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8)
- 2023(11075)
- 2022(9058)
- 2021(8432)
- 2020(7020)
- 2019(15835)
- 2018(15199)
- 2017(28712)
- 2016(15189)
- 2015(17235)
- 2014(16735)
- 2013(16496)
- 2012(15336)
- 2011(13925)
- 2010(13955)
- 2009(13593)
- 2008(12646)
- 2007(11120)
- 2006(9920)
- 2005(9346)
- 学科
- 济(62139)
- 经济(62041)
- 管理(45862)
- 业(43145)
- 企(35720)
- 企业(35720)
- 融(27325)
- 金融(27323)
- 中国(27055)
- 银(25245)
- 银行(25234)
- 方法(25004)
- 行(24501)
- 数学(22521)
- 数学方法(22346)
- 财(20742)
- 制(20099)
- 农(16384)
- 贸(14446)
- 贸易(14431)
- 业经(14338)
- 易(14210)
- 体(13064)
- 务(12883)
- 财务(12852)
- 财务管理(12828)
- 企业财务(12301)
- 地方(11676)
- 学(11399)
- 中国金融(11367)
- 机构
- 大学(215774)
- 学院(212713)
- 济(100899)
- 经济(99126)
- 研究(79000)
- 管理(78431)
- 中国(69662)
- 理学(66713)
- 理学院(65955)
- 管理学(65106)
- 管理学院(64709)
- 财(49995)
- 京(45529)
- 科学(42776)
- 财经(39142)
- 所(38701)
- 中心(37553)
- 经(35816)
- 研究所(34887)
- 经济学(34254)
- 农(31000)
- 经济学院(30854)
- 江(30627)
- 财经大学(29460)
- 北京(29331)
- 院(28736)
- 业大(26276)
- 范(25718)
- 师范(25477)
- 融(24643)
- 基金
- 项目(140622)
- 科学(113077)
- 基金(107179)
- 研究(104193)
- 家(93376)
- 国家(92702)
- 科学基金(79483)
- 社会(71213)
- 社会科(67862)
- 社会科学(67850)
- 基金项目(55543)
- 省(50261)
- 自然(48424)
- 自然科(47333)
- 自然科学(47322)
- 教育(46592)
- 自然科学基金(46517)
- 资助(43642)
- 划(43600)
- 编号(39227)
- 部(33472)
- 成果(33128)
- 重点(32690)
- 制(31943)
- 国家社会(31767)
- 发(30665)
- 创(29650)
- 中国(29523)
- 教育部(29415)
- 创新(28081)
共检索到336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帼琼 徐天祥
文章在对金融制度进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金融制度变迁综合评价体系,采用三元赋值法、单项指标法、PCA赋权法进行测度,对金融制度变迁总指数及其四个二级维度指数进行纵向考察,并基于不同省份金融改革发展水平分东、中、西三大地区进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在波动中加快,银行制度、资本市场、金融开放、普惠金融变革具有发展的同步性特征,但金融制度变迁呈现显著空间差异性,省际金融发展差异有加速扩大趋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段银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段银弟
本文运用西方经济学的供需理论,对中国金融制度的需求、供给以及均衡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着重分析了政府及其代表“政治银行家”在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轨迹。
关键词:
金融制度 变迁 均衡 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耿志民
一、金融混业经营的制度变迁轨迹 我国在金融体制结构安排上以1993年为界,先后经历了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这两个发展阶段,并且都是由制度供给决定的。客观分析,1979年以前的“大一统”金融体制本身就是一种混业经营模式,只不过因为当时国内的保险业务极其简单,证券业务尚未出现,中国人民银行包揽了包括保险在内的一切金融业务,从而是一种简单的混业经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葛兆强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方法,从经济学与金融学结合上,对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十五”期间的金融创新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改革 制度变迁 中国金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裴红卫
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与制度变迁是总体制度结构演进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 ,和整个渐进转轨改革逻辑相关。在这一大的背景下 ,本文力图从一个长期历史的视角去考察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和制度变迁 ,从而揭示和解释建国后中国金融史的变迁轨迹。
关键词:
金融制度 演进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皮天雷
诺思开创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对理解一国经济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视角。制度变迁选择何种方式,主要受制于一个社会的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利结构和偏好结构。本文基于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以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为例分析了中国金融制度经历的从计划向市场的改革变迁历程,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典型特征:政府主导型、强制变迁性、渐进转型性。这种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并锁定在低效率状态。未来,必须引入新的变量来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从而才能达到更为高效的路径替代。
关键词:
路径依赖 制度变迁 政府主导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继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良瑞
建国以来,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经历了从市场金融到计划金融再到市场金融的过程。回顾中国金融制度变迁过程,通过实证与逻辑分析说明了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性--强制性、渐进性、滞后性,进而引发对未来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广延
制度变迁受制于其主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权力结构。文章根据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来分析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现象,发现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渐进性和滞后性特征,并因路径依赖陷入非效率的锁定状态,文章最后对实现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路径替代进行探讨。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高平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再次爆发,凸显了中国长期存在的严重而普遍的金融所有制歧视性抑制的严重后果。本文以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为起点,深入分析了中国金融所有制歧视性抑制而形成"割裂"的后果,并进一步论述了中国金融领域所有权结构的低效率,提出了改变中国金融领域所有权结构低效率的金融制度变迁定位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
温州 民间借贷危机 中国金融制度 变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棉阳
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在吸收欧美和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掘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既可深化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认识,同时又对当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由于学术界尚未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做出总体性归纳概括,因此把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置于同时期世界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之下审视近代中国金融监管所具有的特色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研究发现: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具有三大特征,即在体制上模仿日本选择了"一级多头"式监管体制,但各种监管机构叠床架屋、互相掣肘;在监管方式上综合了欧美和日本经验兼重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但两者之间此消彼长;在监管手段上学习日本和欧美做法推行法制化监管,但绩效却差强人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棉阳
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在吸收欧美和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掘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既可深化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认识,同时又对当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由于学术界尚未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做出总体性归纳概括,因此把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置于同时期世界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之下审视近代中国金融监管所具有的特色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研究发现: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具有三大特征,即在体制上模仿日本选择了"一级多头"式监管体制,但各种监管机构叠床架屋、互相掣肘;在监管方式上综合了欧美和日本经验兼重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方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2 0余年来体现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非均衡性。本文从变迁方式、变迁构架和变迁内容三个方面论述这一特点。认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之间、技术性生产边界和结构性生产边界之间、体制内存量变迁和体制外增量变迁之间存在非均衡性。三个方面的症结都和政府有关 ,因此政府改革将成为今后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