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7)
2023(8212)
2022(6906)
2021(6787)
2020(5623)
2019(13067)
2018(12916)
2017(24214)
2016(12796)
2015(14611)
2014(14281)
2013(13966)
2012(12631)
2011(11625)
2010(11613)
2009(10795)
2008(10379)
2007(8832)
2006(7751)
2005(6930)
作者
(35145)
(29554)
(29411)
(28026)
(18847)
(14110)
(13117)
(11414)
(11102)
(10361)
(10118)
(10097)
(9526)
(9450)
(9261)
(9102)
(8857)
(8570)
(8560)
(8323)
(7348)
(7116)
(7067)
(6710)
(6657)
(6578)
(6416)
(6362)
(5884)
(5841)
学科
(57873)
经济(57831)
方法(29856)
管理(29848)
(27615)
数学(26622)
数学方法(26096)
(21412)
企业(21412)
中国(17145)
(14121)
(13232)
贸易(13223)
(12987)
业经(10970)
(9690)
理论(9333)
农业(9203)
(9184)
(8443)
地方(8040)
环境(7963)
(7763)
银行(7755)
(7551)
(7369)
金融(7367)
(7291)
(7063)
关系(6893)
机构
学院(181908)
大学(180770)
(79722)
经济(78425)
管理(68824)
研究(64810)
理学(59585)
理学院(58921)
管理学(57622)
管理学院(57296)
中国(50598)
(38942)
科学(38666)
(33304)
(31891)
研究所(29404)
中心(28597)
财经(27381)
(25967)
经济学(25628)
北京(25497)
(25226)
(24952)
师范(24734)
(24440)
业大(23840)
(23729)
经济学院(23042)
财经大学(20567)
农业(20392)
基金
项目(123433)
科学(97974)
基金(91468)
研究(89306)
(80672)
国家(80134)
科学基金(68417)
社会(58366)
社会科(55649)
社会科学(55637)
基金项目(47288)
(46048)
自然(43887)
自然科(42942)
自然科学(42932)
自然科学基金(42176)
教育(41629)
资助(40022)
(39369)
编号(34344)
重点(28121)
(28010)
(27299)
成果(26702)
(25344)
国家社会(25309)
中国(24575)
课题(24432)
教育部(24195)
创新(23813)
期刊
(83306)
经济(83306)
研究(52489)
中国(33475)
科学(26664)
学报(25840)
管理(25441)
(23750)
(22670)
大学(20083)
学学(18976)
教育(18660)
农业(17291)
技术(16227)
经济研究(15346)
(14007)
金融(14007)
财经(13241)
业经(12912)
(11574)
统计(11466)
(11156)
问题(10889)
(10558)
世界(10464)
国际(10070)
(10059)
决策(9067)
(8996)
技术经济(8994)
共检索到263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承财  
测评旅游景气指数可定量分析遗产地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推动遗产地旅游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首先提出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测评概念性框架,其次建立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测评指标体系,构建遗产地旅游景气合成指数测度模型,然后选择张家界市(世界自然遗产地)、承德市(世界文化遗产地)与黄山市(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作为案例,分析我国遗产地旅游景气指数。研究结果表明:①2001年我国遗产地旅游景气综合指数为100.89,2012年为110.96,年均增长速度为0.87%;②我国遗产地先行指标、一致指标与滞后指标的旅游景气指数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一致指标的旅游景气指数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③我国3类遗产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莹莹  孙业红  闵庆文  王英  
[目的]文章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归纳农业文化遗产地村落旅游经营模式现状,对村落旅游经营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类分析,为农业文化遗产地其他村落旅游发展提供借鉴。遗产地发展旅游的基础是当地的特色资源,旅游发展过程中经营模式的选择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遗产地其他村落而言,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核心村具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和资源优势,这是村落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方法]该文通过搜集筛选出分布在91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47个,对这47个村落旅游经营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其旅游经营模式的现状。并从中选取3个典型案例村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村旅游经营模式的发展过程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结果]目前中国的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经营模式主要以村民自主经营和政府投资经营模式为主。遗产地旅游旅游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当地村民的参与,但村落经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成熟,且在资金、参与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结论]遗产地村落旅游经营过程中应该注意资金和专业化管理的合理引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克己  张朝枝  吴茂英  
在幸福2.0时代,追求美好生活、实现蓬勃发展的人生是社会大众共同的愿景。在关注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乡村居民还渴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意义、成就感和获得感。因此,旅游扶贫不仅要注重经济效果,还要体现社会意蕴。文章选取粤北两个代表性的遗产地为案例:丹霞山景区(内生式发展模式)和林寨古村(外源型发展模式),通过对景区周边村落进行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探讨不同旅游扶贫模式下乡村居民的本真幸福感及其差异。调研人员共访谈36位乡村居民,并以积极心理学PERMA模型为理论框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归档和分析。研究发现:(1)旅游扶贫能够提高遗产地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其中,内生式要比外源型的旅游扶贫模式更能够增强乡村居民的幸福感;(2)乡村居民的积极情绪和参与感均有所增强,但是,人际关系收益感知并没有明显增强,显得复杂很多;(3)乡村居民所感知的生活意义和成就感相对较弱,对幸福感的积极影响较小。文章为更好地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和优化旅游扶贫模式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桂华  张一群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层面的重大问题,造血式补偿是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关键,对于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社区而言,以造血式生态补偿模式培养其自我发展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具重要意义。旅游开发作为遗产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国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朝枝  李文静  
