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75)
2023(5738)
2022(4641)
2021(4489)
2020(3477)
2019(8086)
2018(7632)
2017(13310)
2016(6861)
2015(7978)
2014(7525)
2013(7593)
2012(7013)
2011(6719)
2010(6527)
2009(6017)
2008(5959)
2007(4979)
2006(4370)
2005(4147)
作者
(18550)
(15549)
(15541)
(15011)
(9978)
(7303)
(7010)
(6064)
(6053)
(5568)
(5312)
(5118)
(5077)
(4946)
(4854)
(4801)
(4672)
(4493)
(4450)
(4090)
(3946)
(3674)
(3657)
(3552)
(3487)
(3436)
(3285)
(3147)
(3130)
(3053)
学科
(34077)
经济(34052)
管理(18389)
(16747)
方法(15086)
数学(13547)
数学方法(13503)
(13249)
企业(13249)
中国(13050)
(9616)
贸易(9610)
(9510)
(7889)
(7304)
业经(6657)
(6087)
关系(5642)
(5570)
(5476)
银行(5476)
(5385)
(5330)
(5227)
环境(5204)
(5051)
金融(5051)
农业(4913)
(4702)
(4463)
机构
大学(106524)
学院(102761)
(53810)
经济(53210)
研究(41266)
管理(37500)
中国(32851)
理学(32400)
理学院(32027)
管理学(31777)
管理学院(31571)
(23083)
(22655)
科学(20977)
(19702)
经济学(18940)
财经(18657)
研究所(18061)
(17413)
中心(17130)
经济学院(17014)
北京(15422)
(14771)
财经大学(14177)
(13731)
师范(13658)
(12734)
科学院(12610)
研究中心(12309)
(12254)
基金
项目(68196)
科学(55402)
基金(53456)
研究(52224)
(46795)
国家(46468)
科学基金(39484)
社会(37263)
社会科(35391)
社会科学(35387)
基金项目(26721)
教育(23562)
自然(22477)
自然科(21967)
自然科学(21961)
资助(21797)
自然科学基金(21648)
(21228)
(19632)
编号(18938)
中国(18206)
国家社会(17638)
(17460)
成果(16145)
重点(15723)
教育部(15540)
(14981)
人文(14210)
(14142)
(13703)
期刊
(55710)
经济(55710)
研究(35156)
中国(20495)
(16793)
科学(14832)
管理(14574)
学报(13873)
(11625)
大学(11298)
经济研究(10961)
教育(10578)
学学(10495)
财经(10219)
(9239)
(9182)
金融(9182)
(8997)
世界(8599)
农业(8513)
国际(8439)
问题(7746)
技术(7497)
业经(6672)
(5765)
技术经济(5242)
统计(4575)
经济问题(4514)
资源(4420)
社会(4301)
共检索到156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思林  
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是对近代百年中国问题的回答。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也是对这个问题回答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复兴构成了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三重逻辑变奏。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是夺取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可靠保障,不仅具有国家意义也具有全球治理的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璇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成功且彰显世界引领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问题导向,探究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对于一以贯之走好这条道路意义重大。从历史源流、逻辑起点和时代走向三个层面把握其历史逻辑,中国道路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源流一脉相承,中国深厚的文化渊源和中华民族近代探索实践成为它诞生在中国的逻辑起点,新时代中国道路以其新特征和独特优势不断彰显必然成功的时代走向。
[期刊] 求索  [作者] 郑彬睿  
法治中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立,再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演进历程,内隐着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度契合的逻辑机理,是党领导人民在法治建设征程中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法治中国具有深刻内涵,标志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制度化。在新时代,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现代化模式的重要标志,体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精准定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治注脚,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王丽萍  祝林林  
中国道路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宝贵历史经验。坚持中国道路并不是坚持其他道路,而是坚持以持续发展为第一要义的道路、以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的道路、以社会主义为基本底色的道路、以中国特色为显著特征的道路、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方法的道路。坚持中国道路需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从而赓续发展中国道路与续写中国道路的辉煌成就,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方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鹏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使命担当、奋斗目标的科学认知而表现出来的自觉意识和精神品质。它源自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之优良政治基因,涵育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思想滋养,赋能于党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历史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党在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选择,对于我们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要求,坚持“三个务必”,增强历史主动,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明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农村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互融合以及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互为支撑、均衡协调的发展状态。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历史方位和独特优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潜能充足、前景广阔。农民形态、产业形态、城乡形态三大经济形态的演化,预示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底层逻辑的变动趋向。面向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应在产业政策、城乡融合、农村改革等方面做出必要的战略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崔凯  
