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9)
- 2023(11575)
- 2022(9376)
- 2021(8962)
- 2020(7553)
- 2019(16773)
- 2018(16277)
- 2017(30924)
- 2016(16516)
- 2015(18573)
- 2014(18631)
- 2013(18195)
- 2012(16860)
- 2011(15360)
- 2010(15460)
- 2009(14841)
- 2008(13840)
- 2007(12276)
- 2006(10730)
- 2005(10026)
- 学科
- 济(63885)
- 经济(63809)
- 业(44957)
- 管理(43939)
- 企(34767)
- 企业(34767)
- 中国(29036)
- 方法(28319)
- 融(28274)
- 金融(28267)
- 银(27101)
- 银行(27076)
- 行(26176)
- 数学(25413)
- 数学方法(25204)
- 财(19837)
- 制(19355)
- 农(16653)
- 贸(14642)
- 贸易(14629)
- 易(14419)
- 学(13912)
- 业经(13244)
- 务(13011)
- 财务(12966)
- 财务管理(12939)
- 体(12842)
- 企业财务(12438)
- 地方(12023)
- 中国金融(11632)
- 机构
- 大学(231781)
- 学院(229448)
- 济(101702)
- 经济(99676)
- 研究(85184)
- 管理(82736)
- 中国(76769)
- 理学(69668)
- 理学院(68886)
- 管理学(67715)
- 管理学院(67298)
- 财(50332)
- 京(50313)
- 科学(49598)
- 所(43237)
- 中心(40859)
- 农(39960)
- 财经(39688)
- 研究所(39457)
- 经(36401)
- 经济学(33813)
- 江(33198)
- 北京(32587)
- 业大(32524)
- 农业(31597)
- 院(30764)
- 经济学院(30539)
- 财经大学(30081)
- 融(27613)
- 州(27432)
- 基金
- 项目(152122)
- 科学(119548)
- 基金(113326)
- 研究(109239)
- 家(100368)
- 国家(99598)
- 科学基金(84002)
- 社会(71289)
- 社会科(67748)
- 社会科学(67733)
- 基金项目(58203)
- 省(55979)
- 自然(53451)
- 自然科(52294)
- 自然科学(52275)
- 自然科学基金(51412)
- 教育(49422)
- 划(48668)
- 资助(48120)
- 编号(41433)
- 重点(34962)
- 部(34862)
- 成果(34720)
- 发(32357)
- 创(31824)
- 国家社会(31222)
- 性(30065)
- 创新(30031)
- 教育部(29926)
- 课题(29813)
共检索到361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雪梅 石大龙
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受到广泛的关注。基于CoVaR方法,本文度量了我国公开上市的27家金融机构2008-2013年的系统性风险,并建立了一个预测系统性风险的模型。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较大,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小;金融危机期间,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时期,而2012年7月以来,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呈上升趋势;根据系统性风险的预测模型,财务杠杆率高、规模小、盈利能力好的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更高,自身风险较高的金融机构其系统性风险贡献也更高。系统性风险预测模型能有效指导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并能避免依据当期系统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龙 吴永
文章利用股票收盘价数据进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研究。首先,选取我国金融体系的32家金融机构的股票数据,根据Adrian和Brunnermeier提出的CoVaR技术,对CoVaR进行了再次定义。其次,关于CoVaR的求解,将学生t-分布作为收益率序列的分布函数。并将GARCH模型与DCC方法用于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波动性与时变相关性模型的建立,然后通过数值求解DCoVaR。最后,实证分析多个金融机构同时处于不同财务困境状态或不同基准状态下对我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得出在什么条件下对我国金融系统产生的联合系统性风险贡献达到最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陶玲 朱迎
国际实践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危及金融稳定,更会给宏观经济和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损失。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风险输入和我国转轨阶段自身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叠加的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上升并逐步显现。如何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度量方法,从而有效地识别、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论文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尚不成熟的方面深入探索。论文将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将传导机制归纳为内部传导和跨境传导,将扩散机制归纳为信贷紧缩机制、流动性紧缩机制和资产价格波动机制。立足我国转轨体制特点和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状况,论文提出了...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监测 风险度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蕊 贺晓宇 戚逸康
在中国金融体制深化改革过程中,实时监测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来源和累积过程非常必要。本文基于EVT-GARCH-Co VaR模型,利用2008—2013年股票市场数据,对极端市场条件下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内单个金融机构对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及其随时间变动的趋势进行了动态测算。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国有商业银行引致的系统性风险最大,证券公司最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介于二者之间;2研究期内所有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都有上升,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但金融风险在证券、保险和银行业间的传染效应还比较微弱;3工行、中行、建行和人寿保险具有显著的系统重要性,应进行全面综合监管。其他金融机构需按微观审慎原则加强其自身风险管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崎
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变革催生了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本文从金融体系变革的角度来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途径。次贷危机的爆发充分说明了现代金融体系下,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内生于金融体系的,在较长时期内处于潜伏期,最终以灾难性的金融危机方式释放出来。监管当局应该加强系统性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协调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加强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职能。
关键词:
金融体系 变革 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崎
