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99)
- 2023(17225)
- 2022(14564)
- 2021(13541)
- 2020(11163)
- 2019(25757)
- 2018(25291)
- 2017(48576)
- 2016(25927)
- 2015(29259)
- 2014(29134)
- 2013(28996)
- 2012(27076)
- 2011(24619)
- 2010(24918)
- 2009(22982)
- 2008(21739)
- 2007(19038)
- 2006(16986)
- 2005(15464)
- 学科
- 济(114722)
- 经济(114611)
- 管理(70673)
- 业(70609)
- 企(56318)
- 企业(56318)
- 方法(46157)
- 数学(40032)
- 中国(39741)
- 数学方法(39691)
- 农(30991)
- 地方(29117)
- 融(28643)
- 金融(28642)
- 银(27504)
- 银行(27465)
- 行(26605)
- 业经(26308)
- 财(26096)
- 制(22721)
- 贸(22337)
- 贸易(22316)
- 学(21697)
- 易(21684)
- 农业(21185)
- 环境(17757)
- 技术(17522)
- 理论(16977)
- 和(16812)
- 产业(16105)
- 机构
- 大学(369527)
- 学院(368180)
- 济(159178)
- 经济(156015)
- 管理(143674)
- 研究(131814)
- 理学(123479)
- 理学院(122110)
- 管理学(120331)
- 管理学院(119677)
- 中国(104407)
- 京(80062)
- 科学(77800)
- 财(71001)
- 所(65973)
- 研究所(60035)
- 中心(59843)
- 农(57836)
- 财经(56772)
- 江(53072)
- 经(51788)
- 北京(51769)
- 业大(51578)
- 经济学(49486)
- 范(49064)
- 师范(48636)
- 院(47529)
- 农业(44922)
- 经济学院(44681)
- 州(43722)
- 基金
- 项目(247905)
- 科学(195999)
- 研究(184632)
- 基金(180520)
- 家(156616)
- 国家(155310)
- 科学基金(133249)
- 社会(118389)
- 社会科(112446)
- 社会科学(112421)
- 基金项目(95287)
- 省(94976)
- 自然(83821)
- 教育(83359)
- 自然科(81899)
- 自然科学(81883)
- 自然科学基金(80432)
- 划(80020)
- 编号(74540)
- 资助(74438)
- 成果(60736)
- 发(57088)
- 重点(55545)
- 部(55455)
- 创(51849)
- 课题(51841)
- 国家社会(49399)
- 创新(48338)
- 教育部(47946)
- 人文(46563)
- 期刊
- 济(175972)
- 经济(175972)
- 研究(116498)
- 中国(75497)
- 学报(54380)
- 管理(53852)
- 农(53603)
- 科学(52326)
- 财(50912)
- 融(45834)
- 金融(45834)
- 大学(41713)
- 教育(41578)
- 学学(39053)
- 农业(37161)
- 技术(31176)
- 经济研究(29229)
- 业经(28405)
- 财经(27862)
- 经(24070)
- 问题(23073)
- 业(19599)
- 贸(18989)
- 图书(18700)
- 技术经济(18170)
- 理论(18086)
- 世界(17763)
- 科技(17274)
- 国际(17107)
- 现代(16815)
共检索到561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晋盛武 章香香
文章基于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对金融业就业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且金融集聚与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之间的交互作用能促进金融业就业的增长,但金融集聚与金融发展规模之间的交互作用要强于与金融发展效率之间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晋盛武 章香香
文章基于2004—2015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对金融业就业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且金融集聚与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之间的交互作用能促进金融业就业的增长,但金融集聚与金融发展规模之间的交互作用要强于与金融发展效率之间的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艳琳 黄密桃
本文在将金融产业的就业效应分为就业总量效应、结构效应和质量效应的基础上,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相关数据对中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总量效应潜力巨大,金融产业结构的优化能带来就业结构的改善,现代金融产业就业质量较高,而传统金融产业就业质量相对较低。中国金融产业的就业总量效应、结构效应和质量效应尚待充分发挥和挖掘。最后,本文提出将金融产业作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点产业来发展、全面提高中国金融产业就业效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产业 就业效应 结构效应 质量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马智利 周翔宇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问题,系统分析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变的内在联系,采用中国1978~2006年反映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数据,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定量描述。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和金融发展指标相互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市场化率对非农产业产值比重的提高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金融相关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要强于金融相关率指标。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自身的惯性,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发展的长短期关系是不一致的。产业结构升级和金融市场化比率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而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相关比率以及金融相关比率和金融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诺平 廖进中 杨炜娜
文章基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从资金来源效率、运用效率、配置效率三方面,对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长期相关关系,而金融整体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并不构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这与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滞后有关,应当加快改革,促使其在产业发展和产值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加主动和深入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涛 张梓榆
