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78)
2023(13834)
2022(11319)
2021(10311)
2020(8957)
2019(20643)
2018(20050)
2017(39032)
2016(20767)
2015(23436)
2014(23287)
2013(23573)
2012(22057)
2011(19746)
2010(20044)
2009(19497)
2008(19037)
2007(17216)
2006(15083)
2005(13998)
作者
(59427)
(49650)
(49558)
(47438)
(31808)
(23719)
(22672)
(19317)
(18930)
(17752)
(17069)
(16574)
(16211)
(15681)
(15605)
(15445)
(14654)
(14549)
(14474)
(14230)
(12290)
(12208)
(12079)
(11338)
(11277)
(11225)
(11073)
(11006)
(10063)
(9858)
学科
(100533)
经济(100429)
(85087)
(74741)
企业(74741)
管理(69936)
方法(45581)
数学(37222)
数学方法(37022)
中国(31119)
(31080)
(30946)
业经(29646)
(27689)
金融(27687)
(25812)
银行(25788)
(24973)
农业(22371)
(22332)
(21896)
财务(21872)
财务管理(21840)
企业财务(20678)
(20257)
贸易(20240)
(19779)
地方(18750)
技术(17711)
(16661)
机构
学院(306967)
大学(304004)
(143837)
经济(141433)
管理(121088)
研究(103607)
理学(103383)
理学院(102384)
管理学(101193)
管理学院(100619)
中国(89025)
(66554)
(63440)
科学(58084)
财经(53001)
(52477)
(52245)
中心(49041)
(48190)
研究所(46968)
经济学(46019)
(45816)
经济学院(41841)
业大(41813)
农业(41277)
北京(40491)
财经大学(39135)
(36459)
(36318)
(34738)
基金
项目(193816)
科学(154431)
基金(144084)
研究(143883)
(123880)
国家(122817)
科学基金(106407)
社会(95594)
社会科(90914)
社会科学(90892)
基金项目(75591)
(74120)
自然(65942)
自然科(64467)
自然科学(64448)
教育(63946)
自然科学基金(63426)
(61300)
资助(59293)
编号(56543)
成果(45300)
(44595)
重点(43479)
(43273)
(43082)
(41269)
国家社会(40814)
创新(39830)
教育部(38671)
课题(38167)
期刊
(159264)
经济(159264)
研究(94366)
中国(57957)
(54787)
(49103)
管理(47378)
(42889)
金融(42889)
学报(41659)
科学(41382)
农业(32847)
大学(32193)
学学(30736)
财经(27573)
技术(26697)
经济研究(26430)
业经(25835)
(23875)
教育(21746)
问题(21193)
(20319)
(19094)
技术经济(18697)
世界(17628)
国际(16932)
统计(15090)
现代(14853)
商业(14684)
财会(14580)
共检索到470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博  
在过去的50年中,中国的金融部门出现了急剧的增长。这一急剧增长表现在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的显著提高上。1952年,中国的金融部门占GDP的1.72%。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中国的金融部门占GDP的1.85%。到2017年,这一比例达到了7.95%,在最高点2015年,更是达到了8.4%。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显著提高的原因GDP是所有常住生产单位的总增加值之和,是所有常住单位的总产出,也是所有常住单位的总收入。金融业增加值则是金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王朝阳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表现出一种高增长态势,这种高增长是传统宏观调控手段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不匹配、金融创新快速推进与监管改革相对滞后不协调、股票市场剧烈波动与房地产价格新一轮上涨相结合等诸多矛盾的集中体现。特别值得警惕的是,金融业的这一轮高增长是在制造业快速下滑的背景下发生的,反映出金融运行效率的低下,意味着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在丧失,预示着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正在提高。妥善应对这一变化,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改进金融监管,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学术界也应该反思并深入研究我国金融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为维护金融安全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王朝阳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表现出一种高增长态势,这种高增长是传统宏观调控手段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不匹配、金融创新快速推进与监管改革相对滞后不协调、股票市场剧烈波动与房地产价格新一轮上涨相结合等诸多矛盾的集中体现。特别值得警惕的是,金融业的这一轮高增长是在制造业快速下滑的背景下发生的,反映出金融运行效率的低下,意味着金融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在丧失,预示着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正在提高。妥善应对这一变化,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改进金融监管,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同时,学术界也应该反思并深入研究我国金融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慧芳  
本文通过对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率和贡献率、M2和金融业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价格波动、金融相关比率变化和股票市值占GDP比重变化等多角度的分析发现,中国金融业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总体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近十年两者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有所提高。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师荣蓉  任保平  鲁璐  
从金融业规模、结构、效率、稳定性和风险性五个维度分行业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金融业增长质量,并分析其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结果显示,金融业效率的优势成为金融业增长质量崛起的动力,而结构性和稳定性的短板对增长质量提升形成掣肘;从时序变化来看,金融业增长质量处于低水平区间的省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陷阱",而处于高水平区间省份的"高水平垄断"现象却逐渐减弱;从地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金融业增长质量最高,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存在着"中部塌陷"现象,东部地区不同省份金融业增长质量具有收敛趋势,而中、西部地区不同省份之间仍然具有较大差异,中国金融业增长的数量面和质量面呈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师荣蓉  任保平  鲁璐  
