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8)
2023(8279)
2022(7003)
2021(6583)
2020(5286)
2019(12307)
2018(11938)
2017(22883)
2016(12359)
2015(13895)
2014(14031)
2013(14090)
2012(13350)
2011(12460)
2010(12409)
2009(11258)
2008(11016)
2007(9615)
2006(8732)
2005(8156)
作者
(34777)
(29143)
(29021)
(27810)
(18731)
(13694)
(13251)
(11463)
(11166)
(10577)
(10067)
(9721)
(9560)
(9523)
(9279)
(9232)
(8822)
(8485)
(8285)
(8202)
(7324)
(7095)
(7005)
(6694)
(6648)
(6641)
(6326)
(6259)
(5825)
(5807)
学科
(53689)
经济(53639)
管理(37560)
(31898)
(24798)
企业(24798)
方法(21842)
数学(19465)
中国(19218)
数学方法(19214)
(14948)
环境(13711)
(13281)
贸易(13273)
(13230)
(13063)
(11353)
(10721)
(10658)
(10071)
银行(10064)
业经(10004)
(9793)
农业(9548)
(9152)
金融(9152)
(8929)
地方(8782)
(8519)
及其(8309)
机构
大学(181597)
学院(178874)
(86292)
经济(84782)
管理(69124)
研究(69067)
理学(58763)
理学院(58139)
管理学(57340)
管理学院(57016)
中国(55133)
(39819)
(38948)
科学(38042)
(34128)
研究所(30859)
中心(30572)
财经(30320)
(27893)
经济学(27593)
北京(26402)
(25813)
(25474)
(25051)
经济学院(24759)
(23209)
师范(23024)
财经大学(22583)
业大(22446)
科学院(20600)
基金
项目(116011)
科学(93289)
基金(87961)
研究(86612)
(76484)
国家(75939)
科学基金(65059)
社会(57346)
社会科(54641)
社会科学(54632)
基金项目(44779)
自然(40783)
(40543)
自然科(39802)
自然科学(39793)
教育(39149)
自然科学基金(39125)
资助(37252)
(36225)
编号(33095)
(27954)
成果(27791)
重点(26390)
(25876)
中国(25189)
国家社会(24880)
教育部(24326)
(23594)
课题(23316)
人文(22804)
期刊
(94991)
经济(94991)
研究(59376)
中国(36872)
(27728)
管理(27394)
科学(24530)
学报(23510)
(22899)
(19937)
金融(19937)
大学(18695)
教育(17768)
学学(17288)
经济研究(16319)
农业(16170)
技术(15884)
财经(14897)
(13105)
(13023)
业经(12522)
问题(12287)
国际(12003)
世界(11294)
(9331)
技术经济(9316)
统计(8589)
资源(8265)
现代(8202)
图书(8132)
共检索到280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相昭  蔡博峰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作为世界上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部门,交通部门的减排形势不容乐观。首先指出政策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是推动道路交通领域碳减排和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其次,以系统论和环境经济学为指导,构建了中国道路交通低碳政策矩阵,并分别讨论了燃油经济性标准、车用替代燃料、新能源汽车、燃油税等多项政策;最后强调指出单纯依靠某一种或某一类政策来实现道路交通系统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是不现实的,不同政策组合或综合性战略的减排效果比较显著。所以,进一步健全完善道路交通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体系,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应该成为有效实现道路交通碳减排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龚利  田瑾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碳排放所引起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碳减排政策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热点问题,并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为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碳减排目标的有效实现,文章对国内外碳减排政策影响效应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税收控制能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应,多数研究均验证了税收对于碳减排有明显的直接影响作用;能源价格的提高在直接方面对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间接方面对能源效率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非化石能源项目进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勰  刘毅  陈吉宁  吴洪斌  
道路系统建设改变区域交通条件、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空间转移和重组,进而对区域工业布局产生深远影响。以工业区位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多智能体系统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道路交通对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分析模型(MAS/RIND)。运用该模型分析了案例地区主干道路系统对9类工业行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识别未来发展中各行业的可能分布区域。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罗振军  佟瑞鹏  
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公害之一,而机动车保险在交通事故预防、经济补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和机动车保险发展的现状、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建立"点一线一面"的立体控制系统、大力发展机动车保险、提高交通事故损失经济补偿能力、加大科研和立法力度、加强对车辆主被动安全性能的研究、加强交通管理与控制以及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性能评价等对策措施。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傅惠  伍乃骐  胡刚  
根据城市路网交通需求与供给平衡关系,对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交通需求管理、交通运行管理及交通应急管理研究现状,指出多技术协同集成研究、交通参与者行为研究、交通政策评估与仿真研究、交通大数据应用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文婕  吴小刚  肖竹  