本文利用中国金融产业发展、农业和非农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就中国金融产业发展对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作用比较研究发现,长期而言,中国金融产业发展对农业的发展存在较大的抑制作用,对非农产业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短期来看,金融规模、金融结构比率抑制了农业发展且幅度较大;金融经营效率、金融产出率促进了农业发展但作用较弱。相比而言,金融规模、金融产出率对非农产业发展具有较强推动作用,金融经营效率、金融结构比率对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作用较弱。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金融产业应该兼顾对农业与非农产业的支持,促进农业和非农产业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寿琼 韩健
金融开放、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按照金融开放促进金融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金融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从理论上分析了一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在金融开放过程中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开放通过提高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进而带来经济增长效应这一机制进行推演,并从全国和省际两个维度对其进行经验分析。
关键词:
金融开放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溢出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磊
本文采用VAR模型检验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之间,的确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间, 则不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果检验的证据支持金融中介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的假设,反过来,中国经济增长也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成因。以增长效应研究结论为基础,本文初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考虑到地理距离邻近会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与交易风险,本文讨论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主体融资的微观机理与宏观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4—2016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区分地方金融发展的本地效应和区域金融中心的溢出效应,实证检验了金融供给的空间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显著地促进了所在城市及其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在控制内生性并引入工具变量之后,上述结论仍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检验发现,地方金融发展还存在普遍意义上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地方金融发展对邻近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金融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并试图为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国平 王燕飞
本文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理论出发,运用中国1952—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和实证结果同时显示了中国金融畸形发展的非常态模式,以致对产业结构变迁表现出的扭曲效应。金融发展整体作用于产业结构的长期效应,就业结构上为第三产业受其影响显著,第一、二产业所受影响仅是名义而非实际的;产值结构上,第一产业所受影响显著,第二、三产业与金融发展长期关系不显著。金融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经济货币化显示了有利地推动作用,金融资源和金融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动则未表现出积极的效果。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武志
在对金融增长与金融发展涵义进行区分后,文章采用戈氏指标对我国金融发展进行了全面考察,并根据制度分析对其中的虚假成份进行了制度剔除,从而得到我国金融发展的真实水平。结果发现,改革以来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对于我国金融发展我们一直存在着一种金融幻觉,而剔除其中的虚假成份也就等于打破了这种幻觉,从而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我国金融发展的真实状况。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增长 虚假成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葛兆强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金融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心应定位于制度改革,而制度改革的推进有利于金融发展中诸多问题的解决。本文认为,正确地处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审慎稳健地促进金融国际化,正确引导影子银行的发展是近期推进中国金融发展需要注意的四个主要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华民,刘芬华
目前,信用失落行为在我国已具有社会普遍性,且上升为道德问题。信用失落是因为市场主体不能形成长期预期,而这又归因于:(1)产权不清或清晰产权不能得到尊重和保护;(2)转轨经济时期政府政策行为的无约束性及与之相关的政府不当管制。要构建现代金融道德体系,就要奠定一个基础,构筑两个机制,外加约束政府行为,其中约束政府行为是关键环节。我们要构建的道德体系属于“底限伦理”范畴,因此要正确对待功利追求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刚
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目标在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7年7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内容丰富,高屋建瓴。这一重要讲话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而展开,既论及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强调了金融工作的"三位一体"任务和四大原则,还明确了金融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刚
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目标在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7年7月1415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内容丰富,高屋建瓴。这一重要讲话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而展开,既论及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强调了金融工作的"三位一体"任务和四大原则,还明确了金融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