从金融业规模、结构、效率、稳定性和风险性五个维度分行业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03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金融业增长质量,并分析其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结果显示,金融业效率的优势成为金融业增长质量崛起的动力,而结构性和稳定性的短板对增长质量提升形成掣肘;从时序变化来看,金融业增长质量处于低水平区间的省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陷阱",而处于高水平区间省份的"高水平垄断"现象却逐渐减弱;从地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金融业增长质量最高,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存在着"中部塌陷"现象,东部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春  
文章使用2000-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矩估计的方法探讨产业集聚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又因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由其内部构成要素金融业技术进步和金融业技术效率决定,进一步探讨了产业集聚对两者的影响。得出结论如下:从全国层面来看,产业集聚对我国金融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对金融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却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只对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汪川  
自2005年开始,中国金融业持续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基本高于GDP增速;尤其在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金融"新常态"导致GDP增速下滑,但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却逆市上扬。2015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名义增速高达23%,实际增速达16%,超过GDP增速10个百分点,出现了明显的"剪刀差",即金融业高速增长,但GDP增速却持续下行的局面。从国际对比来看,当前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8.4%,已超过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仅低于以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汪川  
自2005年开始,中国金融业持续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基本高于GDP增速;尤其在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金融"新常态"导致GDP增速下滑,但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却逆市上扬。2015年,我国金融业增加值名义增速高达23%,实际增速达16%,超过GDP增速10个百分点,出现了明显的"剪刀差",即金融业高速增长,但GDP增速却持续下行的局面。从国际对比来看,当前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达8.4%,已超过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仅低于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德彬  刘莎  裴一潼  
本文选取了2002—2012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及金融发展相关指标作为样本,对影响消费支出的诸因素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货币化程度、证券市场发达程度越高,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越大,而商业银行信贷发展程度与消费支出呈反比。此结果说明,若要通过增加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应发展基础证券衍生产品、推动金融市场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廷春  夏金霞  
本文通过设计金融发展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等变量,运用中国1981—2002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1981—1991年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而当金融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因果效果才明显地体现出来,即在1992~2002年期间,金融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从不同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考察发现,在1992~2002年间,银行结构变迁与银行效率提升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银行体系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却是非银行结构变迁与非银行效率提升的直接原因,正是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时卫干  孙拥军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中国金融深化之间存在着深层次关系。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说明金融深化整体上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很明显;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形成有力的支持;通过调节货币市场的货币存量,可以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正向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忠民  尹全洲  
银行业大面积亏损、政府继续不遗余力的干预、银行业的过度竞争、金融行为的扭曲、银行呆帐坏帐的严酷现实,使中国银行业市场化进程已陷入"低效率——高通胀"这一难以自拨的境地。这一切向我警示,若不全面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出现的持续的大面积亏损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将极有可能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后尘,走入"高亏损、高成本、高风险、低效益"的沼泽地,使蛰伏多年的积聚矛盾总爆发。其灾难性的后果不仅仅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倒闭,而极有可能诱发一场金融危机,乃至社会动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一喆  
文章将运用帕加诺(Marco Pagano)的简单内生增长模型(Pagano,1993),分析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两个主要的因子———投资总量和投资效率两个方面的影响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在对金融发展指标体系的分析基础上,将研究金融深化指标(M2/GDP)、反映金融结构的指标证券总市场与GDP比率(S/GDP)、资产配置效率指标PRIVATE、以及资产价格指标实际利率RR与储蓄投资转化率、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GDP)、投资效率指标(GDPt-GDPt-1)/It,经济增长指标人均GDP增长率(GPGDP)。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于长秋  
金融资产按大类可分为银行金融资产和非银行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快速增长及其结构的变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以便进一步改善金融资产结构 ,提高金融对经济的贡献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