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5)
- 2023(15981)
- 2022(13235)
- 2021(12265)
- 2020(10167)
- 2019(23213)
- 2018(22495)
- 2017(42929)
- 2016(22330)
- 2015(25081)
- 2014(24578)
- 2013(24245)
- 2012(22486)
- 2011(20103)
- 2010(19881)
- 2009(18261)
- 2008(16834)
- 2007(14300)
- 2006(12487)
- 2005(11362)
- 学科
- 济(99830)
- 经济(99739)
- 业(60482)
- 管理(59887)
- 企(46691)
- 企业(46691)
- 方法(40374)
- 数学(36269)
- 数学方法(35885)
- 中国(35646)
- 农(27949)
- 融(27932)
- 金融(27931)
- 银(26398)
- 银行(26384)
- 财(25898)
- 行(25601)
- 地方(25242)
- 业经(21908)
- 贸(19946)
- 贸易(19926)
- 制(19632)
- 农业(19525)
- 易(19413)
- 学(16317)
- 环境(15009)
- 务(14648)
- 财务(14597)
- 财务管理(14565)
- 发(14398)
- 机构
- 学院(306156)
- 大学(304860)
- 济(139760)
- 经济(137335)
- 管理(117981)
- 研究(107625)
- 理学(101504)
- 理学院(100457)
- 管理学(98957)
- 管理学院(98393)
- 中国(89030)
- 京(64065)
- 财(62944)
- 科学(60479)
- 所(51756)
- 中心(51122)
- 财经(50096)
- 研究所(46917)
- 农(46023)
- 经(45960)
- 经济学(45019)
- 江(43298)
- 北京(40772)
- 经济学院(40655)
- 业大(40426)
- 范(39877)
- 师范(39483)
- 院(39029)
- 财经大学(37599)
- 农业(35487)
- 基金
- 项目(207619)
- 科学(166411)
- 研究(155596)
- 基金(154001)
- 家(133121)
- 国家(132024)
- 科学基金(114682)
- 社会(103398)
- 社会科(98335)
- 社会科学(98316)
- 基金项目(80603)
- 省(78613)
- 自然(70759)
- 教育(70617)
- 自然科(69233)
- 自然科学(69213)
- 自然科学基金(67986)
- 划(66493)
- 资助(62605)
- 编号(61492)
- 发(49617)
- 成果(49076)
- 部(47225)
- 重点(46863)
- 国家社会(44534)
- 创(44191)
- 课题(42437)
- 教育部(41441)
- 创新(41407)
- 发展(40408)
- 期刊
- 济(149841)
- 经济(149841)
- 研究(95544)
- 中国(61877)
- 财(47046)
- 管理(44513)
- 融(42910)
- 金融(42910)
- 农(42782)
- 科学(41616)
- 学报(41347)
- 大学(33334)
- 学学(31503)
- 教育(30990)
- 农业(29311)
- 技术(26928)
- 经济研究(26055)
- 财经(25048)
- 业经(24317)
- 经(21696)
- 问题(19774)
- 贸(17205)
- 世界(16152)
- 业(15791)
- 国际(15757)
- 技术经济(14761)
- 理论(14201)
- 统计(14193)
- 商业(13491)
- 现代(13239)
共检索到466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方波 徐明凡
宏观上,金融发展通过金融功能对收入差距直接产生作用,同时通过改变人力资本(或主观生产条件)对收入差距间接产生作用;微观上,金融发展通过企业扩大了收入差距。利用我国1992—2013年样本数据进行VAR计量分析发现,在间接金融发展对扩大收入差距的影响方面,从存量意义上看高于直接金融发展的影响,从增量意义上看低于直接金融发展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来实现金融发展与缩小收入差距的平衡:商业银行应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实现之前提高存款利率,政府应促进资本双向开放并加强对资产证券化的系统性监管。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差距 宏观视角 微观解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卫东
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对财政政策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层面来看,财政政策对于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前迫切需要解决过大收入差距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运用财政政策。
关键词:
涓滴效应 内生增长理论 微观财政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军 奚君羊
国际学术界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关系,即在金融发展的初期,其对收入差距具有扩大效应,而在金融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收入差距就会随之缩小。在这个过程中,收入差距表现为先是扩大,继而缩小的倒U型(或者说n型)走势。本文就中国的金融发展分别与农村、城镇、城乡和全国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倒U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发展与各项收入差距之间确实存在倒U关系。在目前阶段,金融发展总体上对收入差距仍然具有扩大效应,但这种效应正在迅速衰减。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收入差距有望随之缩小。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收入差距 倒U关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红伟 陈伟国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体系的作用越来越强。但我国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金融资源没有得到更加优化配置。一方面,政府为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利用行政力量人为压低利率,并对信贷实行管制,扭曲了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我国金融结构以银行为主导,偏重于城市发展和大企业,这使得农村和中小企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姜扬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生产方式正在加速重构企业组织形式和商业运营机制,并对地区创业发展和个体创业选择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0年城市面板数据和CLDS调查数据,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验证了数字经济促进创业发展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宏观层面能够显著促进地区创业发展,在微观层面能够显著提升个体的创业概率,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东中部地区的创业发展和低人力资本水平人群的创业选择具有更加显著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改善营商环境和缓解信贷约束是数字经济赋能地区创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且信贷约束缓解效应相对更强。拓展性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显著地提升了试点地区的创业发展水平,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的有效性得到充分验证。本文为数字经济赋能创业发展提供了宏观证据和微观验证,对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创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业发展 营商环境 信贷约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靓秋
本文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政府金融扶持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分类指标法、随机前沿方法(SFA)分别构建金融扶持水平、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指标,从宏观上验证了金融扶持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倒U型关系,即金融扶持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过度的金融扶持反而会抑制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以企业获得的政府金融补贴为研究视角,从微观上验证了政府金融扶持对商贸流通类企业价值影响的倒U型关系,即适度的政府金融补贴有利于商贸流通类企业的价值提升,过度的政府金融补贴反而会损害企业价值。本文从宏微观双重视角,交互验证了政府金融扶持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倒U型关系,提出政府金融扶持应保持适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龙耀 杨军 张海宁
