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57)
2023(15387)
2022(12644)
2021(11662)
2020(10051)
2019(23015)
2018(22334)
2017(43300)
2016(23231)
2015(26041)
2014(25795)
2013(26034)
2012(24204)
2011(21767)
2010(22010)
2009(21099)
2008(20813)
2007(18759)
2006(16259)
2005(15126)
作者
(66944)
(56014)
(55764)
(53310)
(35836)
(26834)
(25558)
(21676)
(21217)
(20045)
(19219)
(18781)
(18186)
(17667)
(17617)
(17330)
(16547)
(16494)
(16372)
(15979)
(13925)
(13759)
(13603)
(12729)
(12634)
(12582)
(12582)
(12312)
(11263)
(11262)
学科
(106207)
经济(106093)
(90672)
(79872)
企业(79872)
管理(77170)
方法(49152)
数学(40398)
数学方法(40115)
(33807)
中国(32709)
(32162)
业经(30846)
(29099)
金融(29097)
(27997)
银行(27972)
(27001)
(25075)
(23907)
财务(23879)
财务管理(23837)
农业(22863)
企业财务(22632)
(21092)
贸易(21075)
(20590)
技术(19203)
地方(19018)
(17593)
机构
学院(339454)
大学(337262)
(154052)
经济(151339)
管理(133173)
研究(114692)
理学(113996)
理学院(112850)
管理学(111412)
管理学院(110780)
中国(97651)
(72380)
(70495)
科学(66238)
(60158)
(58324)
财经(57607)
中心(54298)
研究所(52607)
(52441)
(50629)
经济学(49044)
业大(48178)
农业(47530)
北京(44679)
经济学院(44497)
财经大学(42724)
(40390)
(40313)
(39092)
基金
项目(218256)
科学(173893)
基金(162588)
研究(159481)
(141014)
国家(139826)
科学基金(120868)
社会(105394)
社会科(100256)
社会科学(100229)
基金项目(85466)
(83645)
自然(76639)
自然科(74949)
自然科学(74926)
自然科学基金(73740)
教育(71434)
(69784)
资助(66781)
编号(62055)
(50009)
成果(49729)
重点(49101)
(48287)
(47638)
(45031)
国家社会(44913)
创新(44566)
教育部(43186)
科研(42287)
期刊
(167911)
经济(167911)
研究(102604)
中国(65453)
(59465)
(55692)
管理(51438)
学报(49532)
科学(48206)
(47162)
金融(47162)
大学(37842)
农业(37079)
学学(36149)
财经(29872)
技术(28679)
经济研究(27820)
业经(27235)
(25812)
教育(25443)
(22643)
问题(22217)
(19743)
技术经济(19666)
世界(18152)
国际(17611)
统计(16292)
财会(16051)
现代(15944)
商业(15777)
共检索到515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旭茂  粟芳  
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147家金融类公司,使用广义三阶段DEA模型测度金融业整体及各渠道的资金使用效率,并选用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分别对其进行差异分解与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银行业因其规模优势而表现最优,寿险业因其运作机制而表现次之,而财险业却因业务特征为行业垫底。这一效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行业内,具有明显的收敛性。保持适度竞争、撬动规模效应无疑是缩小差异的有效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克富  郝云平  牟卫卫  
从微、中和宏观层面对已有相关研究梳理可知,目前对金融科技发展存在的地区差距、空间异质性以及收敛性特征缺乏研究,因此,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有关数据构建金融科技综合发展指数,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挖掘金融科技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来源、考察金融科技发展的空间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差距相对较大,但基尼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区域间协调性逐渐增强;区域间净值差异贡献均值为56.79%,是金融科技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和中部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在收敛状态、收敛速度上均存在明显的差距;金融科技发展始终处于收敛状态,且“十二五”时期的收敛速度比“十三五”时期快。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风险防范措施、形成区域特色的金融科技与产业融合和建设区域金融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文质  
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08—2020年面板数据,从抵御力、恢复力、创新力和适应力四个维度构建金融财政环境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金融财政环境韧性,采用σ收敛与β收敛分析其收敛特征。研究显示:中国金融财政环境韧性存在较大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各省份在研究时段内得到有效改善,而中部多数省份呈下滑趋势。另外,中国金融财政环境未显现出σ收敛趋势,且除西部地区外其他地区均存在明显绝对β收敛。鉴于此,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引擎,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以县域经济为内核,多措并举强化基层财政;以供给侧改革为重心,持续提高经济发展韧性,旨在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金融财政环境韧性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文质  
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08—2020年面板数据,从抵御力、恢复力、创新力和适应力四个维度构建金融财政环境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金融财政环境韧性,采用σ收敛与β收敛分析其收敛特征。研究显示:中国金融财政环境韧性存在较大地区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领先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各省份在研究时段内得到有效改善,而中部多数省份呈下滑趋势。另外,中国金融财政环境未显现出σ收敛趋势,且除西部地区外其他地区均存在明显绝对β收敛。鉴于此,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引擎,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以县域经济为内核,多措并举强化基层财政;以供给侧改革为重心,持续提高经济发展韧性,旨在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金融财政环境韧性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芳  许舒雅  
本文选取2000—2015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DEA—BCC模型,对各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水平及收敛性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全国大多数省份处于科技金融规模效益递增阶段;但整体而言,科技金融投入规模相对不足;各地效率水平虽然不断提升但区域间差异较大。科技金融技术效率收敛性结果显示全国及各地区科技金融技术效率存在绝对β收敛。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拓展科技金融资金渠道,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加强科技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金融人才素质;积极搭建科技成果孵化平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因地施策,促进区域间科技金融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涧生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nalysed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qualitative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employees in China's finance industry,and reached some instructive conclusion.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忠生  李东  
