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8)
2023(14893)
2022(12157)
2021(11074)
2020(9559)
2019(22079)
2018(21346)
2017(41394)
2016(22198)
2015(25013)
2014(24682)
2013(24910)
2012(23231)
2011(20948)
2010(21266)
2009(20570)
2008(20168)
2007(18205)
2006(15955)
2005(15004)
作者
(64041)
(53372)
(53280)
(50929)
(34045)
(25532)
(24285)
(20680)
(20282)
(19064)
(18253)
(17826)
(17403)
(16821)
(16759)
(16625)
(15855)
(15645)
(15575)
(15267)
(13322)
(13131)
(12948)
(12107)
(12077)
(12030)
(11906)
(11670)
(10716)
(10585)
学科
(105983)
经济(105873)
(88226)
(77546)
企业(77546)
管理(74418)
方法(47942)
数学(39360)
数学方法(39128)
中国(33491)
(32344)
(32081)
业经(30764)
(28176)
金融(28174)
(26381)
银行(26353)
(25506)
(23893)
农业(22911)
(22876)
财务(22852)
财务管理(22818)
企业财务(21665)
(20541)
贸易(20525)
(20040)
地方(19103)
技术(18500)
(17296)
机构
学院(328740)
大学(325629)
(152458)
经济(149863)
管理(128755)
研究(111617)
理学(110138)
理学院(109056)
管理学(107723)
管理学院(107114)
中国(94301)
(70134)
(68187)
科学(63358)
(56449)
(56388)
财经(56092)
中心(52204)
(51048)
研究所(50862)
(48956)
经济学(48893)
业大(45646)
农业(44491)
经济学院(44323)
北京(43449)
财经大学(41492)
(39255)
(38895)
(38053)
基金
项目(209398)
科学(167136)
基金(155697)
研究(154756)
(134349)
国家(133205)
科学基金(115314)
社会(102876)
社会科(97778)
社会科学(97751)
基金项目(81614)
(80413)
自然(71852)
自然科(70262)
自然科学(70242)
教育(69188)
自然科学基金(69132)
(66752)
资助(64010)
编号(60545)
成果(48310)
(48036)
重点(47171)
(46518)
(46396)
国家社会(43822)
(43514)
创新(42871)
教育部(41623)
课题(41308)
期刊
(167948)
经济(167948)
研究(100573)
中国(62338)
(57117)
(52291)
管理(50422)
学报(45950)
科学(45411)
(44169)
金融(44169)
大学(35546)
农业(35094)
学学(33926)
财经(29285)
技术(28612)
经济研究(27936)
业经(27133)
(25386)
教育(25238)
问题(22421)
(21668)
技术经济(19730)
(19470)
世界(18351)
国际(17144)
统计(15993)
现代(15739)
商业(15503)
财会(14962)
共检索到500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涧生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nalysed the quantitative structure,qualitative structure and productivity of employees in China's finance industry,and reached some instructive conclusion.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中华  唐文进  谢海林  
2011年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问题有:经济增长存在下行风险,经济结构调整进展有限;通胀压力并未解除,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货币供应量指标偏离"三性"原则;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金融风险加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健全,国际收支失衡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足;房地产调控高度依赖行政手段;金融宏观调控工具效力受限制。为此,必须调整金融宏观调控的战略导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合理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丰富金融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加快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稳健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旭茂  粟芳  
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147家金融类公司,使用广义三阶段DEA模型测度金融业整体及各渠道的资金使用效率,并选用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收敛和俱乐部收敛分别对其进行差异分解与收敛性检验。研究发现,银行业因其规模优势而表现最优,寿险业因其运作机制而表现次之,而财险业却因业务特征为行业垫底。这一效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行业内,具有明显的收敛性。保持适度竞争、撬动规模效应无疑是缩小差异的有效路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巴曙松  
中国金融结构的变迁与宏观金融政策的调整巴曙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运行的日趋市场化,中国的金融结构也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储蓄主体由政府变为居民,居民的资产主要是金融资产(其中主要是国有银行的存款)。这一特定金融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显示了我国整体金融结...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杨晓敏  
通过在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证明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资产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资产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我国金融资产规模与效率之间为什么出现悖论的问题。我国应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体系多元化,对内开放,满足我国经济对多层次、多样化金融的需求,完善金融市场准入制度,优化市场参与主体结构,促进股票市场和银行协调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耿献辉  
根据最新出版的我国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我国金融业产出占国民经济全部门总产出的1.8%。与金融业紧密关联的产业是第三产业和金融业自身,金融业为房地产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金融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感应度系数,需要采取措施主动发展金融产业,但我国金融业固定资产折旧在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较小,其物质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莹莹  廖可贵  
文章选用34年的经济数据,对我国经济结构、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协整分析检验,得出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除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之外,其他变量间只存在单项因果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改革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原  朱淑珍  陈炜  
基于系统理论,识别碳市场创新环境和产出的主要因素,构建碳市场创新过程结构模型是认识碳金融创新内部、外部作用机制和系统运行本质的基础。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和熵值法进行碳市场宏观环境和产出的关联性分析,甄别碳市场宏观环境关键指标,揭示碳市场创新系统内部产出要素和外部环境要素,为碳市场发展的进一步探讨提供理论基础和半开放式的研究平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韦静强  吴金希  贾甫  
在巨量广义货币供给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发生"钱荒"看似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在对2013~2014年初所发生的两次"钱荒"进行了综述后,同时基于相关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本文认为,2013年所发生的"钱荒",直接原因看似为季节因素、监管压力、补缴法定准备金、资金外流、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等等,而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和资产价格预期下降的情况下,金融资本过度进入非生产性投机领域,中国央行为预防由此带来的国家创新能力不足、剧烈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扩大等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适时执行去杠杆化紧缩货币政策,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借新还旧"。最后本文提出中国加强流动性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韩景华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也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全能银行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使发达国家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得到迅速提高。发达国家全能银行模式的金融竞争力和我国分业经营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现阶段,中资银行面临着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金融监管机构维护金融业稳健运行的任务加重,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全球金融环境的剧变及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缓慢是制约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监管经验,改变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保险业及证券业,以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提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娟  吴明华  
全球跨国并购步伐2007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明显放缓,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情况却截然相反。2007年成为中国并购交易史上具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博  
在过去的50年中,中国的金融部门出现了急剧的增长。这一急剧增长表现在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的显著提高上。1952年,中国的金融部门占GDP的1.72%。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中国的金融部门占GDP的1.85%。到2017年,这一比例达到了7.95%,在最高点2015年,更是达到了8.4%。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显著提高的原因GDP是所有常住生产单位的总增加值之和,是所有常住单位的总产出,也是所有常住单位的总收入。金融业增加值则是金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正罡  
本文对分业模式下中国金融运行特征做出规范性的评价和实证性的测量,标定了我国金融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金融深化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运行的特征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阶段和金融运行的局限性。指出我国金融发展滞后的核心问题在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不畅通,宏观储蓄格局和融资格局与金融市场结构的不匹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继云  
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日益临近。届时按照“市场准入”原则,我国的金融业将会面临外国银行尤其是发达国家银行的严重冲击。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复关”对中国金融业的具体冲击 “复关”对中国金融业的具体冲击主要反映在以下一些方面: 1.将削弱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 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