农业强国是基于国际比较的多维动态概念。通过对世界农业强国做出界定和分类,本文研究中将农业强国的基本特征归纳为“四强一高”,即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建设农业强国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基于经济发展形势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国建设农业强国有充分的条件保障,必须把握时机并抓紧推进。对若干关键指标进行预测分析,研判中国最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跨越农业强国门槛;在时序安排上,于2035年奠定建成农业强国的基础,于2045年建成农业强国。中国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中国道路,采用分阶段稳步推进和分地区、分产业、分主体的分类推进战略,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强国支撑体系,创新农业补贴和保障手段,明确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扶持重点,以建设农业强省、农业强市、农业强县为主抓手,大力提升农业发展内生能力,增强农业发展韧性,尽快使中国由农业大国迈入农业强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臧澜   张春萍   臧博  
以体育PPP模式REITs的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对PPP和REITs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两者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体育PPP模式为REITs提供了大量优质资产来源,而REITs为体育PPP模式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并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其次,研究发现体育PPP模式REITs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拓宽体育资产融资渠道,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提供借鉴;降低私营部门高杠杆率,提高资产周转率支持规模开发;破除体育企业参与门槛,实现体育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邰丽华  
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包括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等三个逐步递进的层次,其中商品拜物教是拜物教思想的逻辑起点,货币拜物教是拜物教思想的发展阶段,资本拜物教则是拜物教思想的完成形态。拜物教思想根源于商品生产关系,并对商品生产、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切实的危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拜物教思想不仅存在并出现了形式上的新变化。只有消除拜物教观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这将是人类社会长期奋斗的过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金富  郑锦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内在的、客观的必然性。它是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传统中形成的,是由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职能形成的,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研究中,既要根据我国历史传统和国家制度的特征进行历史性与制度性分析,又要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系统分析与科学总结,从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的基本逻辑,从而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为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董志勇  毕悦  
一、引言"中国式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复兴,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换,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转型的基本路径和典型模式,集中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历程。这一概念的内涵随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经验而不断扩充和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马文武  况成兰  
第三次分配作为新发展阶段下助力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需要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现实需要,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实现形式、价值功能、参与主体、作用领域,拓展其科学内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次分配。同时,要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发挥社会财富的本质功能、促进劳动人民各阶层的大团结和大联合的理论逻辑上理解中国第三次分配的价值基础、实践动因、目标指向,还要站在第三次分配助力重构新发展阶段经济秩序、分配秩序、社会秩序、道德秩序的高度上审视其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意义和时代价值。这样有助于全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行动形成完善第三次分配制度、发挥其促进共同富裕作用的共识。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可   吕林倥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是其基本立场、价值归宿和实践路径的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情怀,生发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两个大局”,面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致力于促进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坚持立足本国,胸怀天下,深刻体现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维护人类利益的文化正义观、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文化价值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文化责任观。坚持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对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世界文化格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郝晓婷  蔡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形成的瞿秋白革命精神具有独特的生成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生成的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为其生成提供了理论支撑,革命实践活动是其生成的现实土壤。瞿秋白革命精神内涵丰富,鲜明地表现为对党忠诚、视死如归的政治品格,开拓进取、献身真理的求索精神,顾全大局、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谦虚谨慎、平等待人的民主精神。现如今,瞿秋白革命精神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能为新时代锻造理想信念坚定、政绩观正确的党员干部队伍提供精神滋养,为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精神指引,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提供精神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松龄  
超额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积累为资本,有利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开发和应用于生产。资本购买人工智能技术商品并应用于生产,形成的社会价值高于个别价值的超额剩余价值,不由个别劳动生产。通过出售个别商品使用价值,资本有偿占有超额剩余价值不是对个别劳动的剥削。资本支付工资购买科技劳动力,用于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超额剩余价值的形成有科技劳动的贡献。构建生产资料资本化为资本所有者股份和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相结合的新型股份制,能够保障科技劳动占有超额剩余价值。非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的劳动成为生产劳动,能够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增殖资本,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扩大社会劳动和社会价值,形成超额剩余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