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70)
2023(15505)
2022(13021)
2021(11884)
2020(9844)
2019(22702)
2018(21930)
2017(42119)
2016(22644)
2015(25745)
2014(25708)
2013(25770)
2012(24750)
2011(22608)
2010(22987)
2009(21567)
2008(20868)
2007(18666)
2006(16611)
2005(15566)
作者
(66203)
(55179)
(55066)
(52640)
(35213)
(26618)
(25201)
(21433)
(21146)
(19633)
(18998)
(18567)
(17833)
(17577)
(17492)
(17344)
(16221)
(16215)
(16022)
(15879)
(13936)
(13613)
(13328)
(12700)
(12627)
(12497)
(12302)
(12251)
(11146)
(11134)
学科
(107685)
经济(107584)
(59644)
管理(58482)
(44687)
企业(44687)
方法(41245)
中国(37883)
数学(36844)
数学方法(36599)
(30067)
地方(29638)
(28819)
金融(28817)
(27465)
银行(27432)
(26609)
(25738)
业经(22446)
(21920)
贸易(21900)
(21859)
(21268)
农业(20872)
(19695)
环境(16204)
地方经济(16168)
(15583)
(15036)
财务(14999)
机构
学院(327597)
大学(327341)
(148703)
经济(145831)
研究(123822)
管理(118750)
中国(100432)
理学(100325)
理学院(99073)
管理学(97644)
管理学院(97010)
科学(72052)
(71164)
(68228)
(63774)
研究所(57541)
中心(57215)
(56340)
财经(53221)
(50045)
(48381)
经济学(47955)
北京(46176)
业大(44887)
(44261)
(44080)
农业(43963)
师范(43858)
经济学院(43401)
(40323)
基金
项目(209777)
科学(165279)
研究(156149)
基金(152247)
(132438)
国家(131348)
科学基金(111115)
社会(101230)
社会科(96149)
社会科学(96125)
(80589)
基金项目(79182)
教育(70199)
(68432)
自然(67797)
自然科(66178)
自然科学(66158)
自然科学基金(65006)
资助(62852)
编号(62576)
成果(51994)
(51588)
重点(48510)
(47497)
课题(44394)
(43671)
国家社会(43039)
发展(42233)
(41574)
创新(41083)
期刊
(168310)
经济(168310)
研究(105943)
中国(71872)
(52739)
(51698)
学报(49046)
(46543)
金融(46543)
科学(46179)
管理(43459)
大学(37018)
农业(35493)
教育(35005)
学学(34693)
经济研究(28498)
技术(27452)
财经(26960)
业经(26157)
(23346)
问题(22387)
(20233)
(19776)
国际(18705)
世界(18164)
技术经济(16817)
理论(15500)
统计(15404)
商业(14965)
资源(14718)
共检索到519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颖  李静  
利用1978—2010年省际大样本面板数据,通过滞后调整的面板数据模型来检验中国省际层次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1)从长远来看,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均呈收敛趋势;(2)金融发展差距每缩小1%,区域间经济增长差距便缩小0.214%左右。这一方面证实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份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得到了金融发展的支持;但是,具体到不同的省份,这种支持效应也带来了地区间差异。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新生  
本文运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依据31个省域1978-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集聚与趋同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的金融发展具有空间依赖特征,全局空间相关性先强后弱,先正后负;局部空间聚集特征存在,呈现出"西热、中冷、东不均"的分布规律;金融发展的β绝对趋同与条件趋同存在,并具备阶段性与区域性特征;我国金融发展的趋同机制与空间结构影响方式存在区域差异,三大地带均表现出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经济基础、物质资本投入、对外开放以及人力资本水平均对金融发展趋同产生影响,但初始金融资源条件是影响趋同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兴智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扩大,不同经济带之间的金融发展也存在很大差距。要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河南资源及区位优势,加快中原经济发展步伐,以推动河南在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实现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地提高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发挥区域金融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商业银行为中原崛起做出积极的贡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廷春  夏金霞  
本文通过设计金融发展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等变量,运用中国1981—2002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1981—1991年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而当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因果效果才明显地体现出来,即在1992~2002年期间,金融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从不同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考察发现,在1992~2002年间,银行结构变迁与银行效率提升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银行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却是非银行结构变迁与非银行效率提升的直接原因,正是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志仪  赵小克  刘那日苏  
