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6)
- 2023(11578)
- 2022(9540)
- 2021(8732)
- 2020(7101)
- 2019(16205)
- 2018(15535)
- 2017(29887)
- 2016(15487)
- 2015(17353)
- 2014(17131)
- 2013(17294)
- 2012(16669)
- 2011(15351)
- 2010(15658)
- 2009(14759)
- 2008(13811)
- 2007(12184)
- 2006(11141)
- 2005(10632)
- 学科
- 济(80595)
- 经济(80533)
- 业(42080)
- 管理(38548)
- 中国(32432)
- 企(31811)
- 企业(31811)
- 融(26970)
- 金融(26970)
- 方法(26487)
- 银(25052)
- 银行(25038)
- 行(24441)
- 地方(24388)
- 数学(23408)
- 数学方法(23311)
- 农(22010)
- 业经(18800)
- 制(17662)
- 财(17007)
- 贸(16595)
- 贸易(16576)
- 易(16125)
- 农业(15090)
- 产业(13484)
- 地方经济(13266)
- 发(13084)
- 学(12388)
- 体(12211)
- 环境(11522)
- 机构
- 学院(224650)
- 大学(223231)
- 济(110262)
- 经济(108396)
- 研究(87846)
- 管理(81045)
- 中国(74306)
- 理学(68129)
- 理学院(67316)
- 管理学(66556)
- 管理学院(66131)
- 京(48810)
- 财(48733)
- 科学(47966)
- 所(43966)
- 中心(40004)
- 研究所(39629)
- 财经(38172)
- 经济学(36653)
- 农(34958)
- 经(34768)
- 江(33370)
- 经济学院(33032)
- 北京(32212)
- 院(31357)
- 范(29798)
- 师范(29514)
- 财经大学(28380)
- 业大(27677)
- 州(27429)
- 基金
- 项目(142790)
- 科学(114113)
- 研究(108755)
- 基金(104839)
- 家(90388)
- 国家(89649)
- 科学基金(76478)
- 社会(73076)
- 社会科(69758)
- 社会科学(69747)
- 省(54170)
- 基金项目(54116)
- 教育(47655)
- 划(45404)
- 自然(44476)
- 自然科(43460)
- 自然科学(43451)
- 资助(43301)
- 自然科学基金(42737)
- 编号(42193)
- 发(38425)
- 成果(34671)
- 重点(32973)
- 部(32712)
- 发展(32211)
- 国家社会(31701)
- 展(31692)
- 课题(30480)
- 创(30468)
- 中国(29421)
- 期刊
- 济(126913)
- 经济(126913)
- 研究(78090)
- 中国(50802)
- 融(38898)
- 金融(38898)
- 财(34845)
- 农(34039)
- 管理(32180)
- 科学(30793)
- 学报(29742)
- 大学(23614)
- 农业(22904)
- 经济研究(22297)
- 教育(22294)
- 学学(22214)
- 业经(20225)
- 财经(19926)
- 技术(18652)
- 经(17514)
- 问题(17079)
- 贸(15264)
- 国际(14465)
- 世界(14333)
- 业(12514)
- 技术经济(11858)
- 经济问题(10896)
- 商业(10751)
- 现代(10427)
- 统计(10066)
共检索到366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国平 王燕飞
本文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出发,运用中国1952—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和实证结果同时显示了中国金融畸形发展的非常态模式,以致对产业结构变迁表现出的扭曲效应。金融发展整体作用于产业结构的长期效应,就业结构上为第三产业受其影响显著,第一、二产业所受影响仅是名义而非实际的;产值结构上,第一产业所受影响显著,第二、三产业与金融发展长期关系不显著。金融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经济货币化显示了有利地推动作用,金融资源和金融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动则未表现出积极的效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西江
金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实现机制,金融结构不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会不同,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也会存在差异。本文以金融空间结构为视角,从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和实体性中间金融资源两个维度,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资源的区域配置差异,并对金融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表明,我国的金融空间结构变迁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影响,而由东部地区主导的产业结构升级加剧了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异。
关键词:
金融空间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资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晶 管月
基于内生技术变迁视角,采用1985—2016年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发展、劳动力、技术创新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并进一步构建VEC模型。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长期均衡且显著为正的关系,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金融发展扰动的响应具有滞后性。从长期看,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超过劳动力。从短期看,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短期偏离修正系数较小,恢复均衡的速度较慢,且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短期波动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智利 周翔宇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问题,系统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变的内在联系,采用中国1978~2006年反映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数据,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和金融发展指标相互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市场化率对非农产业产值比重的提高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金融相关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要强于金融相关率指标。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自身的惯性,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发展的长短期关系是不一致的。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市场化比率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而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相关比率以及金融相关比率和金融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诺平 廖进中 杨炜娜