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逆转以及金融机构所具有的高杠杆率、高关联度特征,共同催生了新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使得现代金融体系的风险产生和传递完全呈现出新的特征。监管当局需要研究现代金融体系中更为广泛的、复杂的系统性风险的触发点,加强对金融市场中系统性风险的认识和防范,协调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管理,加强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职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碧云 武毅
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方面的19个指标,建立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AHP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运用DEA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验证金融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效率。结果表明,基于AHP-DEA的金融系统性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有效的,能较好地预警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亮 许爱萍 李树生 梁朝晖
与国外相比,我国虽然也对系统风险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存在与"系统性风险"相混淆的问题。从使用历史、词义区别和接受程度角度考虑,应当将"系统风险"与"Systemic Risk"相对应。根据相关研究综述,重新定义了系统风险,并通过理论与实例分析,指出其与系统性风险既有尺度、危害、传染和生成方式上的区别,又有互为因果的联系。
关键词:
金融体系 系统风险 系统性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锡良 曾欣
道德风险行为就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脆弱性 ,根本原因也在于道德风险。政府不仅对银行提供了担保 ,也认为证券市场“太大而不能失败”。证券市场危机往往是金融危机的先行指标 ,随之而来的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将决定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中国金融体系的道德风险已经深入到最基层的代理人 ,其代价将是非常惨重的。
关键词:
金融体系 道德风险 脆弱性 金融危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青 钱宗鑫 刘伟
本文综合考虑机构个体风险、联动和传染效应、波动和不稳定性以及流动性与信用等风险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分位数回归法(PCQR)构造出可以全面反映实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并对系统性风险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途径进行了探究。实证结果表明,该指数能较为准确、有效地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冲击的分布情形。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通过信贷这一渠道传导至实体部门,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依据本文构建的指数,当前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中高位,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保持信贷的稳健,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畅 邢天才
本文对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从风险偏好、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国际因素四个维度、13类指标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实际的金融体系脆弱性指标,并从四个维度分析金融风险传播的顺序,通过与credit-to-gdp缺口和2008年金融危机比对验证合成指标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脆弱性的传播路径是从风险偏好抬升传递到实体经济部门进而作用于金融部门,金融部门反过来又会对实体经济发生作用;金融脆弱性主要构成因素发生明显变化,已经由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受国际外部因素及风险偏好因素转移到现在的主要受国内因素影响,且作用不断加大;金融脆弱性指标能够先于credit-to-gdp缺口指标对金融脆弱性进行预判,且领先期在1年左右;金融脆弱性恢复到健康水平需要时间,恢复期的长短与诱发因素相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颖毅 周嘉伟
基于相互关联性的视角,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VAR-MVGARCH(1,1)-BEKK模型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进行衡量,并对系统内各个行业或市场间的风险传导进行检验。主成分分析法具有在收益率层面更好地展现系统性风险时变特征的优势,VAR-MVGARCH(1,1)-BEKK模型则在波动率层面考虑了风险传导方向伴随某些政策事件可能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在近十几年中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系统性风险升高的重要原因。我国各项政策的颁布和市场环境的改变也导致风险在金融体系内各个行业或市场间传播的方向发生变化。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主成分分析 货币政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志浩
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具有五个基本要件:范畴的界定;辨别风险扩散的传导机制;建立可量化的风险测度手段,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建立防控危机的应对方案;形成危机救助机制的预案。宏观审慎管理是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抓手,我们需要准确理解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尽快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防控体系 宏观审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永钢 赵航 卜林
基于极端风险溢出视角,本文将银行、证券、保险和多元金融四类金融机构以及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四个金融市场纳入整个金融体系,并借鉴White等(2015)构建的MVMQ-CAVia R模型,刻画了2008—2019年第一季度金融板块间极端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金融体系总体风险溢出水平不高,金融机构与市场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相依性,其中金融机构是重要的风险溢出者,而金融市场是重要的风险接受者,但2013年"钱荒"等极端风险事件会造成金融体系内风险溢出效应的结构性反转。本文还发现金融机构间的风险溢出对市场向机构的风险溢出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反之没有类似的效果。不同金融板块在极端风险溢出关联网络中的地位也存在差异性,其中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是重要的极端风险双向传导者,发挥着"风险放大器"的作用,而银行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极端风险溢出者,股票市场是重要的极端风险接受者。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南军 汪欣怡
本文基于条件在险价值法(CoVaR),引入状态变量模拟风险的时变性,运用分位数回归技术,对于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多元金融服务业的行业系统性风险以及这四个子行业中的40家上市公司的单一系统性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涉及的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4日至2016年4月1日,包含了2015年股灾时期。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系统对于银行业的风险变化敏感性最高,其次为保险业,最后为证券业和多元金融服务业;而就风险溢出的绝对值来看,证券业的风险溢出值远大于多元金融服务业、保险业和银行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