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42)
- 2023(16630)
- 2022(14087)
- 2021(13366)
- 2020(10745)
- 2019(24573)
- 2018(23986)
- 2017(45758)
- 2016(24529)
- 2015(27209)
- 2014(26855)
- 2013(26363)
- 2012(24737)
- 2011(22538)
- 2010(22495)
- 2009(20589)
- 2008(19869)
- 2007(17168)
- 2006(15162)
- 2005(13876)
- 学科
- 济(106294)
- 经济(106183)
- 管理(67349)
- 业(64632)
- 企(50790)
- 企业(50790)
- 方法(41707)
- 数学(36640)
- 数学方法(36178)
- 中国(33662)
- 农(30388)
- 地方(25792)
- 财(25072)
- 业经(23255)
- 贸(22086)
- 贸易(22069)
- 易(21475)
- 农业(20134)
- 制(19989)
- 学(18352)
- 银(18176)
- 银行(18161)
- 融(18143)
- 金融(18141)
- 行(17633)
- 环境(17134)
- 策(15547)
- 发(15344)
- 和(15296)
- 技术(15018)
- 机构
- 学院(339111)
- 大学(338873)
- 济(150487)
- 经济(147695)
- 管理(131352)
- 研究(121587)
- 理学(112465)
- 理学院(111204)
- 管理学(109557)
- 管理学院(108887)
- 中国(95044)
- 京(72242)
- 财(68969)
- 科学(68705)
- 所(59194)
- 中心(55638)
- 财经(54081)
- 研究所(53391)
- 农(50109)
- 江(49581)
- 经(49475)
- 经济学(46823)
- 范(46736)
- 北京(46396)
- 师范(46383)
- 院(44323)
- 业大(44001)
- 经济学院(42100)
- 财经大学(40223)
- 州(39550)
- 基金
- 项目(224544)
- 科学(179686)
- 研究(169517)
- 基金(165368)
- 家(142920)
- 国家(141745)
- 科学基金(122494)
- 社会(110807)
- 社会科(105157)
- 社会科学(105135)
- 基金项目(86018)
- 省(84035)
- 教育(77622)
- 自然(76213)
- 自然科(74407)
- 自然科学(74389)
- 自然科学基金(73056)
- 划(72267)
- 编号(68175)
- 资助(67571)
- 成果(55884)
- 发(52814)
- 部(51591)
- 重点(50681)
- 课题(47197)
- 创(46923)
- 国家社会(46839)
- 教育部(45059)
- 创新(43896)
- 人文(43668)
- 期刊
- 济(168967)
- 经济(168967)
- 研究(107648)
- 中国(69784)
- 管理(51273)
- 财(50942)
- 农(46697)
- 科学(45627)
- 学报(44595)
- 教育(39484)
- 融(36834)
- 金融(36834)
- 大学(35852)
- 学学(33403)
- 农业(32442)
- 技术(29934)
- 经济研究(27712)
- 业经(26753)
- 财经(26397)
- 经(22933)
- 问题(22127)
- 贸(20035)
- 国际(18660)
- 世界(18284)
- 业(17763)
- 技术经济(16223)
- 图书(15847)
- 现代(15579)
- 资源(15249)
- 理论(14985)
共检索到521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震
目前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0%,并已转变为人口向以大城市为核心、由众多大中小城市组成的城市密集区集聚的发展新阶段。大都市带建设成为中国向内需主导发展模式转变,发挥大国优势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聚焦点。该文认为,国内在都市连绵区的界定标准上应首先取得共识,这是国内都市带发展规划的前提,针对国内都市连绵区发展中存在的几个普遍问题,在梳理并借鉴国际成熟都市带的相关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都市连绵区 界定 治理 借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艳红
通过探索国际上典型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力图寻求其对我国大都市区建设的启示,以实现我国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金龙 雷娟
站在全球视野来看,目前我国大都市区治理进程中遭遇的瓶颈之困,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也曾遇到过。因此,批判性地借鉴发达国家大都市区治理的经验,不失为突破我国大都市区治理困境的一种理论视角和行动方略。当然,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也要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都市区治理模式。
关键词:
大都市区 治理模式 治理瓶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宁
主要分析美国大都市区创新空间的模式与特点,并探讨创新空间转型对大都市区发展的作用与影响。总结了美国大都市创新区从传统"硅谷模式"向具备城市特质的"创新城区"模式发展的趋势,并阐述了创新城区模式的三类表现形式。进而从人力资源集聚、产业转型、城市改造等方面分析了创新空间对于大都市区发展的功能性作用,并提出对中国城市创新空间塑造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创新空间 创新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涛 周强 刘作丽 解永庆 宋健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北京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解决当前都市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提高都市区空间治理能力,首先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好地顺应和利用规律,促进都市区空间治理体系的科学制定和有效落实,最终实现城市发展目标。回顾国际大都市区空间组织和治理的区域化趋势,总结了国际大都市区空间发展和协同治理的若干基本规律,并据此提出提升北京都市区空间治理能力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邦彦 尹来盛