随着近年来遗产话题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遗产旅游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遗产旅游研究相关文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遗产旅游相关研究的主题与内容发现,目前的遗产旅游相关研究更多是遗产地的旅游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了遗产与遗产旅游的本质特征及其核心问题,结合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本体论与认识论转向的背景,本文提出,遗产旅游的研究应围绕"什么是遗产""谁的遗产""怎样阐释"3个核心问题展开,并对相关的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银春  赵荣荣  梁越  
以芋头侗寨为研究对象,分析村落遗产地负责任旅游扶贫模式。研究发现,芋头侗寨现已建立完善的保护利用机制和行动协调机制,其联动帮扶机制及包容性增长机制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现阶段芋头侗寨的负责任旅游扶贫开发中,已经形成了当地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参与旅游扶贫模式:通道县、双江镇等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中景信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旅游带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扶贫工作队的物资和技术帮扶、芋头侗寨贫困人口的旅游参与。这样的扶贫模式使得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规避了旅游扶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政府、旅游企业及扶贫工作队在后期的扶贫工作中,仍应重点考虑如何提升寨内贫困人口技能、重点发挥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及当地旅游企业的重要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海萍  王燕华  李经龙  
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均衡关系一直倍受关注。文章通过对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旅游开发历程、现状深入的调查,对西递、宏村两种旅游开发模式下的经济、社会影响做了比较,指出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实施社区参与的开发模式(Commun ity-BacedDevelopm ent)的同时融入企业经营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探索适宜的开发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明明  
一、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发展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1972年11月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针对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提供紧急和长期的保护。至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以及旅游者对于目的地自然文化价值的重视,遗产旅游也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陶伟,戴光全,吴霞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是研究城市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苏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发展颇具代表性。更重要的是 ,苏州拥有先后两批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项目———拙政园等九处苏州古典园林 ,这使得城市旅游的空间结构又呈现出了特有的规律。本文在分析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节点、通道和域面要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整合苏州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两个途径 :整体整合与核心整合 ,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整合的基本原则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基于国际上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准则和对生态旅游内涵的3项基本共识,即坚持资源保护底线、保障社区受益、兼顾效益公平,无疑自然遗产地所开发的旅游活动必须是生态旅游。但与一般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不同,社区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中的角色与功能稍有区别,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闫红霞  
遗产地的商业化是学界一直关注的问题。文章基于旅游符号学的理论和视角,通过对少林寺的案例研究,认为遗产地的商业化是遗产地符号建构的结果,而广大游客是遗产地符号建构的真正拥护者,符号建构大大强化了遗产地的商业化过程;同时,遗产地在遗产旅游的过程中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倾向,是旅游开发和旅游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晓晓  张朝枝  
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遗产旅游真实性的理解存在差异,游客、居民、旅游经营者对遗产旅游真实性理解差异较大,并且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本文从遗产旅游与真实性的概念剖析入手,分析与比较和利益相关者的真实性概念理解差异,以及这种理解差异造成的遗产旅游地发展恶性循环,探讨了如何通过构建真实性的手段来管理遗产旅游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时少华  孙业红  
遗产地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纠纷与冲突问题是阻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寻找疏解利益纠纷与冲突的策略,对于遗产地旅游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为例,建立了Markov随机图模型和高阶随机图模型,运用MCMC方法对两个模型参数进行模拟估计,并以样本标准误差和t统计值来判断模型参数达到聚敛的程度,以期寻找最优的估计模型。通过数据分析,高阶模型的聚敛情况要好于Markov模型,因此,最终选择高阶模型。依据高阶模型的网络核心—边缘趋势、重叠传递性趋势或凝聚子群趋势、受中间人控制或协调趋势参数估计结论,提出了利益网络治理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时少华  孙业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