬 熊德平 温涛
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厘清中国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本文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金融发展引导经济增长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而无明显的短期因果关系;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因此,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并无稳定一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区域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赖俊明 徐保红 陈稼瑜 李光勤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的、全面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指标体系,并将"软创新"的理念纳入该指标体系中。基于所构建的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的主因子,并对选取的36个城市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以期发现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对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提升的重要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创意因素对于提升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至关重要;将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是提升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最为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性指数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查奇芬 王亚娜
在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纠正模型方法,从中观层面上对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间互相作用进行计量分析,找出区域间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作用关系的差距,剖析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差异的成因,提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区域金融业发展应予区别对待的对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逯进 朱顺杰
本文在构建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机理实证解析了我国31个省区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就其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识别和检验。结果显示:各省区的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协调演进之态势,但二者的耦合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东北次之,西部最差,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格局也验证了上述特征。
关键词:
金融生态 经济增长 耦合 Moran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建勋 巩爱凌
为了探讨我国经济是否具有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本文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已经实现了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具有较高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这种技术进步率较难通过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方法核算出来。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低TFP增长率、高投入式增长未必就完全属于粗放式增长,也不一定是低效、不可持续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中国的快速人口转变形成了"未富先老"特征,因而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面临第一次人口红利过早消失、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发困难和养老资源不足等挑战。本文旨在揭示,中国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人口问题,更是保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问题。只有正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才可能找到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正确途径。本文归纳相关国际经验和教训,提出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通过制度调整提高养老能力和未来储蓄率的可持续性,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鲁
本文旨在评价改革 2 0年来经济增长的整体状况 ,从生产要素、制度变革、结构变动、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高速增长的原因 ,判断这些因素的剩余潜力 ,研究制约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 ,从而对中国在今后 2 0年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作出判断。本文认为 ,资本形成加速对过去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更重要的贡献来自制度变革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增长方式转换的挑战 ,今后 2 0年经济可能保持平均 6 4%的中高速度增长 ,但这取决于若干深层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改革 发展 中国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鹤 易纲 宋国青 郑京平 樊纲 严瑞珍 王小鲁 贺力平 张平
中国经济已经持续20年高速增长,未来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1996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风波之后,国际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方面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为了深入探讨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问题,北京国民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婧 邢向阳 郝索
针对一些学者们研究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TFP增长出现严重下滑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性持怀疑态度,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矛盾,文章延续李宾,曾志雄(2009)的资本存量测算方法,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1978~2007年期间TFP增长进行了再测算及分解。对TFP进行精确测算是研究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从TFP低速增长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怀疑关键在于资本存量和TFP测算方法上的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艳伟 李恒炜
本文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层次递进的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