通过使用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借助数据包络分析(DEA),本文测定了各个省份内外资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各省份内资和外资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99~2007年间均呈现增长趋势,外资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内资工业;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差别不大,而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呈现较大的差距;外资通过由高至低的技术扩散和竞争效应对内资产生溢出效应,前者是外资溢出效应的主要渠道,而后一种渠道则在总体上显示了负面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建荣  丁富民  
基于2005-2012年38家低碳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测算各家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及其差异性特征,检验低碳企业技术效率的收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低碳企业技术效率的整体水平偏低,均值仅为0.5027,企业间技术效率差异性显著并持续存在;低碳企业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σ收敛和β收敛,并且各企业也表现出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其中σ收敛呈现出阶段性的波动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超  张金昌  
文章基于面板单位根检验及验证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随机收敛性。得出我国区域金融存在全局性的随机发散,不存在俱乐部式随机收敛。这说明我国各省金融发展相对于全国金融发展没有保持同步,这种差距随时间发生变化;并且各省金融发展相对于中、东、西部区域金融发展也没有保持同步发展。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呈现波浪形曲线,而非像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呈现倒U形曲线的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晓文  慕一君  
文章运用非参数DEA模型,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1991—2015年我国30个省份在多种工业污染物下的环境技术效率,并对各地区环境技术效率的增长差异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环境技术效率东部最高,且与中西部差距较大;东部的环境技术效率呈平缓上升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均呈现出U型增长趋势。全国总体、东、中、西部均存在条件收敛,但由于各区域的经济条件与特征不同,收敛速度存在差异,且仅中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伟  柳思维  
本文利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投入与产出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各个地区间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并且不断拉大的差异;不同区域出现了不同的收敛特征,农业生产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技术效率均产生显著的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杨晓敏  
通过在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证明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资产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资产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我国金融资产规模与效率之间为什么出现悖论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体系多元化,对内开放,满足我国经济对多层次、多样化金融的需求,完善金融市场准入制度,优化市场参与主体结构,促进股票市场和银行协调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璋勇  封妮娜  
中国金融业发展省区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因此,可以从金融自身发展和金融发展环境两方面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衡量。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金融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省区差异,且这种差异不仅存在于东、中、西部之间,也存在于区域内部;(2)中国三大区域的金融发展差异成因不同,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得益于经济、资金环境的促进作用,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则主要取决于自身的金融实力;(3)以金融发展为视角,根据这种差异可以将中国31个省份划分为四级。要缩小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省区差异,促进落后地区的金融发展,可以从实行差别化的区域金融发展模式、实施差别化的金融调控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陆文喜  李国平  
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表明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区域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势必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 ,实证检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采用β -收敛法检验了 1985年以来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收敛问题。结果表明 ,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收敛特征 ,而且这种特征与金融发展政策有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梦蕴  谢建国  张二震  
采用中国1995-2011年的省区面板数据,本文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呈收敛特征,其中,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导致了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收敛,而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对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则呈现区域特征。研究发现,FDI对不同区域的能源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FDI提高了中部地区的能源效率却降低了西部地区的能源效率,从这种意义上说,西部地区的FDI更符合"污染天堂"假说。文章的结果表明,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努力提高先进产业的生产效率,加强R&D投入的生产转化,降低能耗与污染,是缩小与发达地区能源效率差异的有效办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