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2)
- 2023(17274)
- 2022(14649)
- 2021(13743)
- 2020(11324)
- 2019(26124)
- 2018(25703)
- 2017(48709)
- 2016(26280)
- 2015(29613)
- 2014(29305)
- 2013(29166)
- 2012(27270)
- 2011(24732)
- 2010(24952)
- 2009(22942)
- 2008(21680)
- 2007(18911)
- 2006(16797)
- 2005(15321)
- 学科
- 济(110075)
- 经济(109966)
- 管理(71002)
- 业(69461)
- 企(55594)
- 企业(55594)
- 方法(44514)
- 数学(38627)
- 中国(38573)
- 数学方法(38259)
- 农(29829)
- 融(28669)
- 金融(28668)
- 地方(28221)
- 银(27647)
- 银行(27603)
- 行(26752)
- 财(26479)
- 业经(24760)
- 学(23316)
- 制(22176)
- 贸(21898)
- 贸易(21877)
- 易(21255)
- 农业(20466)
- 环境(17529)
- 理论(16886)
- 和(16792)
- 务(16609)
- 财务(16533)
- 机构
- 大学(369842)
- 学院(367535)
- 济(153579)
- 经济(150344)
- 管理(141592)
- 研究(133766)
- 理学(121344)
- 理学院(119905)
- 管理学(118028)
- 管理学院(117377)
- 中国(106468)
- 科学(81154)
- 京(80952)
- 财(69681)
- 所(67683)
- 研究所(61711)
- 中心(61103)
- 农(59790)
- 财经(55397)
- 江(53577)
- 业大(52720)
- 北京(52388)
- 经(50542)
- 范(50396)
- 师范(49935)
- 院(48684)
- 经济学(46961)
- 农业(46571)
- 州(44129)
- 经济学院(42330)
- 基金
- 项目(249108)
- 科学(196320)
- 研究(183418)
- 基金(181089)
- 家(158365)
- 国家(157072)
- 科学基金(134022)
- 社会(115903)
- 社会科(109980)
- 社会科学(109954)
- 基金项目(95825)
- 省(95241)
- 自然(86055)
- 自然科(84070)
- 自然科学(84053)
- 教育(83142)
- 自然科学基金(82541)
- 划(81259)
- 资助(74707)
- 编号(74104)
- 成果(60724)
- 发(56945)
- 重点(56634)
- 部(55350)
- 课题(51879)
- 创(51433)
- 国家社会(48090)
- 创新(48074)
- 教育部(47383)
- 科研(47367)
- 期刊
- 济(170015)
- 经济(170015)
- 研究(116351)
- 中国(76374)
- 学报(56903)
- 农(54686)
- 科学(54254)
- 管理(52501)
- 财(50235)
- 融(45645)
- 金融(45645)
- 大学(43066)
- 教育(42946)
- 学学(40273)
- 农业(37879)
- 技术(30579)
- 经济研究(27984)
- 业经(27017)
- 财经(26833)
- 经(22997)
- 问题(21988)
- 业(20397)
- 图书(19245)
- 贸(18103)
- 理论(17997)
- 世界(17362)
- 技术经济(17321)
- 科技(17250)
- 资源(17131)
- 国际(16677)
共检索到563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凌云 邹博宇 张宽
研究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金融发展质量,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方法:基于规模、结构和效率三个维度,采用相对化处理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度,综合运用核密度函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收敛模型和局域Moran's I指数解析中国金融发展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发展质量总体持续改善,区域层面呈现梯度效应;全国整体差异呈现明显改善的趋势,其主要来源依次为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全国整体及三大区域金融发展质量均存在σ收敛特征,且支持β收敛机制;金融发展质量还表现出比较稳定的"低-高"或"低-低"地理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创新:界定金融发展质量内涵,首次对其基本特征、动态分布、区域差异及来源、收敛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量化分析。研究价值:试图从发展质量的视角把脉中国金融发展的演变规律和产生区域差异的原因,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金融业的质量提升型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也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金灿 邓云杰 张俊涛
本文基于五大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及其省域层面2003-2019年的外贸高质量发展指数,综合运用核密度函数、空间相关分析、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及空间收敛模型解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持续改善,区域层面呈现梯度效应;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高-高”或“低-低”的空间集聚态势;全国整体差异趋于缩小,差异来源依次为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均符合β收敛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小华 周海洋 程琳
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方式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进而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百度搜索指数中与金融科技话题相关的文本内容,据此编制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和332个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同时对其总体态势和时空特征进行全面探索。研究发现:(1)得益于互联网金融的跨越式发展、现代科技的应用推广和监管层既鼓励创新又守牢底线的积极审慎态度,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显著增长,其中技术支持对金融科技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金融科技发展的地理穿透性较弱,2017年及以前呈现一定的发散趋势,地区二元结构特征明显,2018年及以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但是金融科技的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同样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使得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未来需要密切关注落后地区金融科技的技术红利与潜力释放问题。(3)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存在总体上的分散性和区域内的空间集聚性,重点表现为沿海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存在空间依赖性,这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传统金融的空间集聚特征相似,并且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东南沿海向内陆的阶梯性变化,而“胡焕庸线”成为了梯队之间的明显分界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梓旭 戴志敏
采用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长期向好态势,但依旧不高;分维度来看,增长规模和产品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化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呈不断上升态势,而绿色发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区域分析来看,东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步向上态势,中部总体呈不断上升状态,西部呈上升态势,但增速较慢,东北则出现停滞。(2)区域间差距在不断扩大,直接原因是地区内差异的不断增加,间接原因则是区域划分方式不同和产业转移。(3)各省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性在不断减弱,未来中西部地区需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则需进一步强化对外协同作用,引导内陆省份有序发展。本文研究进一步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系统展示高质量导向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为完善中国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测度 时空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越
金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引领,文章依托于五大发展理念,从金融创新、金融协调、金融绿色、金融开放以及金融共享五个维度测度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1)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总体仍处于较低阶段,各子维度发展态势存在差异,其中金融创新和金融协调发展态势良好,处于高水平阶段,而金融绿色、金融开放和金融共享虽有所改善,但总体水平偏低,成为制约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2)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1个省份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类型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并且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3)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的“贫困俱乐部成员”数量在逐渐降低,并不断向较高水平的方向演进。(4)中国省际金融高质量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且高水平趋同俱乐部的稳定性最大,邻居类型层级越高越有利于高水平趋同俱乐部的稳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春萍 董蓓
