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5)
- 2023(17377)
- 2022(14236)
- 2021(13010)
- 2020(10788)
- 2019(24238)
- 2018(23820)
- 2017(45363)
- 2016(24248)
- 2015(27254)
- 2014(27220)
- 2013(27132)
- 2012(25680)
- 2011(23548)
- 2010(24091)
- 2009(22968)
- 2008(22206)
- 2007(19984)
- 2006(18149)
- 2005(17038)
- 学科
- 济(130639)
- 经济(130501)
- 业(88566)
- 管理(79499)
- 企(77470)
- 企业(77470)
- 方法(49221)
- 数学(40189)
- 数学方法(40004)
- 中国(38929)
- 业经(34395)
- 农(33887)
- 财(32966)
- 地方(30605)
- 融(29143)
- 金融(29136)
- 银(27355)
- 银行(27337)
- 行(26573)
- 制(26367)
- 农业(24056)
- 贸(22638)
- 贸易(22616)
- 务(22043)
- 财务(22002)
- 财务管理(21970)
- 易(21931)
- 企业财务(20892)
- 体(20098)
- 技术(19993)
- 机构
- 学院(359717)
- 大学(355643)
- 济(168994)
- 经济(165992)
- 管理(137588)
- 研究(126969)
- 理学(116211)
- 理学院(115014)
- 管理学(113646)
- 管理学院(112961)
- 中国(105562)
- 财(78455)
- 京(75832)
- 科学(69867)
- 所(63800)
- 财经(61479)
- 中心(57986)
- 农(57231)
- 研究所(56828)
- 经(55808)
- 江(55696)
- 经济学(53752)
- 北京(48811)
- 经济学院(48336)
- 业大(46289)
- 财经大学(45344)
- 院(45180)
- 农业(44494)
- 州(44307)
- 范(43899)
- 基金
- 项目(223231)
- 科学(178085)
- 研究(168298)
- 基金(164008)
- 家(140613)
- 国家(139349)
- 科学基金(120749)
- 社会(112168)
- 社会科(106586)
- 社会科学(106564)
- 省(86289)
- 基金项目(85035)
- 教育(75817)
- 自然(72996)
- 自然科(71363)
- 自然科学(71345)
- 划(71058)
- 自然科学基金(70178)
- 资助(67876)
- 编号(66494)
- 成果(54369)
- 发(53126)
- 部(50680)
- 重点(49883)
- 创(48732)
- 国家社会(47721)
- 课题(46936)
- 创新(44963)
- 教育部(44367)
- 发展(44298)
- 期刊
- 济(199395)
- 经济(199395)
- 研究(117228)
- 中国(77553)
- 财(62522)
- 管理(57482)
- 农(54006)
- 融(49356)
- 金融(49356)
- 学报(48226)
- 科学(47899)
- 大学(38146)
- 农业(36357)
- 学学(36055)
- 教育(34423)
- 技术(33313)
- 经济研究(33063)
- 财经(32928)
- 业经(31569)
- 经(28597)
- 问题(25687)
- 贸(22515)
- 技术经济(21419)
- 业(21154)
- 世界(20985)
- 国际(20426)
- 统计(18023)
- 商业(17548)
- 现代(17242)
- 经济管理(16500)
共检索到577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龙
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利用VAR模型对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我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存在单向的Grange原因,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金融业却不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二,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双向促进机制在我国并不存在;第三,我国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隐藏着金融与实体经济渐相脱离,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减弱,金融业存在一定风险,金融业快速发展伴随着金融资源配置与实体经济需要脱节并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二者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业 实体经济 互动发展 VAR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修华 黄明
本文利用1978-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金融发展如何更好的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耀军 李明珠
金融发展对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意义长期被忽略。文章基于1978-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采用一系列具有良好小样本性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从长期看,即使控制经济增长的涓流效应,农村贫困人口也可从私营部门信贷增长及货币化进程中获益;从短期看,私营部门信贷对贫困发生率具有预测作用。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能够直接分享金融发展的红利。这为金融扶贫战略的重要性提供了学理层面上的支持,其政策涵义是,为巩固农村反贫困成就,维护社会公平,中国金融改革应坚定不移地走包容性发展之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秀丽 钱友文
双重信贷配给,指我国信贷市场对国有企业的信贷偏向(非均衡信贷配给,McKinnon,1973)和基于信息不对称原因造成的信贷配给(均衡信贷配给,Stiglitz和Weiss,1981)。本文采用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1-2009年的数据,检验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双重信贷配给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利率市场化和国有银行改革的深入,民营上市公司遭遇非均衡信贷配给的程度减轻,而与信息透明度有关的均衡信贷配给的现象增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云钊 胡传雨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离岸金融已成为国际金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为中国发展离岸金融提供了契机。本文首先从财政收入、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就业水平等四个角度,在理论上全面探讨了离岸金融业务对开办地经济的影响,进而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中国香港地区进行了检验,发现离岸金融业务对香港当地的财政收入、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和就业水平均有积极影响,这对中国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
离岸金融 经济发展 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倩
本文通过对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得出了几条结论 :现阶段利率对经济的弹性低的直接原因 ,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的预算软约束 ;我国金融储蓄与利率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 ;金融深化的主要原因是边际上的 ,即由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提供的新投资的增量。这些结论表明改革以来我国金融深化的程度虽然有了很大提高 ,但资金的利用效率反而持续下降 ,从经济改革总体进程而言 ,利率改革的滞后已成为企业改革、银行商业化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 ,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发挥利率政策的作用应该成为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中国 金融深化 实际利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波
