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00)
- 2023(19802)
- 2022(16638)
- 2021(15604)
- 2020(13018)
- 2019(29680)
- 2018(29058)
- 2017(55522)
- 2016(30178)
- 2015(33550)
- 2014(33464)
- 2013(33148)
- 2012(30646)
- 2011(27868)
- 2010(27832)
- 2009(25958)
- 2008(24581)
- 2007(21669)
- 2006(19085)
- 2005(17149)
- 学科
- 济(130392)
- 经济(130249)
- 管理(83069)
- 业(78905)
- 企(63720)
- 企业(63720)
- 方法(53269)
- 数学(46610)
- 数学方法(46175)
- 中国(38668)
- 农(32728)
- 财(31947)
- 学(29771)
- 融(29513)
- 金融(29505)
- 地方(28459)
- 银(28295)
- 银行(28213)
- 行(27186)
- 业经(27110)
- 制(25921)
- 贸(23952)
- 贸易(23934)
- 易(23290)
- 农业(22400)
- 务(19738)
- 财务(19659)
- 财务管理(19627)
- 理论(19533)
- 环境(19001)
- 机构
- 大学(430477)
- 学院(427474)
- 济(180601)
- 经济(176966)
- 管理(161028)
- 研究(155548)
- 理学(138938)
- 理学院(137300)
- 管理学(134917)
- 管理学院(134167)
- 中国(119945)
- 科学(96413)
- 京(92297)
- 财(81408)
- 所(80170)
- 农(78966)
- 研究所(73532)
- 中心(69910)
- 业大(67462)
- 财经(65377)
- 农业(62359)
- 江(61755)
- 经(59641)
- 北京(58575)
- 经济学(56295)
- 院(55906)
- 范(54594)
- 师范(53908)
- 经济学院(50625)
- 州(49888)
- 基金
- 项目(292276)
- 科学(227771)
- 基金(212766)
- 研究(207063)
- 家(189347)
- 国家(187829)
- 科学基金(158300)
- 社会(132062)
- 社会科(125257)
- 社会科学(125222)
- 省(112547)
- 基金项目(112119)
- 自然(103593)
- 自然科(101182)
- 自然科学(101148)
- 自然科学基金(99360)
- 划(95880)
- 教育(93823)
- 资助(88021)
- 编号(81516)
- 成果(66289)
- 重点(66272)
- 部(64388)
- 发(62891)
- 创(60532)
- 课题(57091)
- 创新(56716)
- 科研(56388)
- 国家社会(55427)
- 教育部(54582)
- 期刊
- 济(196823)
- 经济(196823)
- 研究(129265)
- 中国(84001)
- 学报(77424)
- 农(71654)
- 科学(67836)
- 财(61331)
- 管理(58854)
- 大学(57141)
- 学学(54400)
- 农业(48368)
- 融(48186)
- 金融(48186)
- 教育(42135)
- 技术(34037)
- 经济研究(33664)
- 财经(33057)
- 业经(29570)
- 经(28540)
- 业(25534)
- 问题(25478)
- 贸(21080)
- 版(20982)
- 技术经济(20627)
- 科技(20614)
- 世界(19826)
- 业大(19787)
- 理论(19497)
- 国际(19269)
共检索到639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捷
近三年,中国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快速增长同时实体经济的增速不断下滑。本文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快速增加的流动性导致企业的负债率和库存占比上升,由于供求的结构失衡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快速的资产扩张导致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最终宽松的货币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时文章指出目前恰当的政策是通过结构性的改革释放有效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本文采用了所有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的累计数据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通过对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比较研究以及数量分析的方法,来分析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实体经济 存货 总资产收益率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严佳佳 梁英豪
通过构建开放经济视域下含有金融加速器的两国DSGE模型,利用2006—2020年的季度数据和脉冲响应技术结合中美货币政策实践进行模拟检验,从实体经济债务视角就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进行解释论证,结果表明,美国货币政策调整使得中国实体经济企业债务偏离稳态水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债务的风险累积和风险暴露程度存在异质性,并且冲击结果受到中国应对措施的影响。基于此,货币当局应寻找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与实现中美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之间的平衡点,完善金融风险监管制度,构建公平有序的信贷资源配置环境和稳定汇率预期。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实体经济债务 DSGE模型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姚先国 郭竞成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并相互促进是一个健康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中国金融体系在支持实体经济实现20余年高速增长后,近年来出现加速与实体经济脱节趋势,加入WTO使脱节趋势更加严峻。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脱节的动因是二者内在矛盾: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结构性调整,以国家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为适应变化了的实体经济,金融体系开始由体制内银行中介向市场化的金融中介转变,金融发展由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表现为体制外金融机构快速发展。"脱节"是金融转型期特有现象。本文在对"脱节"进行实证描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思路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转型 金融体系 实体经济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晓芳 卢小兵 史迎媚
近两年来,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出现了较为突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外汇储备、银行存差和证券价格都出现了大幅的增长和上升。本文通过构建货币分析模型,利用包含一个最近通胀周期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VAR模型检验等方法,通过将外汇储备资产纳入货币存量考察,对金融体系包括外汇市场、银行市场和证券市场之间资金流动和传导的特征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以外汇储备衡量的国际收支变化和调节机制并非一种被动的平衡,金融体系三个市场之间存在着较为顺畅的资金传导和流动渠道,在三者的相互传导影响关系中,外汇市场对银行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影响较大,银行市场对证券市场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而证券市场对其他两个市场的影响则微乎其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砥砺前行,不断建立并扩大革命根据地,以星星之火形成农村包围城市之势,最后武装夺取城市从而取得了全国胜利。新中国的金融机构也是先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带着人民银行进城"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在新解放区普设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并按照人民政府对新解放区原有各类金融机构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接收官僚资本银行,取消在华外国银行的特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昕 蒋群星