本文从微观视角阐述了金融发展通过影响家庭创业选择进而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并使用200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其进行了经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家庭创业活动普遍面临着现实存在的金融约束,其中尤以农村家庭为甚,但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金融约束对城乡家庭创业活动的抑制作用逐步减弱;金融发展通过影响家庭创业活动,对中国城乡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产生了显著影响,"金融发展→企业家创业→收入分配"的微观作用机制在中国也是成立的。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应摒弃以单纯扩大规模为标准的金融发展模式,转而重视拓宽金融资源覆盖面和推动金融创新,积极支持农村地区及低财富家庭的创业活动,提高...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创业 收入 CHARLS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云龙
这是我第二次来外交学院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上一次是2012年5月份,那时刚刚出版了三本养老金方面的著作,并以《养老基金发展与金融结构变迁》为题做了一场学术报告。这次,书还没有正式出版,我先简单地报告一下书稿的主要内容。即将出版的书名是《中国宏观金融学要义》,副标题是"长期资本战略与中国
关键词:
中国金融改革 市场国际化 宏观金融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长德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从金融中介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间有强正相关性,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意义上的原因;经济货币化程度和金融中介的发展扩大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也拉大了城镇最高收入阶层和最低收入阶层的差距,金融中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
关键词:
城镇居民 收入分配 金融中介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幽
提高流动人口消费水平,增强其消费弹性是提高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导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中国CMDS数据库,实证检验了在不同人口流动状态下的家庭中,代际收入差距与消费弹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代际收入差距对半流动家庭的消费弹性影响更大,代际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半流动家庭消费福利的增长。相反,在具备高收入特征且市民化程度较高的流动家庭中,代际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弹性的负面影响较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麟 聂召
近年来,社会融资成本高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引起了国务院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系统性地梳理了造成社会融资成本上升的机理。在宏观层面,从资金的供给方来看,基础货币供给增速放缓,货币乘数上升导致了"紧货币、宽信贷"的社会融资格局;从银行的传导中介来看,筹资成本提高、融资链条拉长、风险溢价上升推动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从资金的需求方来看,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及负债为主的融资模式导致资金需求居高不下,三个因素共同导致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造成社会融资成本高企。在微观层面,政府隐含担保、期限错配以及债贷股融资关系不分是造成社会融资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降低社会融资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华
通过对1993—2001年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即使对于上市公司,银行贷款仍然构成其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并且支撑着企业活跃的投资活动。然而,企业获得贷款的结构不合理,对贷款的利用效率日益下降,除了贷款以外,金融体系所提供的其他金融工具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不足。这说明银行业从提供融资支持上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但在优化资本流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功能尚不完善。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济增长 融资结构 负债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志凌
保持宏观金融稳定是一个世界性话题,也是一个世纪性话题。而金融风险如同病毒不可能消灭,且会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技术的革新不断发生变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年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不仅使得金融市场容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更是改变了某些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模式,从而使得中央银行维护宏观金融稳定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着眼于现实的许多两难抑或多难选择,决策者应该从微观金融基础上去观察思考,应该由阻断不良资产对于金融机构的威胁转向阻断高风险金融机构对于金融体系的威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屈彩云
日本环境ODA是国际绿色援助领域的重要现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环境ODA以积极的发展态势走在国际绿色援助体系的前沿,以极具战略色彩的发展特征追逐国家权益的增值。作为一种战略工具和手段,日本环境ODA呈现出继续加强的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日本对环境ODA的战略发展与运用,对兼具受援国与援助国双重身份的中国有重要启示。日本对华环境ODA曾是中国获得国际环境援助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日本对华ODA贷款的停止,对华环境ODA的骤减,中国作为面临严重环境污染的发展中国家,应进一步加强与日、欧、美的环保合作,从多层面弥补本国环境治理上的资金技术不足。同时,作为援助国,中国应积极借鉴日本的经验,追求对外援助的最佳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琳
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暴发的历史交汇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消费领域中持续催生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并日益成为释放消费活力的重要动能,为我国促进“双循环”提供新思路与新办法。尤其是在扩大农村消费过程中,互联网不仅能够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还可以深化农村居民的社会互动,这均有利于扩大农村消费。基于此,本文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于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并探究了居民收入与社会互动的中介作用,旨在引导各地方政府借力互联网不断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发展负向影响城乡消费差距;居民收入与社会互动在互联网发展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