利用时间序列框架内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技术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评价1978—2005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数量联系。实证分析发现,控制政府支出和贸易开放度后,金融体系资金运用和金融深度都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且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且,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边界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文也实证检验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分别控制政府支出和贸易开放度后,金融市场总融资额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而经济增长是股票市场周转率的格兰杰原因。文章最后给出实证结论和简短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因果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浩鹏 李程
文章根据京津冀地区1979—2016年的经济与金融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和时变参数模型,对京津冀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两者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三个地区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GDP增长,但各地区影响有所不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凤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产业的关联效益日益增强,流通业和旅游经济更是如此。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的产业支持。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流通产业升级优化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两产业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本文结合广东省广州市1991-2016年相关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定量研究广州市流通产业、旅游产业发展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广州市流通产业、旅游产业发展与GDP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流通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很好解释GDP增长。广州市流通产业发展与GDP增长互为格兰杰成因,广州市旅游产业发展与GDP增长也互为格兰杰成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江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采用河南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数据构建了双变量VAR模型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证明河南省金融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且两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目前河南省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下一阶段河南省的金融业发展目标应该由高增长向高效率进行转变,从提高金融效率,加强金融创新等角度来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瑞 董璐
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探索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进一步分析了金融发展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改善和居民福利提升五个维度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验证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全国层面,金融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个维度的总体影响最大,金融结构次之,金融效率最低;分区域看,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最大的维度分别是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军
本文在金融资源论的启示下,赋予了新金融效率观;借助修正的AK模型,给出了宏观金融效率综合指标,并估算出中国宏观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值。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再检验,得出了与现有文献不同的结论,为中国效率型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金融效率 综合指标 格兰杰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毕飞 王波浪 霍莹丽
文章构建了金融发展影响出口伙伴数路径的Probit模型,利用2002—2014年中国28个制造行业151个贸易伙伴的面板出口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中国金融发展对出口伙伴数存在显著正面影响,并主要通过影响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和贸易竞争力等路径实现,且贸易竞争力的促进效应大于外部融资依赖的促进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范硕 李俊江
本文通过哈罗德—多玛均衡增长模型的一个修正模型来阐述金融发展对资产的选择效应,并将经济增长中的数量因素与效率因素分别提炼出来加以区别。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发展促进了投资数量增加,但投资效率却不断下降,利率的金融杠杆作用丧失,金融发展出现了"扭曲"。这种"扭曲"的根源在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分割性",即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借款者,他们面临着完全不同的融资环境,并对应着不同的投资函数:一种是基于新古典主义模型的投资函数;另一种是基于"自我融资"模型的投资函数。我国投资产出效率较低是在这种"分割性"金融体系下,单纯追求GDP高增长的内生结果。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从微观经济活动中退出,特别是要约束政...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投资效率 实际利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占平 王辉
扎实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文章在测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新质生产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扩散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质生产力影响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异质性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