本文依据国内渔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渔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选取的26个指标进行客观赋权,依据得到的熵权值计算了全国31省份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了全国省域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与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相关度。结果表明:我国渔业可持续水平不断提高,湖北、天津渔业可持续水平优势较突出,湖南、海南渔业可持续水平处于劣势,东西部省份渔业可持续水平较高,东部沿海省份渔业可持续水平年均增速突出。
关键词:
渔业可持续 熵值法 时空演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庆
文章从乡村数字信息基础、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农业生产数字化、数字化发展环境4个维度选取20个具体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4—2021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动态权重,融合TOPSIS法测度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其区域差异,通过Moran's I讨论其空间相关性及集聚特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河南省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但基本保持上升态势,空间上表现为“中高、淮低”的分布格局;4大经济区总体差异基本呈先降后升的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低;区域间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多表现为“高高”集聚,而黄淮地区的城市基本表现为“低低”集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松涛
从生态韧性、生产韧性和生活韧性维度构建中国乡村经济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2007—2020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结合相对化处理法和变异系数法测度乡村经济韧性。同时运用核密度函数、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与局域莫兰指数解析乡村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乡村经济韧性整体不断增强,地区方面呈梯度效应;全国总体差距呈显著增强态势,差异来源依次为地区间差距、地区内差距与超变密度;全国总体及三大地区乡村经济韧性都存在σ收敛特点,支持β收敛机制;乡村经济韧性呈现相对稳定的“L-H”抑或“L-L”地理空间聚集特点。据此,应创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提高乡村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乡村绿色发展经济体系,以此增强乡村经济韧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沈鋆星 李成恩
基于放权、管理、服务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科技“放管服”改革效果,并利用核密度函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收敛模型、区域Moran's I指数,分析中国科技放管服改革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科技放管服改革总体效果持续提升,在区域层面呈现梯度效应;科技放管服改革效果总体差异显著缩小,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全国与三大区域科技放管服改革效果均具有σ收敛特征,支持β收敛机制;科技放管服改革效果还表现出高—低或者低—高空间集聚特征。最后,提出应从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多层次市场调节体系、推行智慧化科技服务模式等方面入手,赋能科技放管服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妍 王巧瑜 张鹭 张明
文章在提炼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2012—2020年不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水平测度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是内生动力强、市场经济活力足、发展结构优、发展过程稳、福利成果多、生态环境代价小的协同共生的发展;中国不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整体趋势较好,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是整体差异主要来源,各地区内均存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但对整体差异贡献较小;地区高质量发展受邻地发展水平影响,存在高发展俱乐部与低发展俱乐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栋 刘小瑜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作为经济发展质量测度的理论基础,构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0—2018年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探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时空格局,并分解其区域差距。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局部相关性明显,皖东地区为热点区,长江中游地区为次热点区,豫北和赣南地区为次冷点区,湘西、豫南、皖北、晋南和晋北地区为冷点区。(3)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差异变化较大,层次间的差异大于层次内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结合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8—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2008—2018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较缓慢,各维度指数水平及变化形态均存在差异,东、中、西三大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递减,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为主力,以湖南、安徽等为辅助,其他地区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区域存在较弱的正向集聚性,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心位于河南,呈“东北-西南”分布形态,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动。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仁发 杨超
基于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年~2016年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下游城市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中上游城市,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多数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其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匹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中高质量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中低质量城市集聚于长江中游地区,低质量城市集中于长江上游,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因素,经济基础、民生福利及环境治理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各驱动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作用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强化城市群的区域带动作用,着力破解跨行政区域协同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促进上中下游聚合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战伟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数字农业发展环境、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人才与技术资源、数字农业绿色发展、数字农业经济效益这5个层面构建数字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法、Moran's I分析了中国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数字农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三大地区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东-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最为显著。东部地区出现极化现象,而中西部地区不存在极化现象。中国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大多数西部地区省份表现为“低低”集聚,而东部地区省份多为“高高”集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区域差异 时空演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李海央 梁义娟
本文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然后采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分析、Moran’s I指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Dagum基尼系数测算与分解等方法考察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稳定的逐年上升趋势,且2016年后逐渐加速上升,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量的扩张”,“质的提升”增长缓慢是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自2016年以来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性,2019年后进入“高速高质”发展阶段。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梯度效应和“高质量发展极”与“低质量发展陷阱”并存的集聚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关联网络通达性,且存在多重叠加现象,但关联紧密程度有待提高。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地区内差异和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