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62)
- 2023(15630)
- 2022(12767)
- 2021(11525)
- 2020(9878)
- 2019(22576)
- 2018(21906)
- 2017(42453)
- 2016(22427)
- 2015(25385)
- 2014(25266)
- 2013(25578)
- 2012(24091)
- 2011(21808)
- 2010(22140)
- 2009(21471)
- 2008(20914)
- 2007(18958)
- 2006(16877)
- 2005(15849)
- 学科
- 济(123288)
- 经济(123170)
- 业(87691)
- 企(76739)
- 企业(76739)
- 管理(75294)
- 方法(48667)
- 数学(39873)
- 数学方法(39653)
- 中国(33827)
- 农(33102)
- 业经(32714)
- 财(32705)
- 融(28286)
- 金融(28284)
- 银(26401)
- 银行(26377)
- 地方(25899)
- 行(25534)
- 制(24432)
- 农业(23762)
- 务(22600)
- 财务(22574)
- 财务管理(22540)
- 贸(21562)
- 贸易(21544)
- 企业财务(21359)
- 易(20964)
- 和(18685)
- 学(18575)
- 机构
- 学院(338724)
- 大学(335224)
- 济(163449)
- 经济(160679)
- 管理(131608)
- 研究(117613)
- 理学(111944)
- 理学院(110826)
- 管理学(109516)
- 管理学院(108876)
- 中国(98803)
- 财(74516)
- 京(69932)
- 科学(65455)
- 所(59558)
- 财经(59052)
- 农(56027)
- 中心(54399)
- 经(53560)
- 研究所(53364)
- 经济学(52368)
- 江(51110)
- 经济学院(47225)
- 业大(44856)
- 北京(44788)
- 农业(43804)
- 财经大学(43440)
- 院(41080)
- 州(40402)
- 范(38694)
- 基金
- 项目(210621)
- 科学(167874)
- 基金(156485)
- 研究(156335)
- 家(134464)
- 国家(133314)
- 科学基金(115463)
- 社会(104753)
- 社会科(99606)
- 社会科学(99582)
- 基金项目(81838)
- 省(80561)
- 自然(70923)
- 自然科(69320)
- 自然科学(69298)
- 教育(68994)
- 自然科学基金(68180)
- 划(66365)
- 资助(64370)
- 编号(60952)
- 成果(49025)
- 部(48133)
- 发(47543)
- 重点(47285)
- 创(46381)
- 国家社会(44861)
- 业(43010)
- 创新(42823)
- 教育部(41827)
- 课题(41516)
- 期刊
- 济(188123)
- 经济(188123)
- 研究(107187)
- 中国(64864)
- 财(60942)
- 管理(52741)
- 农(52516)
- 融(45722)
- 金融(45722)
- 学报(45360)
- 科学(45200)
- 大学(35172)
- 农业(34983)
- 学学(33685)
- 财经(31323)
- 经济研究(31162)
- 技术(29759)
- 业经(28873)
- 经(27178)
- 问题(24488)
- 教育(22979)
- 贸(21479)
- 技术经济(21331)
- 业(21114)
- 世界(20187)
- 国际(19268)
- 统计(17497)
- 现代(16408)
- 商业(16350)
- 策(15854)
共检索到52854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慧芳
本文通过对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率和贡献率、M2和金融业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价格波动、金融相关比率变化和股票市值占GDP比重变化等多角度的分析发现,中国金融业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总体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近十年两者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有所提高。
关键词:
金融业 经济增长 稳定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鑫铖
经济增长稳定性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国民福利水平有重要影响。本文在评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稳定性主要受产出缺口、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者所有制结构等四大因素的影响,当产出缺口增加1%时,经济增长稳定指数降低0.97个点;当需求结构(最终消费率)提高1%时,经济增长稳定指数上升0.79个点;当产业结构提高1%时,经济增长稳定指数上升1.47个点;当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占比)上升1%,经济增长稳定指数降低0.62个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新 陈享光
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剧,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有利于为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提供依据。基于2004~2018年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性指数,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风险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政策渠道:一是来源于各类型经济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二是来源于不同经济政策选择上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保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经济政策透明度,更为关键的是,提高政府在不确定性时期的政策选择能力。为维持中国金融稳定,政府应当减少对银行信贷的干预,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强化对金融市场的引导,加大贸易政策开放度,降低货币政策对外汇供给的依赖,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增强政府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军 张伯伟
本文利用非预期性经济波动分解模型,对中国2008~2009年季度经济增长率变动来源进行分解发现:全球金融危机通过外部直接冲击和国内二级传导两条途径,引起国内区域经济的非稳定性变化,并呈现出从东向西顺序延迟和程度递减的特点;从各地区经济下滑产生的来源看,国内区域间金融危机二级传导效应并不显著,东部地区主要源于国际外部直接冲击的影响,而中西部地区则更多源于区域内金融危机二级传导效应以及自身抗击外在经济冲击影响能力不足。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波动 外溢效应 区域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志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晓裕
