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1)
2023(16435)
2022(13737)
2021(12712)
2020(10483)
2019(24113)
2018(23535)
2017(44852)
2016(23778)
2015(27220)
2014(27080)
2013(27302)
2012(25948)
2011(23808)
2010(24114)
2009(22850)
2008(22116)
2007(19809)
2006(17777)
2005(16619)
作者
(69979)
(58359)
(58321)
(55656)
(37476)
(27980)
(26662)
(22561)
(22371)
(20833)
(20205)
(19644)
(18831)
(18545)
(18425)
(18239)
(17202)
(17037)
(16922)
(16824)
(14858)
(14220)
(14075)
(13430)
(13347)
(13168)
(12819)
(12760)
(11817)
(11645)
学科
(120765)
经济(120657)
管理(64964)
(62800)
(48858)
企业(48858)
方法(44040)
中国(39282)
数学(38685)
数学方法(38425)
地方(30620)
(30479)
(29055)
金融(29053)
(27790)
银行(27758)
(26923)
(26299)
业经(24969)
(23316)
(22676)
贸易(22657)
(21969)
(21914)
农业(20738)
环境(17242)
地方经济(17050)
(16833)
(16575)
(15591)
机构
大学(351433)
学院(351147)
(161817)
经济(158700)
研究(130091)
管理(129112)
理学(109159)
理学院(107872)
管理学(106323)
管理学院(105656)
中国(105634)
(75591)
科学(75047)
(73194)
(66754)
研究所(60103)
中心(59807)
财经(57620)
(57472)
(53376)
(52310)
经济学(52175)
北京(49053)
业大(46991)
经济学院(46892)
(46682)
师范(46268)
(45868)
农业(44795)
(42916)
基金
项目(222078)
科学(175072)
研究(165832)
基金(161615)
(140025)
国家(138851)
科学基金(117941)
社会(108219)
社会科(102788)
社会科学(102760)
(84793)
基金项目(84236)
教育(74374)
自然(71795)
(71521)
自然科(70036)
自然科学(70013)
自然科学基金(68792)
编号(66611)
资助(66610)
成果(55148)
(53633)
重点(50486)
(50396)
课题(46408)
(46119)
国家社会(46067)
发展(43911)
教育部(43479)
创新(43300)
期刊
(187345)
经济(187345)
研究(112973)
中国(77187)
(55632)
(53412)
学报(51410)
科学(48511)
管理(48215)
(47753)
金融(47753)
大学(38848)
学学(36309)
农业(35763)
教育(35014)
经济研究(31422)
财经(29838)
技术(29655)
业经(28542)
(25895)
问题(24565)
(21458)
(19749)
国际(19632)
世界(19514)
技术经济(18999)
统计(16834)
图书(16831)
理论(16791)
商业(16334)
共检索到558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柄权  李国平  
文章从资源重配的视角研究我国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波动的机制,为此构造了经济波动最小化行业结构,并以实际行业结构与经济波动最小化行业结构的距离作为经济波动的度量。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和银行中介的发展都促进了实际行业结构向经济波动最小化行业结构收敛,因而缓解了经济波动;就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而言,金融市场比银行发展更能缓解经济波动,而西部地区则是银行发展缓解经济波动的作用更强;金融市场缓解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波动强于银行中介,而银行中介则更能缓解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波动。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间资本生产率增长率的相关性是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力军  
关键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贵丽娟  胡乃红  邓敏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推动金融开放的进程加快,而金融开放是减小还是增大经济波动,抑或有什么因素影响金融开放与经济波动间的关系成为经济金融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将宏观金融风险引入Aghion et al.(2004)开放经济体模型,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在宏观金融风险程度较低时实施金融开放能减小经济波动,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对48个发展中国家1987-2006年年度数据计算得出,当宏观金融风险达到40.33的门槛值后,发展中国家扩大金融开放就能取得较好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黎娜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宏观负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于合理区间。无论是国家净资产还是主权部门净资产都保持较大规模和较快增速,系统性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总量合理并不能掩盖结构问题。分部门看,中国家庭和中央政府的债务率不高,但非金融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偏高,特别是在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后,上述两部门债务率凸显并呈现快速攀升势头,成为部分舆论对中国经济的主要诟病和炒作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黎娜  
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宏观负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于合理区间。无论是国家净资产还是主权部门净资产都保持较大规模和较快增速,系统性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总量合理并不能掩盖结构问题。分部门看,中国家庭和中央政府的债务率不高,但非金融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率偏高,特别是在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后,上述两部门债务率凸显并呈现快速攀升势头,成为部分舆论对中国经济的主要诟病和炒作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婷  庞东  
