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4)
2023(11225)
2022(9082)
2021(8631)
2020(7143)
2019(16090)
2018(15529)
2017(29329)
2016(15771)
2015(17702)
2014(17562)
2013(17230)
2012(16047)
2011(14667)
2010(14631)
2009(13824)
2008(12839)
2007(11423)
2006(9940)
2005(9170)
作者
(44977)
(37557)
(36978)
(35581)
(23730)
(17987)
(16948)
(14485)
(14401)
(13320)
(12933)
(12553)
(12071)
(12023)
(12012)
(11672)
(11060)
(10944)
(10568)
(10523)
(9464)
(9077)
(9042)
(8508)
(8374)
(8336)
(8236)
(8031)
(7713)
(7693)
学科
(61963)
经济(61891)
管理(40829)
(39333)
(31469)
企业(31469)
(27162)
金融(27155)
中国(26995)
方法(26918)
(24907)
银行(24882)
数学(24268)
(24185)
数学方法(24061)
(18550)
(17287)
(16218)
(14125)
贸易(14112)
(13895)
(13349)
业经(12860)
(12333)
地方(12007)
(11624)
财务(11586)
财务管理(11560)
中国金融(11470)
企业财务(11158)
机构
大学(218477)
学院(216776)
(96806)
经济(94998)
研究(82047)
管理(76246)
中国(70194)
理学(64846)
理学院(64074)
管理学(62939)
管理学院(62542)
科学(47719)
(46905)
(46171)
(41624)
中心(39099)
(38599)
研究所(38087)
财经(36827)
(33841)
经济学(32579)
(31082)
业大(30942)
农业(30547)
北京(30005)
(29640)
经济学院(29450)
财经大学(27857)
(26871)
师范(26523)
基金
项目(145677)
科学(114458)
基金(107753)
研究(105506)
(95749)
国家(95007)
科学基金(79813)
社会(69131)
社会科(65818)
社会科学(65802)
基金项目(55225)
(54278)
自然(49584)
自然科(48550)
自然科学(48532)
教育(48099)
自然科学基金(47730)
(46835)
资助(45381)
编号(40369)
成果(34143)
重点(33593)
(33337)
(31555)
(30763)
国家社会(30666)
课题(29237)
创新(28993)
(28922)
教育部(28616)
期刊
(100018)
经济(100018)
研究(68313)
中国(47550)
学报(38331)
(36838)
金融(36838)
(35491)
(35450)
科学(33089)
大学(28859)
管理(28452)
学学(27325)
农业(23491)
教育(22674)
财经(19249)
经济研究(18595)
技术(16750)
(16725)
业经(14022)
(13341)
问题(13316)
(13187)
国际(12511)
世界(12256)
统计(11223)
理论(10715)
(10291)
(9811)
技术经济(9365)
共检索到338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仲文娜  朱保华  
本文立足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现状,从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银行部门和房地产市场六个维度选取金融压力基础指标,引入动态相关系数和动态信用权重对个体指标进行加总,构建月度的中国金融体系压力指数(CFSSI),并利用金融压力事件识别法和马尔科夫转移自回归(MS-AR)模型,对该指数识别我国金融体系压力状态的效果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CFSSI可以较好地捕捉我国金融体系整体压力的趋势和波动特征,这为实时监测我国金融体系风险状况提供了一种可选的量化工具。与其他FSI的比较表明,在基础指标中加入影子银行、银行同业、金融市场杠杆等指标,以及在加总方法中使用动态相关系数,是CFSSI能够更好地刻画金融体系压力趋势特征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苏基溶  廖进中  
本文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及1996~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自由化改革后中国金融体系的功能。结果表明:金融自由化改革后,金融体系开始逐渐发挥资源配置功能,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双渠道促进了经济增长,然而金融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以金融发展水平衡量的技术吸收能力较差,没有起到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亚星  田宇  
国家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经济现代化,现代化经济的重要一环是现代化金融,现代化金融市场的关键是具备有效性。通过梳理金融市场理论和有效市场假说等相关理论的发展,明确金融市场现代化的关键是提高市场有效性,结合中国实际,建立现代化金融市场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要科学构建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并全面提高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要建立健全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以及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绵陛  黄冰柔  任文达  
以无模型隐含波动率理论为基础,改进期权选取机制、还原隐含波动率计算方法、利用近期合约和远期合约以及下季合约分类插值构建更为符合中国市场行情的RVIX指数,并利用tCopula模型和混合Copula模型探究在一般和异常情况下RVIX指数是否能预测未来市场的真实波动率以及对哪个期限的市场真实波动率预测更为合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VIX指数相对于中国波指IVX有所改进,且在极端情况下改进效果更为突出。一般情况下,RVIX指数能预测未来市场的真实波动率且对未来一周市场真实波动率的预测最为准确;当异常事件发生时,RVIX指数仍然有效,其暴跌时用于预测未来一周市场真实波动率的暴跌,暴涨时用于预测未来一个月市场真实波动率的暴涨更为合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鹏  胡海峰  
文章构建的金融风险指数FRI是在原来FCI指数的基础上,通过对短期利率、股票价格指标的调整与修正,并加入货币因素、社会融资规模,进而融合原有的房地产价格、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等指标,运用VAR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估计各个指标的权重而得到最终结果。实证经验表明,其和未来的通货膨胀具有很高的动态相关性,可以作为中国宏观经济以及金融领域政策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和指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陶雄华  
金融动荡越来越频繁,破坏性越来越严重,冲击后果往往殃及整个世界。如何面对这种新情况?伴随金融脆弱性概念的提出,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研究亦日趋深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脆弱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范学俊  
