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2)
- 2023(10666)
- 2022(8397)
- 2021(7713)
- 2020(6585)
- 2019(14811)
- 2018(14267)
- 2017(27769)
- 2016(14245)
- 2015(15870)
- 2014(15417)
- 2013(15683)
- 2012(14367)
- 2011(12807)
- 2010(13108)
- 2009(13009)
- 2008(12459)
- 2007(11202)
- 2006(9965)
- 2005(9518)
- 学科
- 业(74046)
- 济(73942)
- 经济(73865)
- 企(68064)
- 企业(68064)
- 管理(56171)
- 方法(32696)
- 融(26718)
- 金融(26718)
- 业经(26202)
- 财(25439)
- 数学(25423)
- 中国(25382)
- 数学方法(25359)
- 银(23598)
- 银行(23598)
- 农(23114)
- 行(23009)
- 务(19766)
- 财务(19753)
- 财务管理(19741)
- 企业财务(18782)
- 制(17847)
- 农业(17338)
- 贸(15580)
- 贸易(15563)
- 技术(15464)
- 易(15303)
- 策(13655)
- 体(13465)
- 机构
- 学院(211756)
- 大学(207621)
- 济(108496)
- 经济(107077)
- 管理(87370)
- 理学(74542)
- 理学院(73964)
- 管理学(73431)
- 管理学院(73041)
- 研究(68864)
- 中国(64752)
- 财(50430)
- 京(42471)
- 财经(40330)
- 经(36840)
- 经济学(35131)
- 科学(33844)
- 所(33072)
- 中心(32447)
- 经济学院(31886)
- 农(30355)
- 江(30074)
- 财经大学(30011)
- 研究所(29399)
- 北京(27365)
- 商学(27169)
- 商学院(26937)
- 融(25216)
- 经济管理(24787)
- 金融(24752)
- 基金
- 项目(130417)
- 科学(106535)
- 基金(100235)
- 研究(99665)
- 家(84529)
- 国家(83774)
- 科学基金(74705)
- 社会(69648)
- 社会科(66498)
- 社会科学(66484)
- 基金项目(52057)
- 省(48007)
- 自然(44837)
- 自然科(43921)
- 自然科学(43911)
- 自然科学基金(43267)
- 教育(43040)
- 资助(41261)
- 划(39029)
- 编号(37661)
- 业(32262)
- 创(30981)
- 部(30973)
- 国家社会(30491)
- 成果(29345)
- 发(28962)
- 重点(28607)
- 创新(28092)
- 教育部(27696)
- 中国(27470)
- 期刊
- 济(120157)
- 经济(120157)
- 研究(68646)
- 财(42124)
- 中国(38321)
- 管理(38015)
- 融(37103)
- 金融(37103)
- 农(29478)
- 科学(25594)
- 学报(22024)
- 财经(21576)
- 经济研究(20328)
- 农业(19950)
- 业经(19170)
- 经(18751)
- 大学(18699)
- 技术(18586)
- 学学(18110)
- 贸(15883)
- 问题(15765)
- 国际(15398)
- 世界(14658)
- 技术经济(14148)
- 业(13384)
- 现代(11374)
- 财会(11242)
- 教育(10360)
- 商业(10139)
- 经济管理(10087)
共检索到331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众敏
要把支持金融业国际化、鼓励金融业"走出去"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中国金融业"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和国际接轨,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内容。由于金融业"走出去"具有服务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功能,同时,金融也被视为全球经济的"命脉",因此,金融业"走出去"对中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盛侃
我国“复关”后,经济将迅速纳入国际经济的运行轨道,并且随着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和非关税壁垒的撤除,国内的市场开放度会骤然增大,金融、产业界都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经济生活中这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对变动中的国际金融形势和关贸总协定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把中国金融的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有机地相结合,更好地利用外资,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邓红国
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按银行、保险、证券的顺序有序地进行的。到1995年底,共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了470个代表处;1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了142家营业性机构,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20家、外资银行5家、中外合资银行5家、中外合资和外资独资财务公司5家、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6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1家。到1995年底,已正式营业的外资银行和财务公司共有129家,在华外资银行的总资产额达19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1.7%,贷款总余额已达127.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8.2%。贷款中对境内企业贷款占主导地位,达90.4%以上。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京霞 俞雄飞
一、中国引进外资银行的基本概况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信息,1995年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外资银行在华业务保持高速增长。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共批准18家外资银行、2家外资保险公司和1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82家外资金融机构的代表处。截止到1995年底,我国共批准了137家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其中117家为外资银行分行,5家中外合资银行,5家独资银行,5家合(独)资财务公司,4家外资保险公司和1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此外,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的代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京文 王军生
中国加入 WTO最大的战略意义 ,在于它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有助于中国参加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 ,为中国的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WTO有关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即 GATS金融服务贸易框架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等方面规定了 WTO成员在金融服务贸易方面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明确了对中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的要求 ,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种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因此 ,中国相应的对策也应是全面的
关键词:
WTO 银行业 证券业 保险业 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雨露
多年来,中国一直坚持自主稳妥有序地扩大金融业开放。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由此开始逐步确立普适性金融开放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基本建立了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中国坚持改革与开放协同推进,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行
本文分阶段系统地回顾了过去三十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历程,充分评价了中国金融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指出了进一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强调了中国金融业只有在改革开放的双轮驱动下,以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对外开放的方式,才能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要求。并且指出,只有强化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才能应对开放带来的竞争和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金融业开放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风险控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白钦先 常海中
在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方面,中国金融业不仅全部履行了当初的承诺,而且做出了许多超出承诺的金融市场开放。在金融某些领域,中国的开放程度远远大于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甚至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仍应力图在与他国的经济往来和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尽最大的可能保护本国金融业。
关键词:
中国金融 WTO 对外开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国红 乐嘉春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金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资本雄厚、具备"海外投资"能力的大型金融企业。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对外经济金融交往日趋开放、资本流出管制放松等因素影响下,中国金融业进行海外投资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外国证券投资“走出去”战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牟德胜
本文从中美世贸协议的签定出发,考虑WTO 对金融服务的相关规定,从银行、证券、保险业三方面对入世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入世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发展加速,效率提高等,不利因素是对外资金融企业监管手段不足、国内金融产业将受到一定冲击等。文章指出,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入世问题上,澄清认识,加强监管,加快改革发展,才是正确应对之道。
关键词:
入世 金融业 影响竞争 机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罗伯特·蒙代尔
本文认为,开放社会是以信息开放为前提的,以尽可能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中国的开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相比其他领域而言,金融业的成就则要小些。文章提出,中国应以开放社会的标准大力发展金融业,股票市场更应成为私营企业主要的筹资场所。金融业的健全发展离不开评级机构的参与,中国应引进外国的评级机构,利用其经验健全自己的评级机制。在一国经济和金融发展中,货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是解决包括通货膨胀在内其他许多问题的基础。在汇率方面,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固定汇率在任何国家都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
开放社会 评级 通货膨胀 汇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杨晓敏
通过在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证明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资产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资产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我国金融资产规模与效率之间为什么出现悖论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体系多元化,对内开放,满足我国经济对多层次、多样化金融的需求,完善金融市场准入制度,优化市场参与主体结构,促进股票市场和银行协调发展。
关键词:
金融资产 金融规模 金融效率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易宪容
一场史无前例的SARS,给中国交通、旅游、餐饮、商贸、会展、劳动就业市场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疫情的有力控制,经济学界关于这场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程度的讨论也开展起来,本栏所刊登的文章即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声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