金融系统对经济周期波动性的影响是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经济的周期波动性是否减缓等问题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就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性问题展开分析,分别从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利率走势和股票市场三个角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中介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波动性的影响不是平滑了经济增长的波动性,而是扩大了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利率变化与经济增长波动存在相互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的经济波动对利率是敏感的;股市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还相当有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作者认为 ,中国 1991年开始的第 9轮经济波动 ,到 1999年底 ,已进行 9年 ,呈现“高起缓落”态势。期间 ,经济增长率连续 7年回落。“十五”时期 ,中国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稳定的快速增长时期 ,经济波动有可能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均位势上出现一种微波化的新态势 ,并表现为“长起短落”格局。这一时期 ,关于经济较稳定地快速增长的需求基础问题、产出基础问题、区域基础问题、政策基础问题和外在冲击问题 ,值得重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本文认为 ,1999年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1)经济增长实现了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 ;( 2 )经济增长率延续了自 1993年开始的下滑趋势 ,但下滑幅度有所减缓 ;( 3 )各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变化 ;( 4)在投资需求中 ,投资的增长明显乏力 ;( 5)价格仍处于通货紧缩趋势中 ,但下降幅度亦有所减缓。作者指出 ,经济波动是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不断打破旧平衡与寻求新平衡的结果。一般地讲 ,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滑 ,是由于受到总需求不足的冲击 ,或 (和 )总供给调整的冲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翔  李凌  
本文运用中国分省面板数据(1993年~2005年),检验了中国的金融发展、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我国金融系统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完善,金融发展可以降低经济增长对外生冲击的敏感性,从而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供有利的运行环境,防止宏观经济大幅度的波动。此外,回归结果还表明金融发展平抑经济波动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得以实现的,而不是投资总量。这一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投资结构与增长和波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晓玫  罗鹏  
本文利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门槛回归,发现信贷增长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门槛值,短期信贷比重、国有经济比重和资产泡沫都能成为信贷增长影响经济波动的传导渠道。我们还发现,信贷增长加大了潜在产出波动,但有助于降低产出缺口波动,当金融发展越过门槛值后,信贷增长对潜在产出波动的影响由正转负,但缩小产出缺口波动的效果减弱。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启示是,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应该将一个经济周期中的平均信贷增长控制在合适的增长幅度内,适度降低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并优化信贷期限结构,降低国有经济比重和抑制资产泡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卫红  
文章运用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建构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的汉密尔顿模型,并据此给出了区域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冲击与区域经济波动的作用逻辑框架;以此为基础,利用经验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逻辑关系,并获得了关于区域金融发展、区域市场冲击与区域经济波动的相关结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马勇  吴雪妍  
本文基于中国232个城市2005-2013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效应: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区间内,金融发展所导致的经济波动效应比较明显;而当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金融发展所导致的经济波动效应则会出现显著弱化。上述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均显著成立。此外,通过将政府支出和产业结构的门槛值效应纳入分析,我们还发现,高水平的金融发展和良好的政府干预能力具有相互促进的效应,而过度的金融发展和失衡的产业结构则可能成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姚耀军  邵丽霞  
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关乎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已被深入研究,但关注其经济稳定效应的文献不多。本文利用界限检验法等时间序列计量技术进行发现,经济波动与金融发展存在负向的长期均衡关系。经济波动围绕长期均衡关系进行短期动态调整,但基于长期均衡关系的误差修正机制并不足以让经济波动最终回落至均衡路径。金融发展具有弱外生性,其短期动态不会受到长期均衡关系的显著影响。金融发展对经济运行稳定性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文章表明,金融发展有助于平抑经济波动,可以兼顾促增长与保稳定两大政策目标,对于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耀军  鲍晓辉  
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波动的联系属于学术研究前沿课题。文章基于1994-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尽管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具有显著的货币冲击减震效应,但总体而言,中国还未到达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波动产生平抑效应的阶段。文章还发现,中国正从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波动具有放大效应的阶段步入临界区间。因此,文章研究结果所蕴含的一个重要政策涵义是,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已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快发展必定会为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姚耀军  邵丽霞  
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关乎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已被深入研究,但关注其经济稳定效应的文献不多。本文利用界限检验法等时间序列计量技术进行发现,经济波动与金融发展存在负向的长期均衡关系。经济波动围绕长期均衡关系进行短期动态调整,但基于长期均衡关系的误差修正机制并不足以让经济波动最终回落至均衡路径。金融发展具有弱外生性,其短期动态不会受到长期均衡关系的显著影响。金融发展对经济运行稳定性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文章表明,金融发展有助于平抑经济波动,可以兼顾促增长与保稳定两大政策目标,对于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