本文运用最大似然协整分析法及1992年第一季度至2004年第三季度数据检验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虽然银行部门与股票市场在长期都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但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大强于银行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与认为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比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更能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观点截然不同。因此立足于长远,扩大股票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将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崴  
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砥砺前行,不断建立并扩大革命根据地,以星星之火形成农村包围城市之势,最后武装夺取城市从而取得了全国胜利。新中国的金融机构也是先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人民银行,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带着人民银行进城"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在新解放区普设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并按照人民政府对新解放区原有各类金融机构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接收官僚资本银行,取消在华外国银行的特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庆平  
"十二五"期间,中国金融业为支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仍需金融业更大支持。为此,必须创建更具创造力的中国金融体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蔡志刚  赖明明  
本文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数据降维方法——主成分、卡尔曼滤波和拉普拉斯特征映射,选取了城镇居民投资意愿、IPO首日收益率、对数开户比和流通市值加权换手率,建立了三3个从1999年至2015年跨度17年的测度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的月度复合指数。同时,基于"孪生股票"现象,使用AH股溢价指数对三个情绪指数进行了有效性检验。结果发现,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的情绪指数最为有效,基于主成分方法的情绪指数次之,而基于拉普拉斯特征映射的情绪指数没有达到实证研究的有效性要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雪梅  石大龙  
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以后受到广泛的关注。基于CoVaR方法,本文度量了我国公开上市的27家金融机构2008-2013年的系统性风险,并建立了一个预测系统性风险的模型。结果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较大,证券期货业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贡献最小;金融危机期间,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时期,而2012年7月以来,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呈上升趋势;根据系统性风险的预测模型,财务杠杆率高、规模小、盈利能力好的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更高,自身风险较高的金融机构其系统性风险贡献也更高。系统性风险预测模型能有效指导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并能避免依据当期系统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立坚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验证我国金融体系在不完全市场的制约条件下,能否发挥“价值创造、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公司治理”这六大基本功能,以及通过进一步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来揭示当今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表现及其症结所在。论文通过分析发现,目前影响我国金融体系“健全性”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房地产价格和流动性,它们直接左右银行的信贷行为;相反,利差幅度和基础货币的调控却没有显著的制约效果。所有这些特征都恰恰反映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至今为止还没得到有效的发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涤龙  陈双莲  欧阳胜银  
以IMF公布的金融稳健性核心指标为基础,本文重新构建了12项金融体系稳健指标,并对2010~2011年的中国与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存款机构进行金融稳健性比较。结果发现中国大部分的金融稳健性指标要优于其他国家,说明中国金融体系整体较为稳健,但在资产质量和流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龙  吴永  
文章利用股票收盘价数据进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研究。首先,选取我国金融体系的32家金融机构的股票数据,根据Adrian和Brunnermeier提出的CoVaR技术,对CoVaR进行了再次定义。其次,关于CoVaR的求解,将学生t-分布作为收益率序列的分布函数。并将GARCH模型与DCC方法用于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波动性与时变相关性模型的建立,然后通过数值求解DCoVaR。最后,实证分析多个金融机构同时处于不同财务困境状态或不同基准状态下对我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得出在什么条件下对我国金融系统产生的联合系统性风险贡献达到最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畅  邢天才  
本文对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从风险偏好、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国际因素四个维度、13类指标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实际的金融体系脆弱性指标,并从四个维度分析金融风险传播的顺序,通过与credit-to-gdp缺口和2008年金融危机比对验证合成指标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脆弱性的传播路径是从风险偏好抬升传递到实体经济部门进而作用于金融部门,金融部门反过来又会对实体经济发生作用;金融脆弱性主要构成因素发生明显变化,已经由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受国际外部因素及风险偏好因素转移到现在的主要受国内因素影响,且作用不断加大;金融脆弱性指标能够先于credit-to-gdp缺口指标对金融脆弱性进行预判,且领先期在1年左右;金融脆弱性恢复到健康水平需要时间,恢复期的长短与诱发因素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