本文就网络金融对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和组织体系的影响展开分析,指出网络金融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传统商业银行支付服务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金融机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关键词:
网络金融 金融监管 金融机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晓朴 朱太辉
准确理解金融体系与经济波动的关系,对于金融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至关重要。本文从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两个视角,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研究发现,在主流经济理论中,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理解,是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理论背景;金融体系并非实体经济对立面的虚拟经济,而是作为服务业一部分直接贡献了实体经济产出,并且还是实体经济配置资源的核心;实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于,准确理解金融体系自身的运行机制,并把握好其与实体经济的匹配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季益烽
文章采用2001年至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我国银行体系、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Grange因果检验和过度识别条件约束下的多元协整向量分析。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资本化率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股市规模单向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银行部门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且相关关系为正。多元协整分析结果显示银行体系、股票市场的规模与经济增长在长期呈正相关关系,股市波动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其中,银行体系对经济增长的权重最大,表明我国的金融市场是以银行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邱杨茜 陈颖 余军 何孝星
针对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问题凸现,本文就其表现、后果、原因及治理对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析。本文认为,我国金融与经济的问题已影响到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政府应尽快采取措施促成金融与实体经济形成良好的伴生关系。为此,本文建议当前我国应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并提升经济的直接融资份额,等等。
关键词:
虚实分离 货币政策 融资体系 直接融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雪梅 石大龙
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受到广泛的关注。基于CoVaR方法,本文度量了我国公开上市的27家金融机构2008-2013年的系统性风险,并建立了一个预测系统性风险的模型。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较大,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小;金融危机期间,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时期,而2012年7月以来,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呈上升趋势;根据系统性风险的预测模型,财务杠杆率高、规模小、盈利能力好的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更高,自身风险较高的金融机构其系统性风险贡献也更高。系统性风险预测模型能有效指导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并能避免依据当期系统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立坚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验证我国金融体系在不完全市场的制约条件下,能否发挥“价值创造、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公司治理”这六大基本功能,以及通过进一步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来揭示当今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表现及其症结所在。论文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影响我国金融体系“健全性”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房地产价格和流动性,它们直接左右银行的信贷行为;相反,利差幅度和基础货币的调控却没有显著的制约效果。所有这些特征都恰恰反映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至今为止还没得到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主成分分析 改革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涤龙 陈双莲 欧阳胜银
以IMF公布的金融稳健性核心指标为基础,本文重新构建了12项金融体系稳健指标,并对2010~2011年的中国与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存款机构进行金融稳健性比较。结果发现中国大部分的金融稳健性指标要优于其他国家,说明中国金融体系整体较为稳健,但在资产质量和流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龙 吴永
文章利用股票收盘价数据进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研究。首先,选取我国金融体系的32家金融机构的股票数据,根据Adrian和Brunnermeier提出的CoVaR技术,对CoVaR进行了再次定义。其次,关于CoVaR的求解,将学生t-分布作为收益率序列的分布函数。并将GARCH模型与DCC方法用于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波动性与时变相关性模型的建立,然后通过数值求解DCoVaR。最后,实证分析多个金融机构同时处于不同财务困境状态或不同基准状态下对我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得出在什么条件下对我国金融系统产生的联合系统性风险贡献达到最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友焕 龚成威 郭文美
近几年来,大量境外热钱通过各种方式流入中国资本市场,最终目标是获取高额利润。境外热钱异常流动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很大冲击。在人民币面临进一步升值压力以及国内外利差加大的形势下,境外热钱流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将增大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削弱其效果,严重时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危及金融体系安全。因此,防控热钱应该从货币、汇率、利率以及储蓄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境外热钱 金融体系 流动性 国际资本流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孔凡保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金融体系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这一老的学术问题又重新在西方经济学界复活。1995年2月16-17日,世界银行以“股票市场,公司融资和经济增长”为题,召开了专门的学术会议。各种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性刊物上也大量刊登这方面的文章。争论的焦点基本上是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