笔者根据甘肃省1978年~2010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探讨了甘肃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内甘肃省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显著推动了经济增长,金融中介效率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下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志强  孙刚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近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鉴于已有的经验研究中在金融发展指标选择和经验分析方法选取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采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从中国金融总体发展的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和效率变化3个方面,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重新检验。我们的经验结果显示,90年代以来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玉娟  高家颂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代经济中,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去分析经济增长。本文采用协整分析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我国经济转型期的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认为,我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德彬  刘莎  裴一潼  
本文选取了2002—2012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及金融发展相关指标作为样本,对影响消费支出的诸因素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货币化程度、证券市场发达程度越高,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越大,而商业银行信贷发展程度与消费支出呈反比。此结果说明,若要通过增加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应发展基础证券衍生产品、推动金融市场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清  李东  
有关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的理论着重研究一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区域化是大国经济发展一种普遍的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观层面以特定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市场发育程度差异的情况下,区域内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和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彭宝玉  
1978—2000年,河南区域经济增长没有发生σ趋同,但发生了β趋同。无论是σ趋同还是β趋同在时间上均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并表现出同步性,在1978—1983年、1983—1993年、1993—2000年均经历了由趋同———停止(分异)———趋同的变化过程。在这个期间,各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形成了2个向上趋同俱乐部,1个水平趋同俱乐部,2个向下趋同俱乐部。表明,河南区域经济形成了具有不同增长趋势的区域集群,值得引起关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叶耀明  王胜  
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发挥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或者需要跨越门槛。就长三角而言,虽然区域金融功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金融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但是长三角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发挥只是跨过了"第一道门槛"。长三角目前的金融市场化水平及区域金融合作等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进一步促进,即尚存在有待跨越的"第二道门槛"。"门槛"问题的研究对于推进长三角金融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内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与金融功能作用,加强长三角的联动发展意义重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霍丽娟  吴晓然  
本文依据经济增长趋同现象等理论,利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茁趋同,以此探讨我国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发现:在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才表现出趋同性,投资对经济发展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开始不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趋同性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趋同速度要低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正兵  
区域金融作为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通过聚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而影响区域经济成长及其差异演变。中国各省、区、市金融结构趋同与分化现象并存,区域金融发展呈非均衡格局,但这一格局不同于传统的沿海与内地或东、中、西部之区划,区域金融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平行一致的。相当多省、区、市的金融结构主要体现为银行、保险业的主导地位,资本市场不发达;同时,金融开放在省区市的差异总体较小。因此,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统筹金融开放,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构成了今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重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玉鸣  
本文在巴罗与萨拉-伊-马丁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经济增长β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框架,采用1978~2002年的截面数据,分析了空间效应和β趋同效应及其成因。中国省域经济经过改革开放25年的发展,在地理上的集聚性明显增强的同时,空间联系也在不断密切,考虑空间自相关的空间误差趋同β模型是目前研究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截面趋同比较合适的模型,趋同速度约为2%,这与目前跨国截面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地理因素和空间效应一起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一喆  
文章将运用帕加诺(Marco Pagano)的简单内生增长模型(Pagano,1993),分析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两个主要的因子———投资总量和投资效率两个方面的影响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在对金融发展指标体系的分析基础上,将研究金融深化指标(M2/GDP)、反映金融结构的指标证券总市场与GDP比率(S/GDP)、资产配置效率指标PRIVATE、以及资产价格指标实际利率RR与储蓄投资转化率、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GDP)、投资效率指标(GDPt-GDPt-1)/It,经济增长指标人均GDP增长率(GPGD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