大都市区已成为全球竞争的主要单元,治理是影响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针对美国大都市区"政府碎化"现象,相继产生了单中心主义、多中心主义和新区域主义三个区域治理流派。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政府碎化的测度,政府碎化与政府成本、经济增长、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以及大都市区治理模式的选择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大都市区 政府碎化 治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九林
自20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城市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流动由过去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转变为人口向大都市集中,大型大都市呈优先增长态势。同时,大型大都市的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转移,多个大型大都市规模扩大,最后连成一片连,形成了大都市连绵带。作为城市的航母,大都市连绵带在美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区域。文章就美国大都市连绵带的定义、形成机制、特征及辐射力进行探讨,以寻求对我国城市群建设的启发。
关键词:
大都市连绵带 大都市区 城市群 空间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道
1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推动了全球城市和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19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经济体系中的传统制造业部分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熊军 宁越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道勇 运迎霞 董艳霞
新城是大都市区多中心、高密度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单元,是促进城乡空间紧凑布局、集约一体发展的新城市空间,轨道交通则因其快速、准时、大容量的特点能有效提升新城的通达性而成为区域客流空间联系的首选。选取新加坡作为研究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的个案,分析其空间体系发展的特点,探讨轨道交通引导下城市空间的组织特征,对其如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解决城市空间发展问题的根本手段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大都市区的空间整合与新城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新城 空间整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包晓雯 曾刚
经济转型的深刻影响引起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展开了对服务业增长和区位的研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在城市和区域出口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在促进创新和技术变革中的战略作用,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区域经济学界、地理学界研究的重点。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北美大都市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分析,以期为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理论的构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大都市内部 区位因子 北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沛 王超深
我国超大城市的空间拓展已进入都市区阶段,出行时耗明显延长,利用常规地铁制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市域快轨的诞生有一定的实际需求,但最高运行速度为140-160公里/小时的轨道制式在实践中却鲜有应用。对其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国内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深入。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市域快轨发展现状、制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及市域快轨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主要滞因包括发展政策和建设机制不明晰、地方政府缺少建设动机、都市区土地开发模式及规划设计理论不完善、客流风险大等诸多不利条件;市域快轨是大都市区空间组织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对我国大都市区而言有着更强的建设必要性,在法定规划和轨网规划中应预留建设空间以降低建设成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沛 王超深
我国超大城市的空间拓展已进入都市区阶段,出行时耗明显延长,利用常规地铁制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要求,市域快轨的诞生有一定的实际需求,但最高运行速度为140-160公里/小时的轨道制式在实践中却鲜有应用。对其建设滞后的原因分析,国内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深入。本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市域快轨发展现状、制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及市域快轨发展的制约因素。认为主要滞因包括发展政策和建设机制不明晰、地方政府缺少建设动机、都市区土地开发模式及规划设计理论不完善、客流风险大等诸多不利条件;市域快轨是大都市区空间组织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萍
“再自然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重建策略,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再自然化”典型实践案例,探讨了其在解决大都市区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借鉴意义,以期为我国大都市区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