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21)
2023(12436)
2022(10043)
2021(9289)
2020(7944)
2019(18250)
2018(17878)
2017(34953)
2016(17990)
2015(20324)
2014(19766)
2013(19688)
2012(17739)
2011(15863)
2010(16248)
2009(15808)
2008(15095)
2007(13370)
2006(11724)
2005(11064)
作者
(49022)
(40584)
(40529)
(38525)
(25922)
(19265)
(18339)
(15634)
(15545)
(14568)
(13916)
(13719)
(13228)
(12654)
(12602)
(12512)
(12177)
(11786)
(11565)
(11198)
(10026)
(9829)
(9766)
(9286)
(9164)
(9108)
(8983)
(8758)
(7973)
(7913)
学科
(88011)
经济(87919)
(80875)
(73633)
企业(73633)
管理(65971)
方法(42277)
数学(34709)
数学方法(34207)
业经(28235)
中国(28059)
(27243)
金融(27243)
(27235)
(26120)
(25082)
银行(25079)
(24291)
(20544)
财务(20507)
财务管理(20487)
(19982)
企业财务(19441)
农业(18879)
技术(17173)
(17086)
贸易(17067)
(16730)
理论(15572)
(15005)
机构
学院(261086)
大学(255491)
(124897)
经济(123037)
管理(108373)
理学(92981)
理学院(92221)
管理学(90951)
管理学院(90489)
研究(82150)
中国(75498)
(57343)
(52883)
财经(45941)
科学(43830)
(41940)
经济学(39746)
(39521)
中心(39288)
(38266)
(37291)
经济学院(35982)
研究所(35404)
财经大学(34157)
北京(33832)
业大(32703)
商学(31493)
商学院(31208)
经济管理(30239)
(30149)
基金
项目(166525)
科学(134975)
基金(125899)
研究(124609)
(107251)
国家(106375)
科学基金(94572)
社会(84490)
社会科(80668)
社会科学(80649)
基金项目(65191)
(63290)
自然(58981)
自然科(57730)
自然科学(57720)
自然科学基金(56822)
教育(55734)
资助(52762)
(51788)
编号(48270)
(38329)
(38262)
成果(37290)
重点(36986)
国家社会(36385)
(36378)
(36224)
创新(35091)
教育部(33871)
人文(33363)
期刊
(134604)
经济(134604)
研究(79870)
中国(48525)
(47285)
管理(45295)
(39843)
金融(39843)
(35894)
科学(32903)
学报(29276)
技术(24914)
农业(24365)
大学(24285)
财经(23887)
学学(23349)
经济研究(23093)
业经(22523)
(20701)
教育(17777)
问题(17091)
技术经济(16595)
(15953)
(15425)
世界(15229)
统计(15057)
国际(14162)
(14096)
现代(13022)
财会(13012)
共检索到396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杨晓敏  
通过在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证明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资产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资产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我国金融资产规模与效率之间为什么出现悖论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体系多元化,对内开放,满足我国经济对多层次、多样化金融的需求,完善金融市场准入制度,优化市场参与主体结构,促进股票市场和银行协调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侯亚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放缓,同时金融业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积聚了巨额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率不断升高。基于中国金融业的严峻形势,本文使用社会生产理论解释了当前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在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方式,如对地方性AMC放量、放权、打造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掀起新一轮债转股等。提出树立绿色金融服务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依法推进存款保险制度,补齐农村金融短板及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用体系等方面来构建中国金融业发展新生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涧生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nalysed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qualitative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employees in China's finance industry,and reached some instructive conclusion.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旭茂  粟芳  
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147家金融类公司,使用广义三阶段DEA模型测度金融业整体及各渠道的资金使用效率,并选用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分别对其进行差异分解与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银行业因其规模优势而表现最优,寿险业因其运作机制而表现次之,而财险业却因业务特征为行业垫底。这一效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行业内,具有明显的收敛性。保持适度竞争、撬动规模效应无疑是缩小差异的有效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德勇  
我国金融业机构的扩张和市场退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制度条件下形成和演化的 ,截止目前我国依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处理好金融稳定、金融效率与社会净福利的关系是我国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加快我国金融业市场退出机制的改革是提高金融效率和实现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需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军  白钦先  
金融规模适度性与金融规模增长是否带来金融发展是金融发展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借助修正的AK模型与SVAR方法,对中国金融体系效率进行直接测算,在此基础上,基于非线性关系,选择有效金融规模指标,对中国金融规模与金融体系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金融体系效率仍然偏低,中国金融规模与金融体系效率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保持金融规模适度增长与提升中国金融体系效率应成为中国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主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齐安甜  
本文针对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国际形势,提出了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趋势的观点,客观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分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正确性与必要性,认为从分业到混业的转变需要一个从制度、法规、人员等各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并构想了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框架下混业经营的实施及监管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贺萍  
我们不能总是以封闭来规避风险,加入WTO后,我们所能选择的将不再是分业模式或是混业模式,而是将采取何种模式进行混业的问题。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我国金融混业的最优选择,因为金融控股公司的构架集规模性与灵活性于一体,并能较好地耦合信息革命,是金融混业经营的最高层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牟德胜  
本文从中美世贸协议的签定出发,考虑WTO 对金融服务的相关规定,从银行、证券、保险业三方面对入世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入世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发展加速,效率提高等,不利因素是对外资金融企业监管手段不足、国内金融产业将受到一定冲击等。文章指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入世问题上,澄清认识,加强监管,加快改革发展,才是正确应对之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众敏  
要把支持金融业国际化、鼓励金融业"走出去"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中国金融业"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和国际接轨,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内容。由于金融业"走出去"具有服务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功能,同时,金融也被视为全球经济的"命脉",因此,金融业"走出去"对中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罗伯特·蒙代尔  
本文认为,开放社会是以信息开放为前提的,以尽可能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中国的开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相比其他领域而言,金融业的成就则要小些。文章提出,中国应以开放社会的标准大力发展金融业,股票市场更应成为私营企业主要的筹资场所。金融业的健全发展离不开评级机构的参与,中国应引进外国的评级机构,利用其经验健全自己的评级机制。在一国经济和金融发展中,货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是解决包括通货膨胀在内其他许多问题的基础。在汇率方面,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固定汇率在任何国家都是行不通的。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易宪容  
一场史无前例的SARS,给中国交通、旅游、餐饮、商贸、会展、劳动就业市场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疫情的有力控制,经济学界关于这场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程度的讨论也开展起来,本栏所刊登的文章即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声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赟  
加入WTO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分享全球经济资源的里程碑 ,从总体来说 ,机会多于挑战 ,希望大于困难 ,长期正面影响大于短期负面影响。认真分析这种机遇和挑战所带来的内容 ,并付诸于行动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是我们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