“双碳”目标的实现与低碳经济发展都要求重点关注道路交通碳减排问题。文章首先以私家车轨迹数据为切入口,通过逆地理编码、BP神经网络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仿真对比,对四大经济区域私家车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发现各区域按照道路交通碳排放量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区域;其次,模拟不同碳税情景,基于效率、效果和公平三重视角构建指标体系评估四大经济区域道路交通领域减排潜力,发现不同碳税情景下,东部道路交通领域减排潜力最优,各区域道路交通领域减排潜力差距较大,并且随着税率的增加,东部、中部和西部呈上升趋势,东北部呈下降趋势;最后,针对各区域道路交通领域减排潜力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辜勇  李雨  陈句  柳悦  
针对多式联运碳减排研究进行综述。首先是基于运输组织进行研究,提出由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强度运输方式的模式转移策略和优化运输路线策略。其次是通过价格和政策引导促使托运人选择更环保的多式联运。最后,提出多式联运碳减排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文锋  刘盼盼  罗云  曹菁菁  
总结了国内外道路客运服务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道路客运当前的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从出行服务、品牌服务和跨界服务三个角度概述了当前国内道路客运企业提供的客运服务;并根据我国道路客运服务实际情况,对道路客运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析,以期对道路客运服务的优化和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文锋  刘盼盼  罗云  曹菁菁  
总结了国内外道路客运服务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道路客运当前的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从出行服务、品牌服务和跨界服务三个角度概述了当前国内道路客运企业提供的客运服务;并根据我国道路客运服务实际情况,对道路客运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析,以期对道路客运服务的优化和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庞军  
伴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当前,节能减排已成为保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论文从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已经开展的节能减排政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利用CGE模型开展节能减排政策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兰翠  范英  吴刚  魏一鸣  
近年来,温室气体减排政策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能源政策与环境管理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建立各种数学模型,力图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上得到既能实现缓和全球气候变化,又能对宏观经济造成影响最小的减排政策措施。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减排政策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开展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与战略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陶新  
探讨了中国城市化、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与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与动态作用机制,并对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进行了预测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化率、交通能源强度、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均GDP对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的长期均衡弹性分别为0.93、0.73、0.68、0.44;②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的最大贡献者在中短期内是交通能源强度,长期内是城市化率;③人均GDP增长率的提高,短期内会促使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增长率提高,而长期又有助于使之降低;④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持续增长的趋势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避免;⑤不同的发展理念和政策与技术的组合,可以使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发生重大变化。基于研究,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五七  聂鸣  
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主流科学界对此达成的共识及其激发的国际政治响应,推动了经济学界对碳排放与碳减排问题的研究,本文着重对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碳排放约束的绿色生产率与效率、碳减排机制与政策等方面的经济学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因素解析法虽能识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但其考察的因素具有局限性,多元计量分析弥补了因素解析法研究的不足,基于生产前沿的生产率与效率评价模型为低碳发展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框架,宏观经济模型能模拟复杂经济系统中碳排放及碳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内在影响。有关碳排放与碳减排的多视角研究有待完善,基于企业与居民行为的微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建中  李青武  于海纯  
我国已初步形成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三元救济制度框架,但是,其具体制度构成和制度体系在保护受害人权益方面还存在诸多漏洞,尤其是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的设计瑕疵,导致特定情形下的受害人利益仍无法获得保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立祥  汤静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主要有基于行政的命令控制手段,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交易,以及基于价格控制的碳税。文章通过构建PMC指数模型并结合文本挖掘方法对命令控制手段、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并为判断哪个政策更适合在中国未来使用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的表现最为优秀,碳税表现良好,命令控制手段的结果不太理想。最后,结合PMC指数模型的具体指标对碳减排政策的实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