本文采用上证综合指数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共计1219个工作日的日收益率,对我国金融行业的4 3家上市公司的贝塔系数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以CAPM模型与SIM模型为基础,应用Eviews6.0软件对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贝塔系数进行估计,并用C h o w检验法检验贝塔系数稳定性。发现我国证券业的贝塔系数略高于银行业,金融业中保险业的贝塔系数稳定性较高,但金融行业总体上仍不具备较高的稳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平 韩峰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一定波动。文章首先利用中部地区1978~2009年的GDP发展指数数据对中部地区的经济稳定性进行整体分析和分阶段分析,继而重点针对金融危机时期展开分析,选取GDP增长率、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七项指标,运用评级法对比分析中部地区各省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恢复能力等经济稳定性状况,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和江西两省经济稳定性相对较强,而河南省和山西省则相对略显不足。文章最后就后危机时代中部地区各省如何实现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中部地区 经济稳定性 评级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博
在过去的50年中,中国的金融部门出现了急剧的增长。这一急剧增长表现在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的显著提高上。1952年,中国的金融部门占GDP的1.72%。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中国的金融部门占GDP的1.85%。到2017年,这一比例达到了7.95%,在最高点2015年,更是达到了8.4%。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显著提高的原因GDP是所有常住生产单位的总增加值之和,是所有常住单位的总产出,也是所有常住单位的总收入。金融业增加值则是金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娟
本文将金融稳定性的内涵归纳为金融发展、金融脆弱性和金融稳健性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包含10个基础指标的金融稳定性指数,以我国1986-2008年间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当前的金融稳定性状态进行了全面的测度。测度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期间我国金融体系没有出现高度不稳定的情况,基本上保持了稳定发展。
关键词:
金融稳定性 金融稳定性指数 计量分析方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惠康 任保平 钞小静
本文参照IMF(2006)和ECB(2006)对金融稳定性的定义,将金融稳定性归纳为金融体系基本要素平稳运行和具有抵抗巨大冲击的能力两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18个基础指标的金融稳定性指数,以中国2004~2008年间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以均值化后的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来对当前金融稳定性的状态进行测度,研究发现2004年以来的5年间,我国金融稳定性不断增强,金融体系基本要素平稳运行,但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却略有下降。
关键词:
金融稳定性 金融稳定性指数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勇
本文建立了具有常量型、指数型和周期型目标和输入的三类经济系统的动态模型。根据三类经济系统的特点,分别提出了鲁棒控制策略,并证明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经济系统具有稳定性。
关键词:
鲁棒控制 干扰 控制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立勋 周之奇
文章立足于"银行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这一思想,选取用于测度金融稳定的核心指标,用熵值赋权重法构建了金融稳健指数FSI,用于度量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稳定性。通过计算2003~2012年每年第二、四季度的FSI及其变化趋势,对金融稳定性作实证分析,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并通过金融稳健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作出分析。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伟 王芝丹 舒童
金融业“营改增”作为一项结构性减税政策,能否提升银行稳定性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2009~2021年133家银行微观数据与金融业“营改增”政策的匹配,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营改增”实施与银行稳定性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业“营改增”的实施显著提升了银行稳定性;对于行长任期短的银行,在东部地区、非高风险银行集聚区、税收负担较低、地方金融监管投入较高、第三产业占比较高区域的银行,“营改增”的“稳银行”效应更为突出。“营改增”主要通过降低银行综合税负、优化业务结构和促进数字化转型三个渠道来提升银行稳定性。
关键词:
银行稳定性 金融业“营改增” 结构性减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珏 杨荣海
文章通过比较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1994-2008年间金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发现,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外债占GNP的比重和国际储备与外债比例的上升不利于金融稳定状态的保持,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但总储蓄占GDP比例的上升和贸易额占GDP比重的提高会促进金融稳定,带动经济增长;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海外证券投资与债券投资的增加以及实际利率的上升会维护金融稳定性,促进经济增长。由于一国金融稳定还受国际宏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建是保证各成员国金融稳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金融稳定性 经济增长 国际金融体系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