文章基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从资金来源效率、运用效率、配置效率三方面,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长期相关关系,而金融整体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并不构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这与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滞后有关,应当加快改革,促使其在产业发展和产值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加主动和深入的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考虑到地理距离邻近会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本文讨论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主体融资的微观机理与宏观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6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区分地方金融发展的本地效应和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实证检验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及其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在控制内生性并引入工具变量之后,上述结论仍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检验发现,地方金融发展还存在普遍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地方金融发展对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金融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并试图为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骁毅
以我国1978~2011年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型的构造,找出二者之间的长期与短期关系。通过分析发现,二者互为因果,且存在稳定关系。但目前我国两种结构上还存在着滞后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进行结构优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尹海洁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的职业结构和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由于体制转变和信息化的作用造成的我国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将会使农村释放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信息化使第二产业不再成为劳动力密集的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越来越低。这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信息化 产业结构 劳动力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潘士远 金戈
本文综述了研究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变迁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分析这三者关系的一般性框架。运用这一框架,本文对中国建国以来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演变以及产业结构的变迁进行了历史性考察。历史证据表明,中国改革前后经济增长巨大差异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关键词:
发展战略 产业政策 改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爱东 刘东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通过构建两者相应的指标体系,测算2002-2015年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波动调整、低速下降和快速下降三个阶段,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5年出现濒临失调的信号。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度降低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发展子系统和产业结构子系统的综合贡献值整体上呈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推动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不能单纯地促进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或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更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爱东 刘东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机理,通过构建两者相应的指标体系,测算2002-2015年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波动调整、低速下降和快速下降三个阶段,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5年出现濒临失调的信号。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度降低的原因,主要是金融发展子系统和产业结构子系统的综合贡献值整体上呈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推动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不能单纯地促进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或产业结构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找到一条适合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良性互动的路径,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希果 杨陈静
本文就我国所有制结构变迁对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动态面板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收入水平、经济货币化程度和教育水平等变量的情况下,所有制结构变迁对非正规金融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收入水平、经济货币化程度对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而教育水平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呈负相关。其政策性启示是:在未来所有制结构改革继续深化情况下应规范非正规金融,以实现其与所有制改革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变迁 非正规金融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曙光
发轫与彷徨(1918~1949):合作金融体系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合作金融在中国的发轫和兴起,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思想启蒙运动密切相关的。中国合作社和合作金融的发祥地是北京大学。1918年3月,中国第一个合作社"北京大学消费公社"成立。同年,中国第一个合作性质的银行"北京大学学生储蓄银行"成立。此后,1919年,薛仙舟创办了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1923年,华洋义赈会救灾总会拟定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并在河北省香河县建立了第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早期的信用合作(合作银行)制度,几乎都是由曾在海外留学的知识分子所发起和倡导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巴曙松
中国金融结构的变迁与宏观金融政策的调整巴曙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运行的日趋市场化,中国的金融结构也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储蓄主体由政府变为居民,居民的资产主要是金融资产(其中主要是国有银行的存款)。这一特定金融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显示了我国整体金融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巴曙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